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加上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唯有单出是死局,没有驾驭美貌的智慧或许是一场灾难,女演员乐韵的人生际遇就是如此。
1967年乐韵出生于上海,童年时期父母就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乐韵跟着母亲一起生活。
乐韵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精致得像个洋娃娃,长大后出落得更加漂亮了。乐韵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越剧演员,她深知演员行业美貌带来的红利,于是就有意识地培养乐韵送她去学习唱歌跳舞演戏等才艺课程,指望着将来乐韵成为大『明星』️挣大钱改变家庭的命运。
乐韵也很争气,容貌、身段和唱腔样样出众,很快就在上海越剧团站稳了脚跟,还顺利进到影视圈拍戏。
16岁主演电视剧《大篷车上》因为长得漂亮引发关注;17岁主演电影《通缉令》和客串电影《大桥下面》,后者尽管只有几个镜头但是却非常惊艳,不少观众觉得乐韵的美貌不输女主角🎭️龚雪。80年代的龚雪可是内地观众公认的大美女,足见乐韵的美貌和潜力。
十六七岁演了几部影视剧就迅速小有名气,当时的畅销杂志《大众电视》对乐韵的评价是明日之星,是个能成大器的苗子。
离成名只差一部好的作品,上天也很眷顾她,机会很快就来了。18岁,乐韵被推荐给了《红楼梦》剧组,成为“王熙凤”的候选人。
《红楼梦》的筹拍全国瞩目,“王熙凤”角色的分量不言而喻,演员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输“宝黛钗”。
乐韵都没有主动去争取,是机会自己送上门,虽然“王熙凤”候选人有好几个,但乐韵是机会最大的一个。
乐韵长了一双和“王熙凤”一样的丹凤眼,容貌靓丽,个头高挑,鹤立鸡群,是当时红楼剧组公认长得最漂亮的,几乎剧组的所有人都认为最终肯定是乐韵出演“王熙凤”。
除了乐韵,“王熙凤”候选人还有邓婕和周月,她俩看了乐韵后都自觉比不过心生退意,邓婕都打算放弃竞争去演平儿了,多年之后邓婕还说要不是当年乐韵主动退出她是没有机会演王熙凤的。
其实导演王扶林更属意邓婕,不过这么重要的角色他一个人定不了,拥有决策权的央视领导都投给了乐韵。不出意外乐韵出演王熙凤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夜成名只有一步之遥。
遗憾的是,乐韵有一个能左右她意志的妈妈。
在乐韵母亲的认知里,王熙凤是个“坏女人”,演这么一个“负面”角色会破坏乐韵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影响到她将来的星途,而且要进组待3年不能出去拍其他戏,太耽误时间,所以不同意乐韵出演。
乐韵太年轻了,没有什么阅历也习惯了听从母亲的安排,她也没读什么书缺乏文化素养,根本没有意识到“王熙凤”这一角色的魅力,别人抢破脑袋都想要演的角色她随随便便就放弃了,这一决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虽然乐韵不是王扶林心中王熙凤的最佳人选,但是出于惜才爱才的心态,还是极力劝她留下来,哪怕演个戏份不多的角色也行,乐韵同意出演只有几场戏的尤三姐。
可是还没等到开机,乐韵再次提出辞演,一天都不愿意继续待在剧组了。
因为她谈恋爱了,对方是大她29岁的香港演员罗烈,她已经等不及要跟他去香港。
罗烈是邵氏电影公司的演员,在内地也颇具名气,那个年代内地人对港星带有很大的滤镜。罗烈成熟稳重又有港星光环,在他的猛烈追求下乐韵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罗烈向乐韵承诺给她优渥地生活,还称自己在香港很有影响力,只要跟他去香港发展他能轻轻松松把乐韵捧红。
乐韵听信了罗烈给她描绘的美好未来,对华语娱乐中心的香港也是心向往之。如果真的如罗烈所说去香港把她捧红,相比之下要拍好几年也不知道播出效果如何的《红楼梦》简直不值一提。
王扶林知道乐韵去意已决只能放手,多年之后对乐韵的主动弃演一向宽厚的王扶林毫不留情面地批评她“长得漂亮,但一肚子草包没文化”。讲得很刻薄但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但凡她能待在红楼剧组后面悲剧可能都不会发生。
乐韵怀揣着爱情与梦想来到了香港,她以为等待她的是锦绣前程,没想到却是万丈深渊,命运从此改写。
罗烈并没有像他之前跟乐韵说的在香港有那么大的本事,他就没有给乐韵什么像样的资源。
乐韵也不适应香港的环境,她不会讲粤语和英文,普通话讲得也不标准,虽然说她外形优越但是八九十年代的港娱最不缺的就是美女,综合条件下她并没有什么优势,事业毫无水花,都是在各种小成本电影打转,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大一点的项目,就这么耗了好长一段时间。
事业上的失意乐韵尚且可以安慰自己蛰伏以待来日,但是情感上的重创让乐韵痛苦不堪。
她跟罗烈有过一段快乐甜蜜的日子,但紧随她被“打小三”而终结。
罗烈从头到尾向乐韵隐瞒自己早已结婚生子的事实,他的妻子唐嘉丽是大导演唐季礼的姐姐,罗烈坐享齐人之福两头骗,直到纸包不住火。唐嘉丽上门来到罗烈给乐韵租住的别墅大闹一场,乐韵这才知道自己当了第三者,也才明白为何每次向罗烈提出结婚时他总是找借口。
乐韵气不过几次三番上门找罗烈理论,却被罗烈以干扰家庭名义为由报了警,乐韵被行政处罚。
至此乐韵和罗烈的关系彻底曝光在阳光下,乐韵成为人人喊打的小三,罗烈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趁此机会抛弃乐韵,断了乐韵的生活费并将她赶出别墅。
在香港举目无亲、没有钱、本来就不多的工作因为负面新闻变得更少,乐韵的处境愈发艰难。经历一地鸡毛后倘若乐韵此时回内地重新来过也不是问题,毕竟她才二十多岁又有一定的名气,但是她放不下自尊和面子不想让观众看到她狼狈不堪的一面,只想待在香港等待翻身的那一天。
但是这一天并没有到来,在最艰难的时候她的母亲又给了她重重一击。
乐韵的母亲以为乐韵去香港之后发达了,所以就赶着过来享清福,但是等她来了香港后才知道乐韵的日子过得还不如在上海时好。
要在物价昂贵的香港养活自己和母亲,乐韵不得不想办法赚更多的钱,在最窘迫的时候她一度还去拍了风月片。
圈里的人看到乐韵的处境可怜,就帮她介绍酒店、商行开业剪彩之类的工作,这些工作轻松且酬劳不低,但是乐韵性格清高放不下身段,觉得会损害她的『明星』️形象,所以都婉拒了。
困窘的生活让乐韵的母亲对她极其不满,觉得自己辛苦培养和投资的女儿不说带她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了,现在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
她母亲的性格本就强势又势利,所以成天在家里没完没了地奚落和指责乐韵,说她窝囊没用,骂她不孝敬自己,还老拿她跟嫁入豪门的女『明星』️比。
有时候被说得烦了乐韵就回嘴:我去死行了吧。
本还以为这只是乐韵的一句气话,但这是她积压已久的心里话。来香港的这几年爱情和理想破碎,生活穷困潦倒,不被理解,一次又一次地被母亲嫌弃和厌恶……早已让乐韵心灰意冷,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希望。1995年,乐韵从13楼纵身一跃,结束了28岁的生命。
令人寒心的是伤害她最深的两个人——母亲和罗烈,都没有出席葬礼,她葬礼还是香港演艺协会办的。
短短28年生命里乐韵从未得到真心对待,最亲密的两个人一个把她当赚钱工具,一个玩弄她的感情。
老天爷给了她美貌,但是没有给她驾驭美貌的智慧,给了她很多次机会,但是每次选择都没选对,以至于一步错步步错。
毫无疑问退出《红楼梦》是最糟糕的选择,她的母亲目光短浅,乐韵太年轻她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又让她缺乏开阔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哪怕当年她只是演尤三姐,后面的发展走向都不一样,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到了香港,如果她主动学习粤语和英语,事业发展都不会那么受限。
经历了香港的一地狼藉之后,如果不是那么看重脸面直接重返内地,也依然有重头来过的机会。
生活窘迫,务实点放下『明星』️的架子去参加剪彩,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个时候很多『明星』️都接剪彩的活。
遭受母亲的情感虐待,跟她分开劝她回上海,虽然这不能解决根本矛盾,但起码不用天天见面避免矛盾的激化。
……
可惜没有如果,乐韵不善思辨,缺乏主动性,没有主见,总是被推着走,她的性格和选择决定了命运,最终走向王熙凤和尤三姐殊途同归的双重悲惨结局,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