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少年包青天》前两部,我又把一直看不下去的第三部翻出来看了一下,之前总觉得这一部神神叨叨的,所以这么多年都只是停留在第三个案子就戛然而止了。
以前只顾着看公孙策了,这回发现一个超级有喜感的伪反派耶律俊才,他就是第一部中沈良(耶律良才)的弟弟,这位弟弟口口声声说包拯杀死了他的哥哥,要替哥哥报仇,但当他的哥哥投胎成庞统出现时,他却根本没认出来。
可包拯也的确冤啊,他真想对他说:说死你哥哥的人是周杰,不是我啊!
耶律俊才是跟着和谈使者萧军一起过来的,一路上威风凛凛,萧军人如其名也很嚣张,一看就肯定是个要领盒饭的。
果不其然,他非要不信邪的住到传说中闹鬼的屋子里,当晚就被杀死了。
这大辽的和谈使者死了耶律俊才肯定不干了,他同样不相信鬼魂杀人这种说法,直接表明自己是带着精兵强将过来的,公孙策若是两天之内还交不出真凶,他就要大开杀戒屠城了。
公孙策也很头疼,他是负责和谈一事的,这都还没开始谈判呢,人就挂了一个,搞不好两国还要开战,不仅完不成任务,命都可能要丢在这。
正在心情不爽之时,还被从天而降的抹布砸到头,他本想迁怒于人,却不曾想扔他抹布的人居然是失去记忆变得傻兮兮的包拯。
别看这包拯傻傻的,他气死人不偿命的本事并没有减少,第一个被他气得半死的人就是公孙策,他明知现在的包拯脑子不好,经常说一些傻话,但或许就是出于对包拯的信任,他总还是下意识的认为包拯还是很会破案的。
可没想到包拯总是傻言傻语,前一秒故作深沉的表示自己知道凶手是谁,下一秒待公孙策满怀期待的问他答案时就说出鬼魂杀人这样无厘头的话。
第二个同样被傻大包伤害到的就是耶律俊才了。
他对包拯的恨意源于他的哥哥耶律良才,也就是《少年包青天》第一部里的第一个案子中的沈良,在大宋的庐州潜伏多年,只混了个刀头的职位,若不是刚好高丽的使者和亲路过,他也没啥机会可以掀得起大宋和高丽差点儿打仗。
结果身份被包拯识破,本来也想着小小反抗一下,结果愣是被包拯一句“沈大哥”劝到自杀了。
为了能够刺激包拯破案的本领,公孙策故意诬陷小蛮是凶手,包拯也真的不负众望,解除了小蛮的嫌疑。
在讲解的时候,耶律俊才总是没办法理解包拯的语言,他的脑回路转得也慢。说实话,比起他哥哥他大概是属于那种有勇无谋的人,难怪当初没有派他去当卧底,不然肯定没几天就要露馅,根本无法潜伏十年之久。
他一直想要插话询问,结果包拯傻兮兮的话里话外怼他,一会儿说他丑,一会儿说他傻,他想骂回去,可公孙策一句“你不会是想和一个大傻子一般见识吧”就瞬间让他无话可说。
不过耶律俊才脾气也算是蛮好的,看着脾气爆不好说话,但对包拯也很宠溺的感觉。
期限已到,公孙策这边破案也没啥进展,人反倒接连死了好几个,这耶律俊才必须要拿出点架势了,不然手底下的弟兄肯定也不答应。
当然,一般在这个关键节点剧情都会推一个背锅侠出来,就跟之前的包拯一样,到期的时候就会冒出一个疑凶,然后没多会儿包拯就会自己打脸说是被凶手误导了,要求再宽限时间。
公孙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想到了凶手应该是风月楼的老板黄乐,他也刚好是被凶手选中的背锅侠,伪造成是自杀然后还留了遗书认罪,公孙策很主动的入圈套,拿着证据去找耶律俊才,奈何对方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说辞,还直接把人扣押。
这下能够破案的只有傻包拯了,他跟着展昭去见耶律俊才,想要试图救出公孙策,可耶律俊才简直就是油盐不进,因为他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想要包拯的项上人头替哥哥报仇。
包拯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几乎把耶律俊才哄成了胎盘,夸他帅,夸他是文武全才,几句话全说到耶律俊才的心坎上了,直接就答应再给他多宽限一天。
他破案的过程也尤为好笑,一有点儿线索就跑回军营,每次都精准卡到耶律俊才要跟公孙策喝美酒的节点,不是把他手中的酒给喝了吐他身上,就是抢他的酒给掉地上了,三番两次进来愣是让耶律俊才没有一回好好喝上过酒,气得耶律俊才都想暴打他。
后来,包拯恢复了记忆也破解了所有的谜题,找出了当年丢失的和谈金,这件事才告一段落,但耶律俊才也是实实在在被包拯狠狠戏弄过了,给整得无比郁闷。
看到最后,我觉得耶律俊才真的是很搞笑的伪反派了,他不是坏人,只不过是立场不同。
在《少年包青天》第二部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案子,也不是几位主演,反倒是配角花公公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存在感很强,几个案子里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他几乎是一出场就自带笑点,歇后语一串一串的往外冒时真的让人忍俊不禁,我小时候也是跟着他才知道了那么多的歇后语呢!
花公公最早是出现在三廉王身边的,是三廉王比较信任和熟悉的一个手下,三廉王对他也颇为宠溺,看到他带着包拯的拜帖出现,知道他怕脏也没有强迫他进兰花园。
起初,他并不喜欢包拯,觉得他查案子第一个就来找三廉王,一定是“狼舔兔鼻子,不存好心”。
可三廉王并不以为意,而且他也想试试皇上口中的这位能人,所谓的大宋第一聪明人是否真的属实,传言皇上御赐的宝马行素是最通人性的,想着以马试人或许能有惊喜。
结果花公公却觉得包拯不配,于是他说“这不是用米缸来困耗子,便宜他了吗?”
但王爷之命他也不得不从,通知包拯赴约时他是极其不礼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路喊着包拯就进了屋,而进去后他只是简单表明身份就对包拯出言不逊,说他真的是名不虚传脸黑如炭,气得展昭都忍不住怼他。
他立马就回怼说展昭这个小光头是“老鼠煮菜,没事找事”。
还有他最出名的那句“黑推理、俊博学、光头打不死”也是出自于此,反正花公公对这庐州三子可谓是反感极了。
后来包拯三人如约见到三廉王,一见阵仗他就猜到王爷的用意是想要试他,所以他也是很坦率的说自己也没有看清王爷,毕竟现在在他们的眼中三廉王也是嫌疑人之一,三色泥是出自他的兰花园。
花公公本就看不惯包拯,听到他的话歇后语又忍不住冒了出来——“耗子走进猫窝,你好大的胆子!”
包拯向来无所畏惧,知道三廉王以马试人的用意二话不说骑着行素就策马奔腾了,而公孙策和展昭也一人向王爷借了一匹马紧随其后。
三廉王也在这一瞬间被包拯折服,骑着马也走了,花公公傻愣在原地,只说了一句“这真是哑巴张嘴,像什么话嘛!”
但谁也想不到行素会被人下毒,要不是展昭反应及时,包拯不死即伤。
这不用包拯推理,我也能猜出凶手想要杀的人肯定是三廉王嘛,可花公公并不相信,还说这是“鲤鱼长翅膀,公鸡水中游,乌龟遁地,没可能的事!”
后来是三廉王被软禁,花公公和其他的四位公公在没有被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要跟五十位禁军比赛抢军旗,还立下了军令状,逼得几位公公必须全力以赴,最终花公公他们抢到军旗赢得胜利。
我觉得这里是蛮奇怪的,即使说有贪污舞弊的影响,他们的装备不好,但毕竟人数站优,又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会输给五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公呢?不过经此一战后,花公公也彻底认可了包拯。
本以为花公公的戏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结果在包拯要救王朝马汉,需要小蜻蜓扮演买家引李道上钩的时候他又出现了。
得知李道是这么一个道貌岸然的人,花公公的歇后语再次上线,说这个李道真是“状元当乞丐,枉读圣贤书”。
或许是出于爱屋及乌,他本是替三廉王送信给包拯,却得知有人要在金龙寺行刺包拯,他着急的程度不亚于公孙策和展昭,直言“耗子咬猫,好大的胆”。
向来胆小的他还跟着公孙策他们假扮成戏班子去金龙寺,展昭按照计划一到寺庙就去追由王朝假扮的黑衣人,借此来了解寺庙中究竟住着什么人。
展昭发现金龙寺藏龙卧虎,看谁都像嫌疑人,甚至连僧人都很奇怪,但他没想到这些奇怪的僧人都是官差扮的,他们奉命捉拿拐卖女童的通缉犯。
事后花公公自然也不会忘记吐槽展昭,说他列了一大堆的嫌疑人,是“鸡蛋壳上找缝,白费功夫”,而对于佘豹,他的嘴更毒了,说“这个狂徒的罪行,多得就如一碗面,何止一条啊”!
王朝听了都忍不住翻白眼,这一段真是笑死我了。
不过花公公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展昭中毒后,他都很着急,认为现在就是“耗子拉乌龟,举手无策”,与其留在金龙寺抓下毒的凶手还不如赶紧离开,况且此时的公孙策处于“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的状态,留下来怕也会关心则乱,反倒延误了救治展昭的时间。
还好凶手抓到了,展昭也活了过来。
花公公最后一次出场就是在冯府了,小蜻蜓为了寻找义父卢有涯的下落假扮冯止水的女儿,他不放心小蜻蜓,哪怕不会武功也还是跟着王朝一起夜探冯府。
可他们很不凑巧,刚好赶上颜四娘从房间逃跑,常安追着人到书斋,本来王朝让花公公躲好的,但花公公心理素质差了一丢丢,雷震只是稍稍恐吓了一下,他就自己害怕得跑出来了。
小蜻蜓刚好也躲在书斋的房梁上,就丢了几个烟雾弹,在混乱中救出了花公公。
再后来,花公公就没有出现了,只是一语带过说他生了重病告老还乡去了。
不得不说,花公公这个人物塑造得着实很成功,充满了喜感,嘴毒心好让人印象深刻。
写《少年包青天》中最大胆的仆人常安的时候,我脑子还闪过了这部剧中最倒霉最忠心的仆人,他是人如其名的胡忠,在他眼中自家老爷是很正直善良的好人,对晕倒在路边的包拯也会很好心的收留,岂料“好人没好报”,在包拯养好身体离开后,高家突然被山贼灭门,而胡忠因为不在府中而躲过一劫。
这样的巧合不免让人怀疑,而更巧合的是胡忠在高家人的尸首旁看到了包拯随身携带的玉坠,这怎么会不让人联想起来呢?
胡忠发誓要为高老爷申冤,就不断地去官府要告发包拯,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官府中的人对包拯的案子都不受理,拗不过的甚至还直接会打他们板子,他们只以为是包拯只手遮天,但这一段的剧情我是觉得充满bug的。
看包拯的装扮,穿的就是天鸿书院的校服,那时候的包拯顶天就是庐州的学生,就算是出名也没到官府都要护着他的程度,胡忠怎么会觉得他就能有这么大的本事?
但种种巧合之下,包拯也是百口莫辩,即使他说自己的吊坠是送给了高健的女儿,这没人证物证的,着实难以让人信服。
上报官府无门,胡忠一家也不想再去碰壁了,他们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动手杀了包拯,得知已经做了县令的包拯初九要到金龙寺祈福。
这也是蛮牛的,包拯一个小人物去金龙寺为母亲祈福,难道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了吗?
胡家五口先行入住了金龙寺,展昭在无意中听到有人要行刺包拯后就立马告知了公孙策,他们也当机立断乔装去金龙寺打算在包拯去之前先查出行刺的人。
结果谁也没想到,在金龙寺还藏着一个大恶人来恩,这个案子倒是让公孙策破了,可到了还是没查出到底谁想要杀包拯。
还好公孙策机智,在准备往县衙走试图截住包拯的路上,他突然灵光一闪猜出那假冒镖师的唐基唐潜两兄弟就是在金龙寺想要杀胡家五口的人,而让展昭无意中听到消息也是他们。
果然,当他们重新赶回金龙寺,胡家五口就在寺庙的门口拔刀刺杀了包拯,如果不是刚好包拯的胸前有一面铜镜挡着,恐怕也悬了。
也正因为这一次行刺事件才揭露了当年的真相,原来高健的原名叫何远,他曾经是走私私盐的,靠走私漏税发财后他就金盆洗手不干了,改了名字隐蔽在高家庄里,除了自己和家人,连对他最为忠诚的胡忠都不知道他的底细。
后来官府找上门,高健怕自己的事情败露,就决定佯装被山贼洗劫,带着家人一起假死,又一次把钱财转移,再度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
可他没想到胡忠会这么忠心,不停地为他上报官府申冤,为了能够隐瞒真相,他就命令唐基唐潜跟踪胡家五口,只要他们去报官就去贿赂官员,不让官府受理他们的案件。
得知他们要动手行刺已经小有名气的包拯,他更是狠下心让他们兄弟俩杀死胡家五口,倘若不是当时懂得医术的公孙策在现场,那这一家五口就真的是直接被灭门了。
高健也算是恶有恶报,隐姓埋名后他的家人也陆续去世,他成了一个孤家寡人独自苟活,只可惜了这胡家五口白白耗费了四年的时间,还差点儿酿成大祸杀人。
若要论在《少年包青天》最耐杀的死者,那我想这个人非第二部里的卢有涯莫属了,一晚上被几个人杀了四回才成功领上盒饭,谁也想象不到最后杀他的人竟然是毫不相干的仆人,而杀他的理由也十分离谱,仅仅就是因为他暗恋夫人,所以看不惯卢有涯这个情夫就把他杀了?
这个人就是常安,他出场就一脸忠仆样,看着蛮不起眼的,连小蜻蜓问哑丫头说府里谁最值得信任时,她也是提名常安的。
小蜻蜓到冯府冒充冯止水的女儿,目的就是为了查出她义父卢有涯的下落,她在常安的口中得知六年前一个暴雨的夜晚有贼进府,导致夫人疯了,哑丫头不会说话了,冯止水和他弟弟都受了伤,可是贼却一样东西也没有偷。
但常言道“贼不走空”,这贼千辛万苦到冯府,怎么可能什么东西都不偷就走了呢?而且一个贼的威力这么大,冯府怎么可能完全不报官不追究?很明显这里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拥有复活甲最多的卢有涯了,说实话我对这个人物是有点儿失望的,剧里给他的人设是天才,画工了得,擅长弄各种各样稀奇的墨水,也就是说在化学造诣这一块也是牛的,然后会医术,会武功,简直就是一个文武全才,而且冯止水的夫人颜四娘这个大美人对他是一见钟情。
光听这些描述时,我脑子里浮现的全是一个又一个大帅哥的脸,结果真人一出现直接给我一个暴击,虽说审美各不相同,但这落差未免有点儿太大了。
他的才华不仅让颜四娘倾心,也让冯止水嫉妒,于是冯止水利用他容易轻信于人的个性让他在府里的酒窖里专心作画,表示只要他画出好的画就会捧他出名,让他在画坛能够有地位。
卢有涯信了,他也不管冯止水对外如何运作,反正自己只管源源不断地作画,结果就是冯止水默默出名了,世人压根儿就不知道卢有涯的存在。
颜四娘是看到冯止水在重建书斋,她觉得这里头一定有秘密,才偷偷进到酒窖里头去的,结果一入酒窖误终生,她刚好在进去的时候发病,精通医术的卢有涯救了她,她对他一见钟情,更深深的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她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身份,就以冯止水的妹妹与之相处,在朝夕相处间两人暗生情愫,这事自然也瞒不过冯止水。
他当初娶颜四娘不过就是看脸,在她得了怪病之后早就不喜欢她了,如今得知自己被戴了绿帽,他不仅不生气反倒有一丝庆幸,因为他又多了一个可以拿捏卢有涯的把柄。
果然,把这个关系挑明后卢有涯即使知道自己被冯止水骗了,也还是心甘情愿地做他的枪手,帮他不断地输出高品质的画作,因为只有他交出作品,冯止水才会让颜四娘来酒窖和他见面。
就这样过了两年,卢有涯终于完成了《牡丹亭少女》的画作,这可不是普通的一幅画,而是藏有秘密的,因为它看着就名不副实,名字叫牡丹亭少女,可画上却只有牡丹亭没有少女,谁都无从破解,冯止水也没想到这画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作为“作者”却解释不了其中缘由,这难免会让人起疑心。
于是他就不断地鞭打卢有涯,希望他说出画作的秘密,奈何卢有涯坚决不开口,因为这世上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只有小蜻蜓,他知道有一天小蜻蜓必定会帮他翻案,让他沉冤得雪的。
卢有涯不开口,冯止水只能派人去偷画毁画,可他没想到对方把画偷出来后并没有毁掉,而是把画据为己有。
画作完成,卢有涯也不愿再苟活于世,就选择了服毒药自杀,颜四娘也一心想殉情。但冯止水怎么会让这对苦命鸳鸯如愿呢,他让雷震逼颜四娘喝粪水把毒吐出来,让她生不如死。
本以为这件事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可没想到除了雷震知道外,他的弟弟冯永吉和仆人常安都知道卢有涯的存在,所以冯永吉看到他们忙着对付颜四娘的时候,就去酒窖想把卢有涯带走,让他为自己所用。
结果被冯止水发现,两兄弟大打一架,中途看到卢有涯醒来冯永吉想着得不到就毁了,一斧头就砍倒了卢有涯。
冯止水气得想杀死冯永吉,让雷震把受伤的冯永吉丢在园子外后,本以为被砍死的卢有涯又又醒了?于是冯止水一不做二不休又给迷迷糊糊的卢有涯喂了毒酒,还和雷震一起把他关进酒窖里的一个储物柜中,然后自己假装被贼弄伤朝书斋外跑去。
按理来说,卢有涯就算不被毒酒毒死,闷应该也闷死了,但是并没有。
想趁机偷画去大赚一笔的常安也来到酒窖, 结果无意中打开了关着卢有涯的柜子,卢有涯居然还活着,命是真的硬啊!
害怕加上对颜四娘的暗恋,他可以接受颜四娘是冯止水的老婆,可是眼前这个男人什么也不是,凭什么也能拥有颜四娘呢?在这样想法的加持下,常安一不做二不休拿着手中的砚台就朝卢有涯的头砸过去,卢有涯这回才是真正的被杀死了。
谁能想象得到,看着这么忠诚的仆人居然一直觊觎夫人呢?
在《少年包青天》中第一部的凶手大都是有冤屈要复仇,虽然事做错了,但也不能说是十足十的恶人,但在第二部中的凶手里却有一个最恶的反派,他的坏是纯坏,那就是来恩。
来恩是金龙寺的主持,大家都说他很好客,善良且有佛心,愿意给路过的人借宿。
因为展昭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要在金龙寺杀包拯,而当时又无法通知包拯,所以公孙策决定先去金龙寺,想办法把要杀包拯的人查出来。
公孙策带着展昭、王朝和花公公伪装成戏班子住进金龙寺,公孙策还事先安排好王朝扮成黑衣人让展昭去追,这样一来展昭就可以了解寺内的大概布局,也可以看看寺中都住了什么样的人,是否有可疑的人。
经过展昭的调查,这个金龙寺看似平静,但却藏在各色各样的人,好多人都有疑点,连公孙策都忍不住说金龙寺藏龙卧虎。
到了吃饭的时候,公孙策他们还在分析谁是杀手,突然一个和尚关上了食堂门,几个人忽然围攻着一个大汉,原来展昭口中所谓奇奇怪怪的僧人都是官差扮的,他们奉命捉拿拐卖女童的通缉犯,为了协助官差,公孙策还上演了一出“七穴散劲”,这才抓住了通缉犯。
但这些人明显跟杀包拯的事无关,所以他们还得继续借住在金龙寺内,与此同时,让公孙策一直头疼的未婚妻陆湘湘也来到了金龙寺,她一心想要治好公孙策的眼睛,让他再也没有借口拒绝自己。
陆湘湘身着富贵,出手大方,这可真是对了金龙寺的胃口,因为金龙寺就是一个“劫富济贫”的地方,他们只要看到有钱的人来借宿就会想办法迷晕他,然后拿走他的钱财,之后再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去施恩穷人,给自己树立善良助人的形象。
在陆湘湘拿出银子让和尚帮她煎药的时候,她就已经成了要被“劫富”的目标人物,趁着她不注意,小和尚打开佛像的机关,把毒药倒进她要喝的茶水之中,但她着急熬药送给公孙策就没喝上,结果被躲进饭堂展昭喝了。
没多久,展昭就毒发了,陆湘湘在公孙策那受了气回到饭堂就看到展昭躺在地上,很明显的中毒症状。
经公孙策检查,展昭中的是七绝散的毒,由十八种毒草制作而成,解毒方式只能是再中一回毒,来个以毒攻毒方能活下来,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展昭的情况很急切,仅有7天可活,公孙策觉得不可以再坐以待毙了,于是他也配制了一包七绝散的毒,打算让王朝服下毒药来迷惑下毒者,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来更快的找到下毒的人,这样才可以救展昭。
谁知王朝还没来得及服下毒药呢,胡家五口却先中毒了,还好公孙策在这一部里潜心修炼医学这一块,他很快就判断出胡家五口是被地狼蛛下了毒,还迅速就找到了解毒的方法以及确定下毒的人就是那两个镖师。
可惜那两个镖师跑得很快,王朝也没追上,反而让两人跑进了燕不归迷失森林。
正当大家觉得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时,蒯正良却把所有人锁在饭堂,独自一人去找来恩,但表面不会武功的来恩其实也是有点儿功夫的,再加上他有七绝散的毒药,蒯正良不仅杀不了来恩还把自己给整中毒了。
大家看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有点儿怀疑来恩的,因为如果他不会武功怎么可能抵挡得了这么久呢?
为了避免被怀疑,来恩就给自己也制造了中毒的假象,但很奇怪的是他居然还提前留下了一封信,表示如果自己昏迷就把自己送进藏经阁,并且由十一师弟在旁照料。
这还没有眉目呢,花公公又来告知说陆湘湘不见了,公孙策在寻找的过程中听到了陆湘湘的呼喊声,他眼睛看不见只能凭着声音去寻找,结果两人都进到了迷失森林里。
要说公孙策跟迷失森林也是真有缘分,之前在相国寺跟庞飞燕在知返林里过了一夜,现在又和陆湘湘进到了燕不归。
进到燕不归公孙策才知道陆湘湘是摔伤了腿,而两人虽然做了很多的标记,可兜兜转转就是出不去,还碰到了跑进燕不归的镖师两兄弟,要不是有神马火耳相救,公孙策和陆湘湘就被杀了。
也在火耳的指引下,两人发现了一个地洞,而地洞附近全是尸骨,他们往地洞走下去才发现这里头不仅有很多的金银珠宝,而且出口就是金龙寺的废井口。
与此同时,来恩也开始行动了,他把锅甩给十一师弟,并把七绝散的毒也放在他身上,这样自己就能假装是服了解药醒来,可以摆脱自己的嫌疑。
还好公孙策已经解开了谜底,得知来恩就是下毒的人,也猜到来恩之前中毒是假象,所以让陆湘湘夺去他刚刚泡了佛珠的解药。
来恩的死让受尽他折磨的徒弟很不爽,觉得他死得太过轻易了,这才揭露了金龙寺“劫富济贫”的真正内幕。
而这还不是来恩最终的面目,直到蒯正良醒来才说出来恩的身份,他根本就不是出家的和尚,而是淫魔裘霸天,他会把自己伤害过的女孩子都锁在山上的一个屋子里,如果怀孕就让她们生下孩子,然后把女孩卖到青楼,而孩子他就会选择自行抚养,并说他们是孤儿,让他们对自己心存感恩。
第一次看到这个案子的时候,我都没想到这个案件会有这样的反转,我本以为他顶多就是个利用寺庙身份掩饰获取钱财的人,谁知道他居然还是个大淫贼。
一般悬疑片中的反派都是很聪明的,尤其是《少年包青天》第一部里的凶手布局都很精妙,就算不是作为凶手出场的庞太师也是很有谋略的人,同样是想要谋权篡位,第二部里的襄阳王可以称得上是两部里最蠢的反派了,他的野心几乎摆在了明面上,但他的性格根本撑不起他的野心,鲁莽自大却又没有才智,设下的计谋看似高明,实则很傻。
襄阳王在朝中有两大帮手,一个是卞谋延,一个是丁谓,这两个人看似辅佐臣服于他,实际上都瞧不上他,只不过碍于他的身份假意听从他的派遣罢了,否则在第一个贪污案的时候,卞谋延作为主谋就拉着他分一杯羹了。
在卞谋延被包拯揭穿是贪污舞弊案的主谋后,襄阳王相当于少了一个左膀右臂,虽然他曾经短暂地拥有过公孙策,但公孙策也只不过是因为眼睛快瞎了想要能够正正式式的赢包拯一回,包拯说他被襄阳王骗了之后他就去寺庙静心去了。
但是襄阳王想要皇位的心从来没有磨灭过,正巧有一回他骑马碰到了个放牛娃,此人跟皇上长得一模一样,这让他的脑子又活络了起来,当年皇上的娘可以玩狸猫换太子,他怎么就不能来一出真假美猴王呢?
于是,他开始秘密培养,让放牛娃不仅身形样貌与皇上一致,说话风格和气场也要像才能骗过众人,与此同时他还要寻求到将两人替换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皇上虽知道襄阳王并不是好人,但也没有过多的设防,他没有想到手握兵权且有大智慧的庞太师都没有做的事,襄阳王会做得这么明目张胆。
很快,放牛娃被培养得七七八八了,刚巧这一部的皇上尤其喜欢微服私访,路过某地时听到传言说近一年来这附近死了很多人,都是刚刚刑满释放就死了,死法更是千奇百怪,有上吊的、自刎的、淹死的、烧死的,虽然看似都是自杀或者意外,但经过验尸就会发现都是他杀,而最巧合的是这些死者全部在同一所监狱服过刑。
皇上委派包拯公孙策去查证此事,为了能够找到线索,两人以身入局,以罪犯的名义坐牢。
在此期间,襄阳王也成功利用皇上遇刺之事完成了调包,为了保险起见,他命令丁谓把皇上弄成铁头人以刺杀皇上之名关进监牢,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了。
但恰巧包拯和公孙策为了查案也在同一监牢内,皇上看到他们不停地打手势,可是他们根本想不到铁头人就是皇上,毕竟他们刚刚才从襄阳王的口中得知皇上遇刺只是受了轻伤,而且没多久铁头人就被襄阳王押往京城了,自然也就没多想。
后来,包拯他们侦破了丁家村一案要前往京城与展昭汇合,这才发现京城已经大变天了。
原本不受重视被皇上说“虽干劲十足但精明不够”的襄阳王,皇上对他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而向来清廉正直的三廉王则天天夜夜笙歌,日日喝得醉醺醺的。
这让包拯公孙策十分不解,他们也觉得皇上的变化有些让人匪夷所思,遇刺伤的是身体,怎么会整个人性情大变呢?
正当他们疑惑之际,三廉王递纸条给小蜻蜓,要与包拯私下见面,原来他早就觉得皇上不对劲了。
于是他们利用襄阳王急功近利的性格,又一次以身入局来引起襄阳王和丁谓的内讧,丁谓知道襄阳王并不是可靠之人,他一直关着铁头人不杀就是给自己留个保障,只有他知道铁头人在哪。
趁着丁谓去看铁头人的时候,轻功了得的小蜻蜓跟踪到了关押铁头人的地方,还好包拯和皇上之前有一个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暗号,皇上曾在第一案时许诺包拯一件事,说包拯这是让他给开张通行证,上面却是白纸一张任由他书写。
确认铁头人就是皇上后,包拯和公孙策就计划着要把两人换回来,正好放牛娃贪玩想骑马,在他出宫骑马的时候,他们就将放牛娃和皇上再次对调,放牛娃变成了铁头人。
襄阳王再次见到真正的皇上也并未觉得不妥,他依旧在皇上面前趾高气昂地指挥他做事,还让他下旨连夜把铁头人给杀了,而且叮嘱他第二天就装病退位让贤,宣布由自己继位做皇上。
丁谓遵旨把铁头人杀了,他们本以为真皇上已死,这下就真的是万事俱备了,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丁谓却越听越不对劲,那个ZhuanLan.zhihu.com/p/1955317084595651832唯唯诺诺没有半点仪态的放牛娃怎么会突然这么有气场了?他劝襄阳王不要再继续输出,可傻乎乎的襄阳王什么都听不进去,直接把造反的目的彻底摆在明面上。
后来皇上揭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才知道自己输了,可惜为时已晚,知道自己注定一死,在三廉王拿剑指着他的时候直接自杀了,临死的那一刻他还拼命地往龙椅走去,摸着龙椅咬牙切齿地说“我是皇上”,那眼里的不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襄阳王这个反派真的太蠢了,自以为谋划得很好,做事却太过狂妄,结果最后害死了自己和放牛娃。
《少年包青天》中大多数的女性♀️是比较清醒的,都有独立的思想,但也有一些是恋爱脑,像小艾明知沈良是辽人,明明已经猜到他可能是凶手,却还是选择靠近,最后死在了沈良的手上,要不是包拯最后查出真相,她到死都还要为沈良背锅呢!
不过我觉得小艾还不算是这部剧中最恋爱脑的,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救衍悔大师的采茶女。
衍悔大师和采茶女是最俗套的故事,年轻小伙当时还不叫衍悔,他是个叫悟法的小和尚,在著名的相国寺修行。
有一天,他奉命去送一串佛珠,结果路遇山匪,自己被打晕,佛珠也被打断了,还好路过的一个采茶女救了他。后面的故事就不言而喻了,修行不久的小和尚在养生期间跟采茶女互生情愫,两个人自然而然地就在一起了。
按理小和尚就该还俗跟采茶女在一起,可没想到采茶女好心带回来的一颗佛珠会彻底改变这一切。
采茶女看到佛珠的时候大概也就是想着他们俩也算是因此而结缘,捡回来就是想让他能够开心开心,可谁知道悟法一见佛珠就想到相国寺,想到自己使命没有完成,直接就嚎啕大哭。
这让采茶女很受挫,这么多天的朝夕相处难道都抵不过相国寺吗?她在心里甚至都做好了要结婚的打算,可现如今她却有些迷茫了,该不该放手让他回相国寺呢?
最终,她决定离开,但当时的她已经有了身孕,发现之后她也没有再回去找悟法,而悟法看着采茶女留下的信也没有像以往的电视剧那样疯狂寻找女人的下落,反倒是自己回相国寺去了,这犯了色戒自然要受罚,悟法回去被罚在思过崖思过一年,还给自己改了名叫衍悔。
要我说,论剧中的渣男,除了崔明冲和卓七,这衍悔也是能排上号的,如果真的是无法放下相国寺,当初就不该和别人开始,就不该在一起。
后来,采茶女也没有再结婚,带球跑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努力地把他抚养成人,本以为等他结婚生子自己也就可以慢慢享福了,但谁也没想到在孙子出生没几个月,一场瘟疫会弄得她家破人亡,儿子媳妇都死了,她在临死前托人把孙子送到相国寺。
还好她有先见之明,从小就给孙子纹身,跟衍悔一样在肩膀前的位置纹了一只小老虎,衍悔看到婴儿跟自己一样的纹身,再加上那颗熟悉的佛珠,他一下就猜到了婴儿的身份,这才知道原来采茶女给自己生了儿子,可惜自己还未见到面,对方就已经去世了。
衍悔也不知道是何用意,采茶女把孙子托付给他,不就是希望他能够把孙子抚养成人吗?但他居然把孩子直接就送给了乡下的农户,而且一直不闻不问?
直到若干年后,成了乞丐的锦毛鼠到相国寺偷东西,衍悔看到他胸前的佛珠才想起自己还有个孙子,这才知道他托付给的那家人在多年前就已经死了,无依无靠的锦毛鼠只能靠偷东西或是乞讨来生活。
所以衍悔真的是蛮不负责的,虽然他事后有悄悄地弥补锦毛鼠,给他们五鼠吃的,教他们五鼠武功,但若是他当初把锦毛鼠养在身边,若是他在送去给农户之后有多打听那家人的消息,就不会在这么多年后才去弥补,采茶女真的是托付错了人啊!
而到最后,也就是因为他30年前犯下的错误,这个秘密被人发现了,他倒是一死了之痛快了,可是那些人却以此要挟戒贤,戒贤为了维护他的声誉杀掉了3个人,差点儿连公孙策和二鼠都被误杀了。
真相被揭露,锦毛鼠终于知道自己的身世,可在这世上他却已经一个亲人都没有了,虽然结局是五鼠换个地方继续闯天下,但依旧是无依无靠的他能不能有很好的生活又有谁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