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槿汐和苏培盛因“对食”被关慎刑司,甄嬛救他们的这段戏,堪称全剧最见智商的名场面之一。
当初第一次看,我压根没看懂:甄嬛就去了趟养心殿,没说几句正经话;又跑了趟慎刑司,也没干啥实际动作,最后好像全靠端妃在皇上面前说的那番话才成事儿。
可越想越不对劲:端妃本就不是皇上宠爱的人,万一皇上没去找她呢?万一端妃没像甄嬛想的那样全力帮忙呢?难道槿汐就只能白白送死?
直到反复刷这段才明白:甄嬛早把一切算得明明白白,救槿汐这件事,她从一开始就胜券在握,那些看似“没做事”的举动里,全是最狠的算计!
第一步:去养心殿探皇上的底,一句话没求情却摸清了心思槿汐和苏培盛被关后,甄嬛第一站先去了养心殿——但她压根没提“求情”俩字,真正目的是摸透皇上的真实想法。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皇上吐槽小夏子泡的茶不行,说苏培盛泡的永远是八分烫,茶香正好,小夏子泡的只有七分烫,味儿都淡了。
这话细想全是破绽:苏培盛再忠心,也不可能全年无休伺候皇上,小夏子是他最得意的徒弟,单独伺候皇上肯定不是一次两次,怎么可能连茶的温度都掌握不好?
这里面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小夏子故意泡坏茶,想暗示皇上“没了苏培盛不行”,帮师父脱困;要么是皇上自己故意在甄嬛面前“矫情”,变相传递“其实我也不想处置苏培盛和槿汐”的心思。
甄嬛一听就懂了,赶紧顺着说“苏培盛就像老马,小夏子这小马还得练”,想再探探口风。结果皇上话锋一转,说“皇后身子好了,后宫事让她管”,还补了句“你舍不得槿汐,朕让内务府再给你挑个好的”——这话看似堵了甄嬛的嘴,其实也让甄嬛彻底放了心:皇上没真动杀心,只是碍于皇后和规矩,需要个台阶下。
所以甄嬛没多纠缠,转身就走,刚出养心殿就决定:去慎刑司!
第二步:怀着孕闯慎刑司,用“拼命”给皇上施压要知道,当时甄嬛可是怀着孕的!慎刑司是什么地方?又闷又脏,全是刑具,环境恶劣到极点,孕妇进去稍有不慎,孩子和自己都可能出事。
甄嬛偏要去,这根本不是冲动,而是故意做给皇上看的——她要传递一个信号:槿汐对我来说比肚子里的孩子还重要!你们要是不放槿汐,甚至敢动她一根手指头,我这胎要是保不住,或者我出了什么事,这责任谁也担不起!
皇上再怎么在意规矩,也不可能拿甄嬛的胎不当回事——这可是他的孩子,而且甄嬛当时正得宠,万一真出了意外,后宫肯定乱套。甄嬛就是算准了这一点,用自己和孩子当“筹码”,逼着皇上不得不重视这件事,也让宫里所有人都知道:谁敢动槿汐,就是跟我甄嬛过不去。
除此之外,甄嬛去慎刑司还有个更重要的目的:给槿汐撑劲。
第三步:见槿汐给“希望”,用“情分”拴住忠仆心槿汐被关进去后,日子有多苦?又要干重活,又要受嬷嬷的气,加上“宫女对食”这事儿在宫里最让人瞧不起,她当时都已经有点“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可能要困死在这儿了。
结果甄嬛突然来了——还是怀着孕冒着风险来的。这对槿汐来说,简直是黑暗里突然照进一束光。
甄嬛见到槿汐,没说什么“我一定救你”的空话,反而一个劲说“都是我不好,让你受委屈了”“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把你救出去”。这话听着普通,却比任何承诺都管用:
一是给了槿汐活下去的希望。让她知道“有人没放弃我”,有了盼头,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劲;
二是彻底稳住了槿汐的心。甄嬛对下人从来不是只给好处,更会给“情分”——皇后赏人,给一分能吹成十分,时间长了让人觉得虚伪;华妃赏人,给十分别人只能感受到一分,全被她的脾气抵消了;只有甄嬛,给八分能让人感受到十分,多出来的两分就是“情价”。
槿汐本就忠心,经此一事,更是彻底把心交给了甄嬛——后来甄嬛能在后宫一路赢到最后,槿汐的帮衬功不可没,这都是甄嬛当年用“慎刑司一面”换来的人心。
第四步:找端妃当“说客”,算准她的“软肋”稳赢最后一步,甄嬛才去找端妃。有人会问:端妃平时看着与世无争,连后宫的事都很少掺和,甄嬛凭什么确定她会帮忙?
其实甄嬛早把端妃的心思摸透了,抓准了她两个“软肋”:
第一个是“不想欠人情”。端妃当年能拿到温宜的抚养权,全靠甄嬛在皇上面前帮腔;后来甄嬛刚回宫,敬妃因为胧月的事跟甄嬛闹别扭,甚至间接连累了槿汐,当时端妃劝甄嬛“别跟敬妃急,慢慢磨合”,结果最后出了这么大的事,端妃心里其实是有点愧疚的——她欠甄嬛的情,也觉得自己当初的建议没帮上忙。
但甄嬛特别聪明,她没直接提“你欠我人情”,而是故意装出一副“六神无主、不知道怎么办”的样子。端妃本就是将门之女,骨子里有风骨,最见不得别人受委屈,尤其是自己还欠着人情的人,一看甄嬛这模样,不用多说就会主动帮忙。
第二个是“端妃还爱着皇上”。别看端妃平时对皇上淡淡的,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她心里一直没放下。不管是当年俩人有过的情意,还是她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撑着自己病弱的身子,皇上始终是她的牵挂。
所以甄嬛跟端妃聊的时候,压根没提“救槿汐”,反而一个劲说“苏培盛跟着皇上这么多年,忠心耿耿,要是真处置了他,皇上身边没个贴心人,以后日子该多不方便”“这事要是闹大了,外面人说皇上连自己的近侍都容不下,多影响名声啊”——这话全说到端妃心坎里了,她为了皇上的名声和舒心,就算知道甄嬛有私心,也肯定会帮这个忙。
果不其然,端妃后来主动找皇上,一番话直接点醒了皇上:处置苏培盛和槿汐,既伤了甄嬛的心,又断了自己的左右手,还让皇后得了逞,百害而无一利。皇上一听就懂了,立马下旨放了人。
最后:甄嬛这波操作,看似“没做事”实则“全赢了”回头看整个过程,甄嬛没在皇上面前说一句求情的话,没跟皇后正面硬刚,甚至没费多少口舌,却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还顺带达成了三个目的:
1. 让槿汐更忠心:经此一事后,槿汐彻底成了甄嬛最信任的人,后续不管是斗皇后,还是处理后宫琐事,都成了甄嬛的“左膀右臂”;
2. 敲打了皇后:皇上公然放了槿汐和苏培盛,等于明着打了皇后的脸——皇后想借“对食”搞掉甄嬛的得力助手,结果没成,反而让皇上觉得她小题大做,后续再想找甄嬛麻烦,就得掂量掂量;
3. 缓和了敬妃的关系:槿汐出事本就和敬妃有关,甄嬛救回槿汐后,没追究敬妃的责任,反而借着这件事,让敬妃知道“甄嬛没怪她”,后来俩人慢慢解开了胧月的心结,重新成了盟友。
不得不说,甄嬛这波算计真是绝了——表面上没动声色,实则把皇上、端妃、槿汐甚至宫里所有人的心思都算透了,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最后既救了人,又赢了人心,还稳住了自己的地位,妥妥的“后宫顶级玩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