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先在《风筝》小说原著中扑向篝火烧毁了面容,再加上逃跑时腿部中枪,整个人的体貌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在延安与郑耀先打过多日交道的韩冰一时间也难以确定那个疤脸瘸腿的“周志乾”,就是曾经玉树临风风光无限的“军统六哥”。
曾墨怡和陆汉卿牺牲后,郑耀先就成了真正的断线风筝,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陆汉卿从郑耀先那里得到情报然后转送到延安,那么延安肯定有人知道情报来源,陆汉卿牺牲后,肯定会有新的联络员出现——当年我方“社会部”派遣地下工作者,必然会有相应的预案。
郑耀先断线后,在郑介民的安排下潜伏在山城警察局,解放后又在山城公安局当了档案管理员,这就是说,当时我方已经不知道“风筝”尚在,而郑介民却知道他在山城布下了一枚少将级的“闲棋冷子”。
郑耀先在双方的身份都变成了潜伏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郑耀先不被韩冰逼得自报身份,他继续潜伏下去,是不是要一心一意为郑介民“工作”了?
因为谍战的凶险与不确定性,很多潜伏人员断线后彻底消失也是很正常的,起码对我方来说,“风筝”基本已经消失了,而对郑介民来说,他的“六弟”已经成了一张王牌——他向老蒋建议“唤醒”郑耀先,那也是一种邀功的做法:毛人凤和叶秀峰的潜伏组织已经被摧毁,而他却未雨绸缪,埋下了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高级特工。
在被韩冰步步紧逼以至于无处藏身之前,化名周志乾的郑耀先隐藏得极深,韩冰来到山城,也纯属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她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进入政保核心部门,1949年后只要不出意外,就应该进入北京的安全部门,当个处长也是绰绰有余的。
袁农一开始就在山城从事地下工作,留在原地公安部门已经违规,陈国华、江万朝、韩冰先后来到山城,更是不合常理:袁农被捕后再大屠杀中毫发无伤地逃出渣滓洞,那是一定要经过严格审查,并且不可能从事公安工作;陈国华、江万朝、韩冰要是没犯太大错误,也不可能被派往山城——即使派,也不可能“组团”进入山城公安局领导岗位,那是组织原则所不允许的。
太多不应该发生的偶然事件,让郑耀先和韩冰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就像导弹拦截率百分之七十、三发是百分之二百一十一样不靠谱,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郑耀先潜伏在山城公安局,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继续追查“影子”,因为以他“战略特工”的认知,应该知道“影子”到山城,连三十分之一的概率都没有。
郑耀先要想抓影子,那就应该进入北京,即使是以少将特务身份进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查影子也比在山城公安局档案室方便得多——1955年和1956年,被俘被捕的蒋系文官厅长以上、武官少将以上集中到北京功德林,跟沈醉级别差不多的足有百人之多。
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回忆:“就我在战犯管理所和监狱见到过的熟人便有军统局军事情报处正副处长鲍志鸿、胡屏翰、张柏山,训练处正副处长郑锡麟、李修凯,电讯处副处长董益三,经理处长郭旭,总务处长成希超,人事处人事行政科长黄康永及孙文忠等不下几十人;外勤区站长等就更多了,如文强、章微寒、董士立、徐宗尧、邢森洲、岳烛远、黄毅夫、饶林、沈觐康、王乐坡、程浚、马策、毛宗亮、王一心、刘非、李俊才、陈旭东、刘茂欣、陈达、李人士、徐梦秋、袁晓轩、薛仁安、徐晋元、郭宗尧、曾坚、蔡慎初、李汉元、廖宗泽、何际元、东方白等数以百计的军统骨干分子,彼此参证一下,便不难把问题弄清楚。”
沈醉没有提到名字的,还有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副区长兼督察主任周养浩,这两人都曾在重庆作恶多年,徐远举在《自供状》中承认:“(1949年)11月27日,在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三处,共杀二百余人。其中渣滓洞的大屠杀,用美国卡宾枪、汤姆生机关枪扫射,共杀死革命人士一百余人。新世界看守所由周养浩命行动组长廖雄杀害三十余人。屠杀完毕,为毁尸灭迹,我又命人用大量汽油将渣滓洞焚毁,包括那里存放的武器、弹药和物资,也全部焚毁了。”
袁农是如何逃出来、他被捕后有没有叛变暂且不提,咱们还是回过头来说郑耀先:如果他主动自首,那是一定要被集中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在那里他就可以跟管情报的鲍志鸿、胡屏翰、张柏山成为“同学(战犯互称)”,跟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戴笠、毛人凤的心腹亲信发生交集,旁敲侧击下获得“影子”消息,自然要容易得多,而且据曾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东北办事处处长的文强回忆,进了战犯管理所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即使是在苦难时期,依然可以吃饱吃好,即使在那十年里,也不会有任何危险,这一点文强在《新生之路》中说得很清楚。
郑耀先留在山城公安局,说他守株待兔可以,说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也行,但怎么解释,都说不清他继续潜伏下去,最后会为谁工作。
郑耀先跟中统“剃刀”林桃结婚并生下女儿,这可能就是他给出的答案:按照组织纪律,他结婚是要报批的,断线后无法请示,但林桃并不是他结婚的唯一选择——如果他跟林桃没有感情,不但不可能生孩子,而且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将她除掉,那样才更有利于潜伏。
林桃跟郑耀先是有感情的,郑耀先跟林桃有没有感情,我们也大致能看得出来:刘备跟孙尚香相处两三年颗粒无收,郑耀先和林桃有了女儿,看来他们该做的都做了,而且都是想有后代的——作为军统和中统的高级特工,要是不想要孩子,肯定有一百种办法。
郑耀先结婚生女却不怕被林桃在枕席之间发现破绽,这就说明他是真的“断线”了,因为失联的潜伏人员,是不会再接到上级指令,也不会再有具体行动的。
郑耀先跟林桃无疑是有感情的,而林桃则已经彻底脱离了特务系统,我们按常理推断,郑耀先也不可能把林桃交出去,让自己的女儿失去母亲——郑耀先是一个超级特工,但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一位父亲,他最后宁肯舍弃生命也要保护女儿和外孙免被高君宝狙杀,那就是有力的证明。
郑耀先跟中统特务结婚,并且接受了郑介民给他的少将军衔,看起来就像一个迷路或溺水之人看到了一条出路、抓住了一根浮木,这就是我们越想越可怕的地方:郑耀先屡遭打击,会不会彻底变成断线的风筝,而成为郑介民手下的影子?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郑耀先的忠贞,但正如《芋老人传》中所说的那样:“时位之移人也。”有了家庭的特工,就会在冰冷的内心深处萌生温暖的亲情,而且按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抓影子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换成您处在郑耀先的处境中,又会如何选择?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如果韩冰不出现,那么“留用警”郑耀先就可能因工作出色而转为正式公安人员,而郑介民也有机会将其唤醒,并将全部潜伏特务交给他“领导”,那时候乐子可就大了:郑耀先把名单用匿名信的方式交出去,老蒋肯定会提前请郑介民到日月潭“吃西瓜”。
韩冰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偶然,我们似乎更希望这个影子不要出现在重庆,那么林桃就可以跟郑耀先白头偕老,他们的女儿也不用跟边远地区的老男人结婚了——这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像郑耀先那样断线的风筝固然不少,跟上司失去联系的影子就一定没有吗?郑耀先只是作为“风筝”断了线,但是作为郑介民的直属少将特务,他可没有失联,如果熬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时过境迁,郑耀先还能坚守本心吗?他最后“成全”韩冰自尽,是不是还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