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界名人张雪峰因若两岸开战愿捐5000万的言论引发争议。有人质疑这是诈捐,认为他明知不会开战才敢夸下海口;也有人批评他是在煽动战争。
针对这些质疑,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说诈捐并不成立。一方面,以张雪峰的身家(据传资产过亿),5000万并非遥不可及。若他说要捐100亿,那才值得怀疑。另一方面,虽然短期内不太可能开战,但武力统一的可能性确实客观存在,这一点不容否认。
至于煽动战争的指责,我认为也不恰当。张雪峰只是表达了对两岸统一方式的判断——在他看来,和平统一希望渺茫,最终可能需要武力解决。
这里需要明确煽动战争的定义:为炫耀武力或解决非正义争端而鼓吹开战,或是美化战争能低成本解决问题,这些才叫煽动。张雪峰的言论显然不符合这些情况。
9月13日,东部战区发布军歌《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宝岛上》后,有网友将其与张雪峰事件联系起来。网络评论员王封臣就借此反问批评者:那些指责张雪峰的人,怎么不来批评这首军歌?他并非认为军歌有问题,而是想说明张雪峰的言论同样无可厚非。
不过,将军歌与个人言论相提并论并不妥当。军歌由军方创作,军人演唱,而备战打仗本就是军人的天职。况且,台湾问题本就是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两岸至今未签署和平协议,理论上仍处于战争状态。我们仍称解放军,正是因为台湾尚未解放。
需要强调的是,军歌的发布不代表放弃和平统一。相反,它既能鼓舞士气,又能震慑台 独势力,反而有助于促进和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往往需要以实力为后盾,单靠善意难以实现统一。
最后谈谈台湾政客郑丽文水到渠成的统一愿景。这个愿望虽美,却难以实现。即便和平统一,也必然会有部分台湾民众反对。所谓水到渠成,很可能成为拖延统一的借口。当和平之路被彻底堵死时,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宝岛或许就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