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潘斌龙在1"父亲1"与1"演员1"的双重身份中寻找平衡。这位中年得子的父亲,41岁迎来儿子,45岁又添女儿,对子女的疼爱中总夹杂着无法陪伴的愧疚。手机相册里存满孩子照片的他,说起女儿像1"年画娃娃1",形容儿子1"赖赖叽叽1",东北口音里浸满柔情,却不得不面对孩子疏远的现实——女儿不让抱,儿子困极时推开他,甚至说出1"让爸爸出去1"这样令人心碎的话。
演艺事业的光鲜背后是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早年为了生计,他接过各种工作:跑剧组、当副导演、主持婚礼、指导学生合唱。成名后片约不断,却因不忍拒绝而疲于奔命,一年到头在家不过十余天。2025年夏天拍摄《不再退缩》时,他饰演全程陪伴残疾女儿成长的父亲刘中华,这个角色让他想起自己缺席的亲子时光,也成为某种心理补偿。
在表演领域,潘斌龙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从《无名之辈》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李海根,到近年来《满江红》《你好,李焕英》等热门影片,他保持着高产状态,2025年待映作品近30部。但1"配角演法1"的评价如鲠在喉,长期担任配角的经历让他形成迎合主角🎭️的表演习惯,这种分寸感时常困扰着他——既怕1"抢戏1"又担心表现不足。短视频时代推崇的1"炸裂式演技1"更让他对1"不露痕迹1"的表演理念产生动摇。
这种不自信源于童年经历。学习不好的他总得不到父母认可,即便2008年首登春晚也未能换来肯定。如今经纪人真诚的夸赞在他听来像是客套,剧组里他习惯活跃气氛,却始终缺少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
回溯演艺之路,潘斌龙经历过意气风发的阶段。部队时期自学相声快板成为文艺骨干,师从冯巩后登上春晚舞台,2010年加入《爱笑会议室》让更多人认识了他。但转型电影演员后,喜剧表演经验反而成为桎梏,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让他不断调整。他逐渐明白,喜剧不是简单堆砌笑料,而是需要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近年来,他的心态悄然变化。主演作品《西渡》入围平遥国际电影展让他重拾信心,导演齐星认为他已到爆发期。他开始主动参与剧本讨论,利用碎片时间充电学习,坚持每天与家人通话。今年夏天,他首次带全家出游,拍摄《不再退缩》时将家人接到齐齐哈尔片场,收工后一起观赏丹顶鹤。
儿子在剧组客串时的任性表现让他更清楚自己亏欠的陪伴,但作为演员,他明白必须把握每个机会。如今的潘斌龙仍在父亲与演员的角色间寻找平衡,像他塑造的那些小人物一样,在遗憾与迷茫中执着前行,用平凡却坚韧的脚步丈量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