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谢楠晒出吴虑登《上城士》封面大片后评论区翻车,她很快删博,『吴京』团队称近期会减少公开活动,虽然此次拍摄费用据悉已捐给儿童慈善机构,但“『娱乐圈』️继承制”的争议还在持续发酵
这波风浪的源头,其实是一张“好看但不好消化”的封面
9月,《上城士》以“中华八德”为主题,邀请影后惠英红与8位童星合拍封面及内页
这一次同框的8个孩子里,6个出身『明星』️家庭——『吴京』谢楠之子吴虑、车澈李嘉格之女车一果、聂远之女聂子一、刘畊宏之女小泡芙、姜潮麦迪娜之子姜来、演员徐可之女徐沐言,另两位是童星韩昊霖和孙思程
名字一个个摆出来,确实有点“阵仗”
封面一出,质疑立刻跟上:资源从小就开始分配了?
普通孩子还有机会吗?
有网友把这张封面直接解读为“资源世袭”的标志性一页,情绪上来得很快
评论区的火药味,集中在“靠父母”、“拼爹妈”,甚至有人翻出『吴京』过往采访里“绝不让孩子进『娱乐圈』️”的截图嘲讽
更过分的是,居然有人做“基因对比图”拿孩子外貌开涮,这就已经越过了对事不对人的边界
对未成年人,『互联网』的暴力从来不该被轻松原谅
从画面里看,吴虑穿着古装,站位靠边,做了几个干净利落的武术动作
惠英红在现场夸他“灵气逼人”,场面一度很温暖
有熟悉这家人动态的人说,『吴京』夫妇一直是“藏娃式”的,『社交媒体』上也尽量把孩子放在后面
这次之所以吴虑单独出镜,是因为父母档期冲突;
而拍摄收入捐给了儿童慈善机构,初衷并不算“功利”
但『互联网』不是看初衷的地方,议题一旦被点燃,逻辑就很难再讲清楚
话说回来,星二代最近真是密集出现
就在不久前的“湾区升明月”电影音乐晚会,抢镜的不是一线演员,而是一群“小『明星』️”
『董璇』的女儿小酒窝高舒乔和『陈思诚』、佟丽娅的儿子“朵朵”陈奕橦同框,唱跳都不怯场;
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在父亲唱完《大海》后接棒演唱《美美Sunday》,现场气氛挺热
这类舞台一多,大家自然会问:这是不是“批量化”的开始?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答案更明确
2025年,公开或实质出道的星二代已超过十人,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面孔
4月,谢天笑的女儿Yulan与兰以“音乐人”身份开社交账号;
游鸿明之女游宇潼发布个人专辑;
『贾乃亮』与『李小璐』的女儿贾云馨发单曲,父母在线转发应援
6月,韩国BNB宣布小沈阳女儿沈佳润(艺名NINA)成为首位solo歌手并发片;
『邓丽君』侄子邓佳骏上韩国选秀《BOYS II PLANET》;
钟镇涛的女儿钟懿在音综登台,父亲官宣“正式出道”
下半年,『黄磊』孙莉的女儿黄忆慈据传加盟程耳新片《人・鱼》,郭涛儿子被偶遇参加北电复试,梅婷12岁女儿曾慕梅凭《好东西》频频入围演技奖项,小S女儿许韶恩登杂志,张亮儿子张悦轩拍时尚大片
一条“星光大道”,看起来越修越宽
可行业容量不是无穷的
全国艺校超过60所,2025年报考人数就超过100万;
而2022年四大平台加卫视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只有272部
这意味着,想在有限的舞台上站稳,不只是进门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留下来
在这种结构性紧张里,星二代拿到早期曝光,当然更显眼,争议也就更难消
『吴京』一家并非第一次让孩子露面
2025年《我和我的父辈》里,『吴京』执导单元《乘风》片尾,被他拥入怀里的小孩就是吴虑
今年7月的电影《校园神探》北京首映,他兄弟俩作为配角出现,哥哥吴滺演“搞发明”的同学,弟弟吴虑做“武术担当”,首映现场还劈了个叉,引得观众叫好
谢楠平时也会晒孩子日常,甚至调侃儿子的肌肉线条,像一个普通妈妈
可一旦和“资源”绑在一起,气氛就不普通了
我能理解大众的复杂心情
在许多家庭里,孩子学琴学舞十几年,花钱花时间,能等到一个像样的舞台已经不容易;
而别人的孩子,似乎一出生就站在舞台中央
这种落差,最容易催生对“继承制”的反感
但话讲到这,也得承认另一件事:『娱乐圈』️从来是长跑
郝戎的那句话值得反复咀嚼——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绝望的文盲”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观众的要求在变得更高
在更高的要求面前,谁都躲不过去,星二代也一样
你看向佐,资源从不缺,起步就和『李连杰』合作《霍元甲》《投名状》,后来还有《澳门风云》,搭档的名字个个能打,但他这条路并没有因此走得更宽,反倒常常被“油腻”这样的词贴在身上
这不是幸灾乐祸,只是提醒我们,站在光里不等于被光照亮
再看国外,财阀后代文徐允出道前就是『社交媒体』红人,加入Allday Project后迅速吸粉,靠的是家族背景叠加自身经营,路径完全不同
这两种结果放一起,说明“拼爹”的起点相似,跑出来的终点可能完全不一样
回到这次的封面风波,杂志和相关方面都没给出明确回应,争议靠网民接力在跑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场讨论,它的核心并不是“孩子该不该上封面”,而是“边界在哪儿、规则怎么立”
公益初心值得肯定,可公众对透明、公平的敏感,也值得尊重
品牌和父母如果一定要让孩子入场,是否能尽量减少对未成年人的营销化包装,给作品多留一点位置、给孩子多留一点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把情绪从孩子身上拿下来
对未成年人的外貌嘲弄,永远是底线问题
哪怕你对“星二代”的优势不认同,也别把箭头对准一个六岁的孩子
成年人之间的赛道之争,别让孩子买单
几年后再回头看,谁在这条拥挤的路上站住了脚,答案会自己说话
可能是努力真的被看见,也可能是选择了别的生活,都不丢人
作为观众,我更愿意把“喜欢”留给那些认真准备的人,不管他姓不姓吴、叫不叫“朵朵”
你呢,你想把掌声给谁?
如果真要有“继承”,我希望继承的是专业、是耐力、是对观众的尊重,而不是一张能风光一天的封面
信源资料
大象新闻:《超10名 “星二代” 扎堆出道,『娱乐圈』️上演 “继承者们”?》-2025年6月26日
新周刊:《星二代排队去韩国出道,普通人逆袭更难了》-2025年9月12日
抚速闻厅:《『吴京』 “崩人设” 仅一月,夫妻俩担心的事就发生了,观众苦其良久》-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