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新作脱缰者登陆流媒体后引发热议。这部由郭麒麟、『齐溪』、孙安可主演的电影,虽然让曹保平斩获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却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折戟——1400万累计票房和5分出头的豆瓣评分,着实令人唏嘘。
平心而论,脱缰者并非粗制滥造的烂片,而是陷入了当下国产电影常见的创作困境:导演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考量间摇摆不定,最终呈现出一部定位模糊的作品。影片讲述了一个颇具荒诞色彩的故事:混混舅舅为骗取拆迁款假意绑架外甥,却在各方势力介入下弄假成真。这个本可出彩的黑色幽默题材,却因导演处理失当而变成平庸之作。
影片的首要问题在于导演的创作心态。曹保平显然深陷"作者电影"的执念,将个人表达凌驾于叙事逻辑之上。这种创作倾向在影片中表现为两个明显缺陷:其一是对"仓颉神庙"意象的过度渲染,其二是对千禧年天津刻意营造的末世美学。这些本可成为亮点的作者印记,却因与主线剧情的割裂而显得突兀。反观『陈思诚』等商业片导演,他们更注重观众体验,作品反而更能引发共鸣。
人物塑造的失败是影片的另一硬伤。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本该是个极具张力的角色——一个被至亲背叛的问题青年。但剧本赋予他的行为逻辑充满矛盾:既想表现其内心创伤,又让他处处显得懦弱无能;既要突出他的反抗精神,又让他在关键时刻总被动应对。这种塑造方式让观众既无法共情他的遭遇,又难以理解他的选择。
配角阵容同样问题重重。『齐溪』饰演的二姐本该是马飞的主要对抗对象,但两人的对手戏少得可怜;张本煜出演的小六更像是编剧为弥补主角🎭️缺陷而硬塞的工具人,其行为动机经不起推敲;孙安可扮演的矇矇则过于完美,与马飞的人物关系缺乏说服力。这些支离破碎的角色共同拖垮了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
更令人遗憾的是,影片在宣传期刻意炒作郭麒麟与『郭德纲』的父子八卦。这种本末倒置的营销策略,恰恰暴露了主创团队对作品本身的不自信。当一部电影需要靠质量吸引观众,而要靠『明星』️私事博眼球时,其艺术价值可想而知。
脱缰者的失败给电影人敲响警钟:导演的个人表达与观众的观影需求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如何在保持作者风格的同时讲好故事,如何令人物动机经得起推敲,这些才是电影人应该思考的根本问题。毕竟,再深刻的主题,也需要通过引人入胜的叙事来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