《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电视剧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跌宕起伏的剧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这部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许多脍炙人口的桥段,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每当聊起这部剧,总有人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足见其魅力之大。
说到这部剧,就不得不提诸葛亮这个传奇人物。作为刘备的军师,他鞠躬尽瘁,辅佐主公建立了蜀汉政权。他神机妙算的军事才能更是令人叹服。然而,这位近乎完美的智者却有一个致命的短板——在用人识人方面屡屡犯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尽管诸葛亮才智超群,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但人无完人,他在人事安排上确实存在明显失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诸葛亮在选才时过分看重知书达理这一标准。这种偏执的用人观,最终酿成大祸。
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荆州之战的失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关羽虽勇冠三军,但缺乏统帅应有的谋略和远见。让他独当一面镇守荆州,无异于以短击长。可惜诸葛亮固执己见,最终导致惨痛失败。
再说说魏延这个悲剧人物。当初投奔刘备时,正值主公被曹操追杀的危难之际。魏延多次献计献策,却始终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的他偶尔向诸葛亮发发牢骚,就被贴上了不懂礼数的标签。更可叹的是,诸葛亮临终前竟因无端猜忌,就断定魏延必反,暗中安排除掉他。一个忠心耿耿的将领,就这样被偏见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