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给大家唠3部不太出名的老爱情片,风格特别不一样——有跟欲望、利益扯在一起的,有在异国风情里纠缠的,还有掺着原始冒险的。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却把爱情里的“不纯粹”和“拧巴”拍得特真实,看完说不定能刷新你对“爱情”的看法。
《腰带之下》(1971)——为了赢比赛,连欲望都能被算计,爱情算啥?先跟大家说,这片子是70年代的美国B级片,啥叫B级片?就是成本不高、风格比较大胆的那种,还掺了喜剧、动作、犯罪的元素,看着挺热闹,但内里藏着狠活。
剧情特直接:有个拳击手,经纪人想让他比赛赢,居然想了个歪招——雇了风月场的女人,就为了“激发他的欲望”,觉得这样他打拳更有劲。结果呢?人越扯越多,不光来的女孩多了,还牵扯出黑手党的脏交易,好好的“赢比赛计划”,最后搅成了一锅粥。
为啥推荐这部?别看它看着像“闹着玩”,其实把“资本怎么操控人”扒得明明白白。拳击手的欲望是被算计的,女人是被当“工具”用的,连爱情都成了利益里的附属品——你以为的“动心”,说不定只是别人计划里的一步。这种对人性的讽刺,放在现在看也挺扎心。
而且这片子特有时代感,是美国70年代性解放运动那会儿拍的。那时候的人对“欲望”又直白又矛盾:既想坦率面对,又逃不开世俗的规则。虽然它评分不高,但作为“时代切片”,看它就像看当时的人怎么纠结于“欲望和道德”,特别有文化研究的意思,喜欢挖老片背后故事的人,肯定会觉得有意思。
《少妇安吉娜》(1986)——威尼斯的浪漫里,藏着爱情的“输与赢”这部跟前面的画风完全不一样,满屏都是威尼斯的浪漫劲儿,不过浪漫背后,全是爱情的“拧巴”。
剧情是这样的:鼠疫刚过去的威尼斯,还带着点劫后余生的脆弱感。这时候来了个有钱又英俊的公子哥,一下子看上了两个威尼斯女人——一个是优雅的瓦莱丽娅,一个是温柔的安琪拉。他在俩人之间来回晃,一会儿跟这个甜言蜜语,一会儿跟那个暧昧不清,这段威尼斯之旅,看着浪漫,其实全是感情的拉扯。
推荐这部,首先得说威尼斯的景,太绝了——水城的小桥、斑驳的老建筑、傍晚的波光粼粼,随便截一帧都像油画,光看景就值了。但更有意思的是“爱情里没有赢家”这个点:公子哥以为自己能左右逢源,可最后说不定俩女人都没真心跟他;瓦莱丽娅看着主动掌控感情,安琪拉看着被动接受,可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她们都没真正“赢”——在那个年代,女人在爱情里总免不了要看男人的脸色,再美再优雅,也难逃出“弱势”的处境。
女主劳拉·安托内利演得是真厉害,她演的瓦莱丽娅,一个眼神就能勾人,把那种“危险又迷人”的劲儿演活了,让人一看就明白,为啥公子哥会陷进去。虽然这片子评分不高,但那种“甜里带苦”的浪漫,还有对爱情复杂性的琢磨,比现在很多只讲甜宠的片子有嚼头多了。
这部片子脑洞特别大,把圣经里亚当夏娃的故事,跟原始食人族的冒险掺到一块儿了,看着挺奇幻,甚至有点粗糙,但内核挺动人。
剧情大家都知道个大概:亚当夏娃在伊甸园,被蛇骗了吃了禁果,然后被赶出天堂。但这部里加了很多“人间苦难”:他们不光要面对陌生的世界,还遇到了原始食人族,被虐待、被追杀,一路逃一路受苦,最后总算逃出来了,还生了孩子,也算在人间找到了一点“归属感”。
为啥推荐它?首先是“反差感”——圣经故事多神圣啊,可这片子里加了食人族的野蛮、生存的狼狈,一下子把“神仙情侣”拉回了“普通人”的处境。你会发现,就算是亚当夏娃,没了天堂的庇护,也得为了活下去挣扎,这时候爱情就不是风花雪月了,而是“我跟你一起扛”的念想。
还有两个点特别戳人:一是对原始自然的描绘,丛林的茂密、冰川的冷冽、海洋的辽阔,虽然特效粗糙,但那种“野生的生命力”特别强;二是亚当用沙子造夏娃的场景,配上空灵的音乐,明明很简单,却有种说不出的诗意,像在告诉观众:不管在多苦的地方,爱情最初的样子,都是纯粹又温柔的。
总的来说,这三部片都不算“完美”,但都够“真实”——它们没把爱情吹成多神圣的东西,反而告诉我们:爱情会跟欲望、利益、生存扯在一起,会有输有赢,会很狼狈。可就算这样,爱情里那点“想跟你一起走下去”的劲儿,还是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