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筱梅在直播中吐露心声:“我五月份在北京跟小菲办完婚礼,到现在就见了我爸一面! ”这句话瞬间让猜测她“成为第二个大S”的网友们沉默了。
婚后频繁回台湾的她,并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是“不适应北京生活”或“偏爱娘家”,而是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倾注在了汪小菲与前妻的两个孩子身上。
她每周都在北京和台北之间往返,航班行程密集到连回自己父母家吃顿饭都成了奢侈。
她的母亲心疼女儿,不仅没有抱怨,反而每次得知马筱梅回台,都会主动炖好汤送到她的住处,甚至直接搬过去帮忙照顾孩子,用行动支持女儿的选择。
马筱梅回台的日常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落地台北后,她首先会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晚上要陪孩子写作业、讲故事。
白天趁着孩子上学的间隙,她才能抽空进行两个小时的直播工作,孩子放学后又得立刻赶回去准备晚餐。 这样的节奏让她几乎没有私人时间与朋友聚会,更别说专门探望父母了。
自从与汪小菲确定关系,马筱梅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小玥儿和弟弟的责任。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细心帮忙检查书包,一切亲力亲为,努力扮演好“全能家长”的角色。
即便家中雇有保姆,她仍然坚持认为“保姆无法替代家人的陪伴”。
在9月14日的直播中,她详细描述了一次奔波的经历:晚上11点从北京出发,抵达台北的家中已是凌晨一点。 如此辛苦的旅程,为的只是能多陪伴孩子一些时光。
马筱梅将两个孩子视为“宝贝”。 当外人提及孩子非她亲生时,她会毫不犹豫地维护说:“这是老公亲生的”,并强调这两个都是她的宝贝。
她的付出也换来了孩子们的亲近,孩子们已经从称呼她“小梅阿姨”变成了亲切地叫她“星星妈妈”。
对比当年大S婚后因不适应北京气候而长期定居台湾,最终与汪小菲渐行渐远的选择,马筱梅频繁往返两岸的初衷显得截然不同。
她并非要做出非此即彼的地域选择,而是不惜辛苦奔波,努力维系和营造整个家庭的亲密感。
马筱梅甚至主动推迟了原本计划中的蜜月旅行。 她表示并不急于个人享受,打算等到自己生日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旅行,打造一段全家共同的回忆。
然而,马筱梅的尽责与付出,却意外地将S家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下。 文章指出,大S(熙媛)离世前的愿望是“两家放下恩怨”。
但现实是,S妈(黄女士)及其丈夫(据指具俊晔)后续仍多次提起诉讼,持续控告孩子的奶奶张兰。
此外,S家此前曾表示看不到孩子,但在孩子正常上学后,也未闻其有实际探视的行动。 S家近期举行葬礼和家族聚会时,也并未邀请大S的两个孩子参加。
更引人瞩目的是,据台媒报道,大S的两个孩子如今若要见小S一家,需要经过马筱梅的同意。
马筱梅还禁止孩子们和陈建州家的双胞胎一起玩耍,理由是担心孩子去范家后沉迷电子产品,影响健康。
此举虽引发一些争议,但马筱梅作为监护人,其考量亦出于对孩子日常习惯的维护。
双方各执一词,马筱梅曾放出聊天记录证明自己同意见面,但称小S那边并未前来。
陈建州则通过『社交媒体』晒出与徐熙娴儿子及小S女儿Elly的旧照,似乎意在证明两家的交情仍在,试图缓和局面。
回顾大S与汪小菲的婚姻,她表现出强烈的掌控欲。 张兰曾在直播中透露,汪小菲与马筱梅每半个月飞一次台北看孩子,是基于大S设下的“硬性规定”,一个月只能见四天。
汪小菲当时无奈接受这一安排。 此外,汪小菲每次去台北,大S只允许他见女儿小玥儿,儿子小霖霖则被“隔离”。
而马筱梅在家庭关系中似乎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她注重与婆婆张兰的关系,被赞“会来事”,不仅陪同直播,还会主动为张兰剥虾并挑干净虾线。
她也用行动赢得了孩子们的依赖,小玥儿几个月前眼神中的迷茫已逐渐被自信和愉悦取代,母女间的关系更像是亲密的朋友。
马筱梅的故事呈现了另一种家庭经营的模式:没有激烈的争执和公开的纠葛,更多的是默默付出、频繁奔波和实际行动。
她每周的飞行里程和几乎见不到自己父亲的无奈,都成了她作为后妈选择优先照顾子女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