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毅』新剧赴山海高开低走:一场流量泡沫下的行业警示
2025年金秋九月,当红小生『成毅』带着武侠新作赴山海强势登陆双平台。开播前的宣传阵仗堪称现象级——全国60座核心城市的商业中心、地铁通道、公交车身铺天盖地都是剧集海报,片方甚至包下高铁专列打造"移动宣传站",在杭州某商圈更出现了整栋LED外墙同步播放预告片的"痛楼"奇观。粉丝应援同样令人咋舌:首播当日便众筹30余万元购买云观影券免费派发,创下内娱剧集营销新纪录。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确实开局惊艳。腾讯视频开播58分钟即突破26000热度值,刷新平台年度纪录,9月14日更攀升至26846的峰值。然而这份辉煌转瞬即逝,随着正片内容陆续释出,剧集口碑呈现断崖式下跌。豆瓣评分区形成鲜明对垒:粉丝群体清一色五星力挺,普通观众则用一星差评表达不满,双方争执焦点从剧情逻辑吵到特效水准,原本的"爆款相"迅速变成舆论修罗场。
作为『成毅』暌违荧屏两年的回归之作,赴山海本被视作莲花楼的升级版。制作团队沿用原班人马,男主角🎭️更挑战一人分饰现代职场人、江湖少侠和黑帮首领三重身份。但实际呈现效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五毛特效中人物与背景严重脱节,被网友戏谑"比十年前的武神赵子龙水下骑马更违和";穿越剧情缺乏情感铺垫,配角塑造扁平化,武侠精髓"江湖气"荡然无存。尤其『成毅』的台词表现引发群嘲,有B站UP主将其片段剪辑成"普通话听力测试",不看字幕根本不知所云。面对质疑,主演在直播中解释"角色需要刻意压低声音",但观众显然不买账——毕竟王志文在黑金中的表演证明,优秀演员完全可以用清晰的台词传递角色灵魂。
更令人费解的是剧组专业度的缺失。某场戏份中,『成毅』的古装下赫然露出洞洞鞋,手持布满荧光标记的剧本直接入镜。虽然后期剪辑难辞其咎,但演员的投入程度同样存疑。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部号称投资3亿的剧集,实际制作经费可能严重缩水。按行业惯例,演员片酬约占总预算1亿,营销支出8000万,留给制作的资金所剩无几。这直接导致服化道廉价感明显,主角🎭️造型与琉璃莲花楼高度雷同,被网友做成"大家来找茬"对比图;后期音效混乱到BGM压过人物对白,武术设计更是敷衍了事的慢镜头堆砌。
市场反馈给了投机者一记响亮耳光。腾讯视频的贴片广告从首播时的每集锐减至22集后的单集,爱奇艺虽维持3条广告位,但较莲花楼同期数据已相去甚远。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剧烈:作为幕后操盘手的欢瑞世纪,股价在剧集扑街后连续五日跳水,市值蒸发超1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早在开播前就悄然转让了11%的关联股份,这番操作现在看来颇有未卜先知的意味。
深究败因,前经纪人梁婷透露的细节值得玩味:当年拍摄青云志时剧组专门为『成毅』配备台词老师随组指导,而赴山海拍摄期却要求演员在超负荷戏份下仓促完成三个角色的塑造。加之女二号临时换角风波、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等外部因素,最终酿成这场多方共输的败局。
赴山海的折戟沉沙,实则是当下影视行业痼疾的集中爆发。制作方迷信"顶流『明星』️ 热门IP 黄金班底"的爆款公式,却忽视了内容为本的创作规律。反观同期黑马凡人修仙传,通过实景拍摄和精良制作赢得口碑,印证了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当市场逐渐回归理性,那些将重金砸在营销噱头而非实质内容的作品,注定难逃"见光死"的命运。
这场闹剧最终伤害的,是渴望优质内容的观众,透支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或许赴山海的价值,就在于用3亿学费给从业者上了深刻一课:唯有尊重创作规律,让每一分投资都体现在作品质量上,才能赢得观众持久认可。至于『成毅』的"升咖"之路,恐怕要等下一部真正用心的作品来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