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谍战剧变喜剧?『张一山』成最大 “笑点制造机”
“25 年内娱第一个笑话”,这句弹幕精准概括了《守护者们》开播后的尴尬处境。作为『优酷』力推的谍战大剧,该剧集齐『张一山』、韩东君、『张天爱』等『明星』️,开播前号称 “电影质感、反套路叙事”,结果首播即翻车,而『张一山』的表演成了观众集中吐槽的靶心。
剧中他一人分饰丁一与李约瑟两角,本是展现演技的绝佳机会,却演成了 “灾难现场”。饰演盲人密码专家李约瑟时,他所谓的 “采风成果”—— 用拐杖🩼敲击回声辨位,在镜头里成了机械的 “敲地舞”,节奏混乱得像在打节拍;切换到龙套演员丁一时,又瞬间切换回 “余罪式” 耍帅,挑眉歪嘴的表情与紧张的谍战氛围格格不入。网友辣评:“这不是卧底,是来敌营说相声的吧?”
二、宣传吹上天,正片垮到底的 “反差萌”
制作方前期的宣传有多用力,正片就有多打脸。号称 “手工定制 1000 多套服装”,可剧中『张一山』的西装满是褶皱,与 “上层社会精致感” 毫不沾边;标榜 “电影级别光影与一镜到底”,但码头枪战戏里,镜头晃得观众头晕,所谓的 “运镜美学” 成了 “晃镜头炫技”。
剧情逻辑更是漏洞百出。丁一刚顶替李约瑟身份,就敢在日军面前大放厥词,完全不符合 “被迫入局” 的胆怯设定;作为核心悬念的密码战,破解过程简单得像过家家,与 “烧脑谍战” 的定位严重不符。更讽刺的是,剧中反复强调 “身份错位的惊险”,可『张一山』全程同款表情,观众压根分不清他演的是丁一还是李约瑟。
三、不是第一次!『张一山』的 “谍战魔咒”
这已不是『张一山』首次在谍战剧栽跟头。2020 年《局中人》里,他饰演的三重身份特工沈放,就因 “演技生硬、只会耍帅” 遭群嘲,被指 “不像潜伏人员像街溜子”。如今《守护者们》重蹈覆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陷入了表演瓶颈。
当年《余罪》里的灵气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模式化表演:紧张时就瞪眼,思考时就摸下巴,情绪爆发全靠嘶吼。对比同剧韩东君饰演的顾仰山,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情报员的隐忍与警惕,『张一山』的表演更显单薄。有观众直言:“连『张天爱』饰演的冼碧云都能演出剧团老板的风情与狠劲,『张一山』却全程游离在角色之外。”
四、谍战剧的 “遮羞布” 该扯下来了
《守护者们》的翻车,不止是演员的问题,更是谍战剧创作浮躁的缩影:
噱头大于内容:用 “双男主”“一人分饰两角” 吸引眼球,却不愿打磨剧本,导致人物立不住、剧情逻辑崩塌;
制作敷衍了事:号称 “还原年代背景”,细节却漏洞百出,服装道具与历史不符,沦为 “伪年代剧”;
演员匹配度低:不顾演员是否适合角色,只看流量与热度,最终导致表演与角色割裂。
如今再看《守护者们》的宣传语 “用热血与丹心照亮黎明”,只觉得讽刺。这部剧最大的贡献,或许是给内娱提了个醒:谍战剧不是 “流量演员” 的镀金场,没有扎实的剧本与走心的表演,再强的阵容也救不了垮掉的口碑。
如果你想看真正的谍战佳作,不如回头重温《潜伏》《风筝》;如果想找乐子,那《守护者们》里『张一山』的表演,或许能让你笑出声。只是这笑声背后,是谍战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