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伪装者》最后明镜倒在枪下那段,谁没跟着掉眼泪?好多人觉得可惜:明家三兄弟已经够苦了,为啥连最疼他们的大姐都留不住?可越琢磨越明白,编剧让明镜死,不是故意虐心,而是藏了三个特别重要的心思。
先说说明镜牺牲那一幕有多戳人。上火车前,明镜就知道藤田芳政没安好心 —— 想拿她当诱饵,牵制明楼、引出明台。她怎么可能让敌人得逞?所以当藤田芳政发疯似的要跟明楼同归于尽时,明镜想都没想就冲上去挡在明楼前面,硬生生扛下了所有子弹。她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她是为了心里的家国大义,为了最疼的三个弟弟死的。
看着明镜浑身是血慢慢倒下,明家三兄弟都懵了 —— 平时在外面呼风唤雨、天不怕地不怕的三个人,这会儿跟没了家的孩子似的,嘶吼着 “大姐” 就冲上去把藤田芳政打死了。然后他们扔了枪,慌慌张张扑到明镜身边,那股子脆弱劲儿,谁看了都心疼。
可明镜就是明镜,就算快不行了,气场也没散。她强撑着一口气,声音微弱却特别清楚地叮嘱:让明台赶紧离开上海这个是非地,又让明楼好好照顾两个弟弟。把所有事都安排妥当,才恋恋不舍地闭了眼。
为啥编剧非要让明镜死?不是没原因的,这背后藏着三个关键用意。
第一个用意:让明家兄弟再无软肋,能放开手脚战斗。
明镜在的时候,家是三兄弟的避风港,可也是他们的 “软肋”。虽然三兄弟早就把生死抛在脑后,但总怕因为自己的身份连累大姐,所以做事时总想着护着她。现在大姐没了,他们心里的牵挂没了,反而能心无旁骛地跟敌人斗了。
你看明楼后来的样子:上班前拿着手帕,小心翼翼擦着明镜的照片,想起大姐的样子,眼睛都红了,可明诚一句 “大哥该上班了”,他立马收拾好心情,对着照片说 “大姐我去上班了”,然后昂首挺胸地走出去 —— 那眼神里的坚定,比以前更甚。以前打仗还会顾虑大姐,现在只能往前冲,因为这是大姐用命换来的机会。就像明楼给明台发的最后那句密码:“她一生都怕失去我们,到头来,我们失去了她。” 这话扎心,但也让三兄弟彻底没了退路,只能带着大姐的心愿继续战斗。
第二个用意:让大家看清战争有多残酷,谁都逃不掉。
之前王天风问过明楼:“别人都可以牺牲,为啥你弟弟就不行?” 这话当时问住了明楼 —— 是啊,乱世里,谁的命不是命?别说明家是富贵人家,在战争面前,照样是任人摆布的棋子。谁能想到,一直被三兄弟护在身后、没直接上战场的明镜,最后反而成了牺牲的人?
这就是战争的无情:不管你是富家小姐,还是高官亲属,枪炮可不会跟你讲情面。明家就算再有钱有势,在乱世里也躲不过风险。编剧就是想通过明镜的死告诉我们:那时候的人,活着就像无根的浮萍,谁都不知道明天能不能见到太阳。而像明镜这样主动站出来的人,不是不怕死,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活下去,才甘愿当 “引火烧身” 的勇士。
第三个用意:用反转升华剧情,把明家的 “家国大义” 推到顶点。
之前所有人都觉得,最可能牺牲的是冲在前线的明楼、明诚、明台 —— 毕竟他们天天跟敌人打交道,生死就在一瞬间。可编剧偏不按常理来,让被保护得最好的明镜牺牲,这反差一下子就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说意外吧,也在情理之中。明镜看着弟弟们搞革命,心里又骄傲又害怕,却从来没拦着,反而默默当他们的后盾。弟弟们护着国家,她就护着弟弟们,这种 “柔中带刚” 的性子,本来就藏着 “为家人、为国家牺牲” 的可能。就像她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小说里写的):从 17 岁撑起明家,本来想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可战争来了,明家的人不能苟且偷生,就算自己变成灰烬,也要点起光明的火种。
这种反转,不仅让明镜这个角色更立体,还把整部剧的立意拉高了 —— 不只是男人能保家卫国,女人同样能在乱世里扛起责任。以前大家总觉得明家三兄弟是主角🎭️,明镜像个 “牵绊”,可最后编剧把荣光给了她,就是想让我们看到:战争年代的女性♀️,也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魄力。
现在再看明镜的死,就不只是意难平了。她的牺牲,让明家兄弟彻底成长,让我们看清了战争的残酷,更让 “家国大义” 这四个字变得更具体 —— 不是喊口号,是有人愿意用命去换。就像那句话说的:“有国才有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明镜和无数像她一样的先烈,就是用自己的热血,为我们拼来了今天的安稳日子。
所以啊,编剧让明镜死,不是故意赚眼泪,是想让这个角色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也让我们永远记得:今天的太平,是多少人用 “失去” 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