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上海台上光鲜主持的麻伊琳,如今在仓库打包榴莲、独自带娃过日子
不丢人,靠手挣钱的人从不丢人
这话听起来直,但放在她身上,恰好贴心
凌晨两点,西郊的水果市场灯光白得刺眼,叉车来回穿梭,地上湿气扑面
她穿旧T恤👕,素面朝天,弯腰把一箱箱榴莲从车上滚到摊位,动作利落,像过去在演播室里切节目流程一样顺手
她叫麻伊琳,曾是上海台主持人,如今是孩子的妈妈、摊位的主理人、也还是那个做事认真的人
很多人问,怎么就从电视走到市场了
新媒体浪潮一来,电视观众走掉一大片,2025年台里需要替补原主持人陈蓉时,轮到谁都像一道选择题,偏偏没轮到她
年轻面孔冒出来,舞台不再只看资历
她没有停下脚
和路易搭档做美食节目,常钻后厨,身上沾油烟也不怕,跑了几年,伯乐却一直没出现
人到中年,有些事你再拼都不一定能赢
她说过一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
这不是气话,是她拐弯的决心
2023年,她在尝试直播带货三年后,干脆创立了自己的女装👚品牌
『直播间』的灯,手机的热,订单数字跳动得很美,可红利期就像潮水,涨得快退得也快
当她察觉“流量这碗饭”开始抖动时,选择了把脚再挪一格
转机来得有点戏剧化
一个朋友把她拉进水果批发市场,她一脚踩进来,心口疼过,但眼睛亮了
榴莲、山竹、车厘子,各地口音吆喝,价格随天变,她从头学起,掰开看筋,敲瓜听声,背产地、背季节、背冷链常识
很快,她不只是“背台本”的人了,她成了水果行家
她开了实体摊位,也开短视频号,教人怎么挑水果
用指关节敲西瓜,声脆不脆她说一嘴就准;
遇到挑剔的客人,她把刀交给对方,请他自己切开看;
直播里,她分享哪一批金枕头更香,哪一船青柚水分足
屏幕那头有人留言:原来你就是那个主持人啊
她回了一句:是,过去是,现在也是,只是镜头换成了手机
说起过去,她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4年生,上海一路名校,2002年以全国专业第一进上戏播音主持专业,和王冠、路易、杨乐同班
大二就进台里主持深夜直播
冷风灌进大厅,她裹着外套🧥熬夜,结束后去便利店买碗热粥,端在手心里,觉得未来软软的
那时她还会紧张,见到老师回忆当年会红了眼
毕业后进东方卫视生活时尚频道,从棚内到外景,跑民生、做互动,《互动点点吧》让她的笑脸走进很多家庭
那几年忙得像陀螺,心里却踏实
转折不只是行业,也有生活
她曾有一段很甜的婚姻,遇见彼此觉得是命中注定,盛大的婚礼、融洽的婆媳、孩子的出生,一切都很圆满
可日子往前推,聚少离多、性格不合慢慢扎出来
关于离婚的细节她没多讲,她只说,离婚时别的什么都不要,她要儿子的抚养权
这句话像刀,落下去就没回头
那会儿孩子还小,她上班带着走,下班回家做饭、洗衣、哄睡,夜里醒来两三次,第二天照样去工作
母亲的力气,很多时候不是胳膊上长,是心里冒出来的
如今,十多年过去,儿子长得挺拔,视频里对着镜头喊她“妈”,语气里有少年人的温柔
她依旧单身,把重点放在儿子和事业上,偶尔和孩子逛街,买同款『运动鞋』,在评论区被夸“像姐弟”
根据2023年10月30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的公示,她现任上海嘉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理人、自媒体人,并担任第十届长宁区青联委员
这份身份,像是对她另一种能力的肯定
把镜头拉远看,平台和内容的变局,远不止一个人的去留
有媒体提到,央视频用“账号森林”聚合内容,名栏目和名主持人的台内账号有1200多个,社会账号5300多个,加起来6500多个,这就是新的“生态”
当内容变成一片森林,每一棵树都得自己往上长,抱着一棵老树不放,风一来就倒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她会从礼服换成T恤👕,从主持卡换成电子秤
转型的路,不止一条
比如有电台主持人改做播客,干脆把声音带到旅行里,做深度游路线,听说日本一万五一位、伦敦十五万一位,还常常爆满
这不是炫技,是说明一个事实:职业的壳可以换,专业的底色不容易丢
麻伊琳也是同理,口条、信任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挪到水果摊,同样好使
转型不是掉价,是换赛道,是承认世界变了之后,继续把饭吃好
她在视频里教挑水果的小窍门,像从前在节目里讲生活小妙招,温度没变,只是背景从演播室换到凌晨的市场
她自己也会感慨:当年台里的灯光是真亮啊,可现在这盏日光灯也不差,照得清楚,看得见今天卖出去多少,明天要进几车
有人还是会问:可惜不?
我倒觉得
人又不是只活在一张名片里
你看她,摊位收摊,把纸箱摞齐,手背上被榴莲刺碰红了一点,她吹一口气,笑着回家,锅里留着儿子爱喝的汤
第二天太阳照常起来,她把门一拉,照旧开工
真实的体面不在台上,也不在称呼里,在你能不能把自己和家人照顾好
她说“选择比努力重要”时,是在行业波动里给自己的指令
她把这句写进了日常,一点点往前走
等你走够长,回头看,会发现那些看似低头的日子,其实都在抬高你
如果要用一句话收尾,我想借她的故事再说一次:
把日子过好,就是体面,拉得动货、抱得住娃、守得住心,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