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从不缺美人,连瑛贵人这种戏份不多的配角,都凭着温婉出尘的气质让人记了好久——她跟胧月讲“美人面”花,说这花日出变红、日落变粉,宜喜宜嗔,胧月看着她脱口而出“瑛娘娘就是美人面”,足见她多动人。可要是论全剧最讨喜的角色,还得是甄嬛的妹妹玉娆。她一出场,不光颜值惊艳,品性更让人眼前一亮,打心眼里觉得“这姑娘真好”。
玉娆正是青春妙龄,眼神亮得像淬了光,又灵又清澈;举手投足带着少女的娇憨,笑起来有小梨涡,不笑时又藏着点妩媚;虽说在宁古塔受了好几年苦,风吹日晒的,却没磨掉她的棱角,反而让她比一般闺阁姑娘更通透洒脱,还多了份后宫女子没有的英气——说话不绕弯,做事有骨气,半点不扭捏。
光有好印象还不够,看她应对皇上的那段戏,才真让人佩服:这姑娘三观太正,脑子还特别清醒。皇上第一次见玉娆就挪不开眼,因为她既像纯元皇后的温婉,又有华妃刚入王府时的胆大活泼,正好戳中了皇上的“白月光+朱砂痣”情结。之后皇上三番五次暗示喜欢她,甚至借着《淇奥》的琴声直接告白,问她愿不愿意留在宫里做自己的女人。
换作旁人,对着皇上的青睐早就受宠若惊了——毕竟那是九五之尊,入了宫就是妃嫔,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愁。可玉娆半点没动心,反而条理清晰地跟皇上讲道理,既没驳了皇上的面子,又明确划清了界限,最后还让皇上主动成全她和允禧,成了全剧里少有的、能得偿所愿的圆满角色。
玉娆能有这好结局,虽说有甄嬛在后宫护着,但更多是靠她自己的清醒和骨气。就说皇上赏她那支“并蒂海棠步摇”,明眼人都知道皇上的心思——这步摇是宠妃的象征,送出去就是示好。可玉娆压根没打算戴,还直接跟皇上说:“海棠是姐姐喜欢的花,姐姐的东西,我从不沾分毫。”这话听着是拒了步摇,其实是在表明态度:皇上的宠爱、后宫的荣宠,都是姐姐的,她不眼红、不觊觎。
单这一点,就比纯元和浣碧强太多。纯元当年在宜修怀着孕的时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抢走了宜修的皇后位份和丈夫的爱;浣碧也动过抢甄嬛荣宠的心思,只不过皇上没看上她。不管纯元是为了“真爱”还是为了权势,浣碧是为了地位,跟玉娆比,格局都小了——玉娆从始至终都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能要”,从不多贪一分。
再看甄嬛年轻时的择偶观,她自视甚高,说“要嫁就嫁世上最好的男子”,连温实初这种踏实可靠的好太医,在她眼里都算“庸碌”。可她口中的“最好”,说到底还是看地位——无非是想嫁最尊贵的皇上。后来哪怕心不甘情不愿,也跟皇上纠缠了一辈子,说穿了,她对婚姻的期待,看似淡泊,其实藏着不少功利心。
玉娆却完全不一样。她早跟甄嬛说过:“我宁愿嫁个普通人,哪怕日子过得简单点,也不踏王府、宫门半步。”这份初衷,跟甄嬛差了十万八千里。她后来跟允禧在一起,是真的“双向奔赴”——两人都喜欢象征忠贞的大雁,都能做到宠辱不惊,聊得来、三观合。玉娆看上的,是允禧的品性,是他待人的真诚,而不是他“果郡王”的身份。
要是玉娆当初被权势富贵迷了眼,答应了皇上入宫,大概率也会变成后宫里那些幽怨的宫嫔之一——天天争宠、算计,最后要么失宠,要么卷入纷争,难得善终。可她看清了后宫的虚妄:看似荣华,其实是个牢笼,再多的荣宠也换不来真心。所以她凭着自己的高洁和清醒,为自己挣来了想要的生活。这么一比,纯元的“无辜”、甄嬛的“算计”、浣碧的“执念”,反倒显得没那么通透了。
说到底,玉娆的好,不在于她有多美、有多幸运,而在于她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贪帝王的宠爱,不恋后宫的荣华,只想要一份安稳的、相互尊重的真爱。在那个勾心斗角、人人都想攀附权贵的后宫里,这份清醒和坚守,才是最难得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