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西安相声节上苗阜当众跟徒弟要 “拜师费” 的视频,转头就刷到冯巩老师在『抖音』上跟年轻人拍搞笑段子,评论区里全是 “冯主席不管管吗” 的留言。
这场景让人哭笑不得,相声圈里拜师收礼、门派互撕的戏码比正活儿还热闹,身为曲协主席的冯巩却像个没事人似的。
其实这事儿不怪他,看看前主席姜昆当年的遭遇,就知道这潭水有多深。
2023 年 5 月冯巩接棒时,面对的何止是烂摊子,简直是个随时可能炸锅的江湖。
姜昆的 “三俗战争”:从行业净化到四面楚歌
2006 年姜昆掀起 “反三俗” 运动时,大概没料到自己会成相声圈的 “反派角色”。
这位上过 22 次春晚的老艺术家,本意是想清理行业里的荤段子和封建陋习,2007 年还牵头搞了份抵制三俗的协议书,结果却被骂成 “打压异己”。
有意思的是,这份旨在净化行业的文件,最后反倒成了『郭德纲』创作的素材,人家直接编了段《我要反三俗》的相声开涮,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更戏剧性的是,连姜昆的师父常宝霆都公开支持『郭德纲』,还给『德云社』题字,这波操作让姜昆的改革成了孤家寡人之举。
姜昆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
相声这行当从清末民初就带着江湖气,拜师收徒、排资论辈这套规矩比法律还管用。
他想动的不仅是几个荤段子,而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分配体系。
就拿侯耀文遗产案来说,2007 年侯耀文突然去世,身后留下的玫瑰园别墅不仅因 70 万房贷被银行收回,连银行账户里的钱都被人取走大半。
徒弟『郭德纲』出来作证说师父至少有两三千万家产,结果侯耀华这边却说在天通苑租房子存遗物,每月花 3000 块保管费。
这场官司从 2009 年打到 2010 年,最后以和解收场,但暴露的门派利益纠葛,比任何相声段子都精彩。
在这种情况下,姜昆想凭一份协会文件就改变行业积习,简直是痴人说梦。
更关键的是曲协这组织本身就没实权。
按《中国曲艺家协会章程》规定,它只是 “群众性组织”,最多能开除会员籍,既不能罚款也不能禁演。
2010 年『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后,尽管央视带头抵制『德云社』,说他们 “三俗”,但人家剧场照样场场爆满。
姜昆搞的 “反三俗” 最后成了纸上谈兵,他自己反倒落了个 “公报私仇” 的名声。
有次采访他无奈地说:“我们发的文件,人家愿意执行就成了公文,不愿意搭理就是废纸。”
这种无力感,恐怕只有当过曲协主席的人才懂。
冯巩的『抖音』生存术:当主席成了 “气氛组组长”
冯巩接过姜昆的班时,估计心里门儿清 —— 硬刚肯定没好果子吃。
这位 2023 年 5 月当选的新主席,没搞什么轰轰烈烈的改革,反而一头扎进了『抖音』。
他拍的短视频里,一会儿跟年轻人对暗号,一会儿表演 “内卷” 段子,粉丝噌噌往上涨,可相声圈的乱象照样没停。
西安相声节上苗阜明着要拜师费,转头就有人爆李金斗收徒时搞 “三跪九叩” 的大礼,这些事儿冯巩全当没看见,继续在短视频里乐呵呵地说 “我想死你们了”。
但你要说冯巩啥也没干,也不太公平。
他悄悄推动了不少实在事:提议高校开相声选修课,建议简化拜师仪式,还在两会上说 “相声不是二人转”,暗批那些靠低俗内容博眼球的同行。
可这些举措就像石头扔水里,连个响儿都没多大。
有次青曲社的苗阜和另一个演员张玉浩在非遗相声大会现场打起来,苗阜发了微博又秒删,这事儿最后不了了之,曲协连句官方表态都没有。
为啥?因为按规矩,曲协管不了人家内部纠纷,真要插手,搞不好还会被骂 “多管闲事”。
冯巩的 “不作为” 其实是看透了行业本质。
相声圈讲究辈分比职位重要,有些艺人年纪比冯巩小,但论辈分是他师叔师伯,真要管起来谁听谁的?
2011 年李金斗收徒时,明明说不用磕头,结果台下起哄 “要听响头”,徒弟周卫星“扑通” 就跪下了,旁边大兵还配音 “嘭!”
这种江湖做派,哪是一个协会主席能改的?
冯巩心里清楚,姜昆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与其得罪人落个骂名,不如在『抖音』上扩大相声影响力。
他那些轻松诙谐的短视频,不知不觉中也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了相声,这何尝不是一种曲线救国?
有人骂冯巩 “尸位素餐”,但看看数据就知道他的无奈。
曲协官网显示,全国注册的曲艺演员也就几千人,可私下收徒、跑场子的 “野生演员” 多如牛毛。
这些人根本不归曲协管,出了问题最多靠舆论谴责。
去年有个相声演员私生活翻车,还是警方介入才解决,曲协从头到尾就没发过声。
冯巩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我们能做的是搭平台、搞交流,真要谈整治,那得有执法权才行。”
这话虽然实在,却也道出了民间组织的尴尬处境。
江湖账本📒难清:相声界的 “潜规则” 比段子更根深蒂固
要我说,相声界的乱象压根不是换个主席就能解决的,这行当的 “潜规则” 早就写进 DNA🧬里了。
就拿拜师来说,表面上是师徒传承,实际上就是利益捆绑。
早年青曲社跟福宝阁茶楼闹翻,就因为演出收益被茶楼拿走大半,演员到手就几百块,还得分给老先生。
这种利益纠纷最后往往演变成门派大战,马腾翔跟苗阜从兄弟变仇人,在微博上互相爆黑料,本质上还是为了抢地盘、分资源。
侯耀文遗产案更是把这层窗户纸捅得稀碎。
这位相声大师去世后,亲闺女侯瓒不仅拿不到遗产,还得跟伯父侯耀华对簿公堂。
庭审时爆出各种狗血细节:有人偷偷取走 120 万存款,价值不菲的羊脂玉和翡翠不翼而飞,连葬礼上收的 60 万份子钱都不知所踪。
『郭德纲』出来作证说师父有家产两三千万,结果被骂 “多管闲事”。
这场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以和解收场,但大家都明白,所谓的 “清理门户” 不过是资源抢夺的幌子,跟艺术半毛钱关系没有。
现在直播火了,相声圈的争斗又换了战场。
今天你在『直播间』骂我 “欺师灭祖”,明天我发视频曝你 “学艺不精”,一个个把平台当成了 “华山论剑” 的擂台。
有数据显示,去年相声相关的热搜里,吵架互撕的内容占了近六成,正经作品讨论反而没多少热度。
更讽刺的是,有些演员靠骂战涨粉后,转头就开直播收礼物🎁,一场下来比商演挣得还多。
这种 “黑红也是红” 的套路,让不少年轻人觉得搞相声不如搞事情。
其实冯巩不是不管,是真管不了。
曲协章程里写得明明白白,它的职责是 “自我教育”“促进交流”,说白了就是个行业协会,既没执法权也没处罚权。
遇到苗阜收徒费这种事,最多发个倡议书。
真碰到违法乱纪的,还得靠警察叔叔出手。
姜昆当年想凭一腔热血改变现状,结果碰得头破血流。
冯巩选择 “曲线救国”,用短视频普及相声,说不定哪天就能看到效果。
毕竟现在高校开了相声选修课,00 后们在课堂上学的是创作技巧,而不是酒桌上的拜师规矩,这或许才是改变行业生态的希望。
相声这门艺术能活两百多年,靠的是观众爱听、演员能演,而不是那些江湖陋习。
姜昆的 “反三俗” 虽然没成功,但让大家看到了行业问题。
冯巩的 “『抖音』治国” 看似消极,却在悄悄培养新观众。
说到底,整治乱象不能光靠曲协主席发力,得靠整个行业自觉,更得靠观众用脚投票—— 多捧好作品,少看烂噱头。
哪天相声圈的头条不再是互撕骂战,而是谁又出了新段子,这门艺术才能真正走得长远。
毕竟观众买票是来听相声的,不是来看宫斗剧的,您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