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老艺术家”,咱们脑子里先冒出来的都是 “德艺双馨”“值得尊敬” 这类词,毕竟他们靠经典角色陪了几代人长大。
可圈里偏有这么几位,荧幕上慈眉善目、正气凛然,背地里的操作却让人跌破眼镜👓。
张铁林、朱时茂、潘长江、张晨光,这四位曾红透半边天的老艺人,硬是把 “晚节不保” 四个字演成了现实,好好的口碑全砸在了自己手里。
“皇阿玛” 的双面人生:英国国籍 + 千万抚养费官司
1998 年《还珠格格》一播,张铁林饰演的 “皇阿玛” 直接成了国民级角色,后来《铁齿铜牙纪晓岚》更是让他坐稳 “皇帝专业户” 的宝座。
那会儿观众多买账?他上综艺逛街,路人隔着好几米就喊 “皇阿玛吉祥”,连小朋友都觉得这就是真皇帝,自带威严气场。
可谁能想到,这位荧幕上的 “一国之君”,早就悄悄换了国籍。
1997 年香港回归前夕,张铁林偷偷加入了英国国籍,这事儿藏了十几年才被扒出来。
网友瞬间炸了锅:“拿着英国护照,却在国内演皇帝圈钱,这算哪门子的‘家国情怀’?”
更讽刺的是,他后来还当上了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顶着 “华裔艺术家” 的名头教书育人,合着是赚中国的钱,享外国的福利?
这操作已经够让人膈应了,可他的私生活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早年间张铁林在英国留学时,就和波兰籍妻子生了个女儿张月亮,后来离婚后女儿跟着妈妈在英国生活。
可回国发展后,他的感情纠葛就没断过。
先是和演员侯俊杰恋爱,对方意外怀上孩子,张铁林怕影响自己 “皇帝专业户” 的形象,硬逼着侯俊杰打胎。
侯俊杰不忍心,坚持生下孩子,结果张铁林直接玩起了消失,别说照顾孩子,连一分钱抚养费都没给过。
等到孩子长大,侯俊杰没办法只能告上法庭,2017 年朝阳法院一审判定,张铁林得一次性支付 198.4 万元抚养费,这才勉强补上了点当爹的责任。
这边官司刚了,那边又爆出他和大学生訾晓敏的私生子纠纷。
2002 年訾晓敏生下儿子,2009 年张铁林趁她不注意,直接把孩子偷偷抱走。
訾晓敏为了找儿子,在北京街头奔波了好几年,还被摩托车撞成 9 级伤残,落下终身病根。
可张铁林倒好,不仅不心疼,反而倒打一耙,2016 年直接告到法院,要求訾晓敏支付从 2003 年到儿子 18 岁的抚养费 105 万元。
DNA🧬鉴定明明白白显示孩子是他的,他却能摆出一副 “受害者” 姿态,这脸皮厚度,比他演的皇阿玛龙袍还结实。
从春晚笑星到 “酒贩子”:潘长江们的韭菜生意经
如果说张铁林是私德崩坏,那潘长江和张晨光就是把几十年的职业口碑当废品卖,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 “割韭菜专业户”。
先说说潘长江,这位上了 32 次春晚的老笑星,当年一句 “浓缩的都是精华” 火遍全国,《举起手来》里的汉奸翻译官更是成了喜剧经典,多少人觉得他是踏实本分的老艺术家。
可谁能想到,退休年纪的他,却在『直播间』里跌了大跟头。
这事儿还得从 “嘎子哥” 谢孟伟说起。
2021 年嘎子直播卖酒被骂 “割韭菜”,潘长江专门开直播语重心长地劝他:“这里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那时候网友还纷纷点赞,说老艺术家就是靠谱,懂得劝后辈走正路。
结果没过俩月,潘长江自己悄咪咪开了直播,镜头前拿着酒瓶喊得比谁都欢:“家人们,这酒全网最低价,错过今天再等一年!”
合着不是水太深,是怕嘎子抢了他的生意啊,这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可他嘴里的 “全网最低价” 纯属忽悠人。
有网友对比发现,他『直播间』卖 198 元一瓶的某品牌白酒,在其他电商平台旗舰店只要 128 元,足足贵了 70 块。
还有一款号称 “限量版” 的酒,其实是贴牌的三无产品,连生产许可证编号都查不到。
更过分的是,有消费者买回去发现酒液浑浊,喝了还闹肚子,投诉到平台却没人管。
2022 年央视直接点名批评潘长江 “虚假宣传”,说他 “晚节不保,令人唏嘘”,可潘长江连句道歉都没有,照样直播带货,把当年春晚攒下的好感败得一干二净。
和潘长江一样栽在酒上的还有张晨光。
这位荧幕上的 “豪门专业户”,《放羊的星星》里的仲威、《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吴蔚文,个个都是沉稳靠谱的商界大佬形象,谁看了不说一句 “气场强大”。
可现实中的他,却把粉丝当冤大头宰。
2022 年张晨光跟风直播卖酒,镜头前拿着酒瓶吹得天花乱坠:“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好酒,口感醇厚,假一赔十!” 结果网友买回去一拆箱就发现不对劲。
有细心的网友对比发现,张晨光卖的酒,包装上的印章和品牌官方宣传图里的印章形状完全不一样,所谓的 “珍藏酒” 其实是贴牌酒。
找小酒厂灌点散装酒,贴个名贵酒的标签就敢卖上千块。
不少买家留言说:“喝着像兑水的酒精,根本不是他说的酱香型白酒”“客服还狡辩是‘批次不同’,纯属糊弄人”。
更讽刺的是,张晨光在『直播间』里卖酒时,还时不时抹眼泪说 “自己不容易”,可转头就被扒出一场直播赚了上百万,这 “卖惨割韭菜” 的套路,实在让人恶心。
滤镜碎一地:老艺人晚节不保的病根在哪?
从 “皇阿玛” 到 “酒贩子”,这四位老艺人的翻车不是偶然,说到底都是贪婪和侥幸心理在作祟。
他们总觉得自己是 “老艺术家”,有几十年的口碑打底,就算干点出格的事,观众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他们忘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信任一旦没了,再想捡回来比登天还难。
先说他们的共同毛病:太把 “情怀” 当提款机。
张铁林靠 “皇阿玛” 的滤镜,就算国籍被扒,照样能接综艺、开书法展。
朱时茂仗着 “奶油小生” 的怀旧滤镜,多次被拍绯闻还敢敷衍解释。
潘长江和张晨光更直接,拿着春晚和经典剧的光环去『直播间』割韭菜。
他们以为观众会为情怀买单,可情怀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消费的。
就像有网友说的:“我们怀念的是皇阿玛,不是拿着英国护照的渣男。
喜欢的是春晚的潘长江,不是撒谎卖假酒的骗子。”
再者就是对规则的漠视。
张铁林明知道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抚养权,却故意逃避责任,甚至反告孩子母亲。
潘长江和张晨光清楚直播带货不能虚假宣传,却非要铤而走险卖三无产品、贴牌酒。
他们觉得自己是名人,能凌驾于规则之上,可法律和道德从来不会因为名气大就网开一面。
张铁林最终还是得乖乖支付抚养费,潘长江被官媒点名后销量暴跌,张晨光的『直播间』差评如潮,这都是漠视规则的代价。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们本可以有更好的结局。
张铁林要是好好演戏、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就算是外国国籍,观众也未必会苛责。
朱时茂如果能洁身自好,凭他的演技完全能在影视圈站稳脚跟。
潘长江和张晨光要是能守住底线,安安稳稳拍点戏、参加点综艺,也能安享晚年。
可他们偏要走捷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说到底,“老艺术家” 这四个字,从来不是靠年纪熬出来的,而是靠人品和作品攒出来的。
观众尊重的不是你的资历,而是你的德行。
张铁林、朱时茂、潘长江、张晨光这四位的例子已经摆在这了,表面的德高望重终究骗不了人,背地里的那些猫腻,迟早会被揭穿。
希望其他艺人能引以为戒,别等口碑碎了才追悔莫及,毕竟晚节不保,比啥都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