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甄子丹饰演的《叶问》,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位武艺超群、风度翩翩的武术大师形象。电影中的叶问在擂台上英姿勃发,在生活中温文尔雅,堪称完美君子的化身。但历史上真实的叶问,真的如银幕上那般完美吗?
实际上,这位武术大师的形象与大众想象颇有出入。从现存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叶问并非高大威猛的壮汉,反而身形瘦小,甚至有些驼背。更令人意外的是,由于长期吸食鸦片,晚年的他牙齿尽数脱落。其子叶淮的回忆录中还提到,叶问晚年常出入风月场所。那些电影中与日本武士、西洋拳王对决的精彩场面,在现实中从未发生过。
那么,为何这样一位并不完美的武术家,会被后世不断美化,甚至成为爱国精神的象征呢?这要从咏春拳的历史说起。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的福建沿海。关于其创始人,叶问曾撰文指出是反清复明的五枚师太。这位明朝的武学奇才将拳法传授给民间女侠咏春,由此得名。咏春拳讲究以柔克刚,特别适合力量较弱但身形灵活者修习。
叶问幼时体弱多病,家人便送他拜师陈华顺学习咏春。这位天赋异禀的少年不负众望,短短五年就超越了同门师兄弟。然而时局动荡,民国时期的战火迫使叶家迁往相对安定的香港。
在香港,叶问目睹同胞受殖民者欺凌,内心深受触动。面对东亚病夫的侮辱,他多次挺身而出。凭借精湛武艺和叶家的声望,他逐渐在香港站稳脚跟。当时社会崇洋媚外之风盛行,叶问毅然返乡开设武馆,致力于弘扬中华武术。
虽然电影中与外国高手对决的桥段多为虚构,但叶问确实曾拒绝日本人的比武邀请和授艺要求。考虑到年龄和身体状况,这个决定既明智又彰显了民族气节。
叶问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武术界的陈规。他摒弃传内不传外的旧习,广收门徒,其中就包括后来享誉世界的『李小龙』。在叶问的悉心教导下,这位曾经的问题少年不仅掌握了武艺精髓,更领悟了武术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
晚年的叶问饱尝丧亲之痛,沉溺鸦片以麻痹身心。但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仍强撑病体为『李小龙』拍摄咏春教学视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叶问并非完人,但他对武术的执着令人敬佩。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华传统文化正以其独特魅力凝聚着世界华人。相信随着国家强盛,这份文化自信必将让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文化自信的源泉,正是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永不服输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