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的江湖情结
在北京『德云社』这个相声界的金字招牌下,云鹤九霄四科弟子济济一堂,数百名演员共同撑起了这个传统艺术的殿堂。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家庭里,有人如鱼得水,也有人选择转身离去。在众多离开的演员中,前大师兄闫云达的故事尤为耐人寻味。
很多人误以为曹云金曾是『德云社』的大师兄,实则不然。这个头衔的真正拥有者是闫云达,一个在『德云社』发展历程中留下独特印记的人物。作为曾经的台柱子,闫云达的离开显得格外平静——他不仅主动辞别,还将师父赐予的艺名"闫云达"原封不动地归还,重新用回本名闫宗海。不过,那些熟悉『德云社』的老观众们,依然习惯称呼他为"云达"。
离开后的闫云达并未真正与『德云社』"一别两宽"。相反,他始终关注着这个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每当『德云社』有新闻传出,他总是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这种持续的关注令人感受到他内心难以割舍的情感。
今年恰逢『德云社』成立三十周年。往昔每逢十年大庆,作为大师兄的闫云达都是庆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而今时过境迁,虽然人已不在,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这场盛会。随着庆典日期临近,闫云达表现得异常焦虑,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他担心的是:没有自己的参与,这场庆典能否依旧星光熠熠?会不会因为嘉宾稀少而显得冷清?
这种"过度关心"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同声音。有人调侃他"杞人忧天",认为『德云社』离了谁都照样红火;也有人理解这份牵挂,毕竟几十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客观来看,闫云达的这种表现恰恰体现了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情感依恋。
细究闫云达的种种言行,不难发现其中暗含的复杂心理。那些看似尖刻的评论,或许只是他刷存在感的方式;那份过分的担忧,可能源于内心深处的悔意。在离开后的岁月里,他可能逐渐明白:『德云社』不仅是他工作过的地方,更是承载着他艺术生命的家园。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闫云达与『德云社』的这段分分合合,恰似传统相声中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笑中带泪,耐人寻味。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演艺圈里,能够保持这样一份执着与牵挂,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或许,这正是传统艺术工作者特有的江湖情结——人虽远走,心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