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三天的票房数据令人意外,国内累计已达8.38亿元,突破10亿大关指日可待。这部备受争议的影片最初呈现出叫好又叫座的态势,然而海外IMDB平台开出的3.2分低评分却形成强烈反差,甚至低于此前口碑滑铁卢的《东极岛》。这种国内外评价的悬殊对比,使得原本可能达到15亿总票房的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影片在豆瓣平台同样引发热议。截至9月20日,短评数量突破33600条,评分呈现两极分化:既有详细描述影片残酷细节的三星评价,也不乏四星、五星的支持声音。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已出现将本片与《东极岛》相提并论的讨论,这两部聚焦历史伤痛题材的国产电影,都试图唤起观众对历史的记忆,但创作手法和呈现效果却引发广泛争议。
制片方显然怀有国际发行的雄心。影片于9月18日登陆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随后计划在11月进军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新加坡、德国和法国的上映也提上日程。这种全球发行策略本意是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历史,但北美地区IMDB评分的持续下滑令人始料未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同类型影片《南京照相馆》在该平台获得8.1分,《东极岛》也有6.1分,而《731》的评分在24小时内更跌至2.5分。
深入分析IMDB评分异常现象,不难发现这部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影片,其海外评分主力可能主要来自华侨或国内网民。上映初期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负面评价,且评论内容呈现特定表达特征,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常规观影反馈的生成规律。IMDB平台的评分机制允许未观影用户直接打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评分系统的混乱,部分情绪化评论甚至直接质疑低分用户的动机。
这类涉及民族历史记忆的影片走向国际市场,本应是文化输出的重要契机。影片不仅承载着艺术表达,更肩负着向世界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然而当前的网络争议却演变成内部消耗,老一辈人常说的1"家丑不可外扬1"在此情境下显得尤为贴切。在国内外平台发泄情绪或许无人制止,但国际观众看到的可能只是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产物的否定。
专业影评人的批评多集中在影片叙事过于骇人听闻或情节老套,但鲜见实质性的分析观点。据boxoffice数据显示,影片在北美上映两天后仍未进入票房统计。这反映出中国电影进军海外本就面临诸多挑战,历史题材作品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获得国际认可。与其在上映期间相互攻讬,不如待影片下档后再进行理性探讨。
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标准本就多元,有人看重艺术价值,有人注重历史教育意义,也有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但中国观众在国际平台上的内部争议,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确实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