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经典军旅剧,《亮剑》绝对是最让观众念念不忘的作品之一。剧中李云龙这个疯劲十足的主角🎭️形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至今仍让观众津津乐道。
剧中那些经典场景历历在目:为救新婚妻子不惜冒险攻打平安县城;为给警卫员魏和尚报仇,宁可违抗军令也要端掉黑云寨;看到部下受欺负,就算是同志也敢拔枪警告⚠️;就连面对岳父,只要话不投机就敢当面顶撞。这种疯到骨子里的性格,让李云龙这个角色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云龙这个艺术形象并非完全虚构,他的主要人物原型就是开国中将王近山。而真实历史中的王近山,其疯的程度比电视剧还要夸张得多!
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贫苦农家。14岁那年,他毅然加入红军,仅用两年时间就成长为一名年轻的连长。就在他16岁担任连长时,一场惨烈的战斗为他赢得了王疯子的称号。
那是一场异常激烈的白刃战。战斗中,一名身材魁梧的国民党士兵拦住了王近山的去路。面对体格明显占优的对手,年轻的王近山毫不畏惧,两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眼看就要落败之际,王近山突然发狠,瞅准机会抱住敌人,一起滚下了陡峭的山崖。最终敌人当场毙命,而王近山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头部被岩石划开一道深深的伤口。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战友们既敬佩又震惊,王疯子的名号就此传开。
但这仅仅是开始。1935年4月,在江油围城打援的战斗中,时任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再次展现了他的疯劲。战况胶着之际,他竟以一个团长的身份带头冲锋,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接连刺倒数名敌人后,他不慎被刺中胸口,当场昏迷。阵地因此失守,急得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持枪冲到前线,大声呼喊王近山的名字。
奇迹般地,昏迷中的王近山被喊声惊醒。得知战况危急,他强忍伤痛,在担架上就开始指挥战斗。更令人震惊的是,部署完作战计划后,他竟然跳下担架,夺过警卫员的枪又冲向了前线!在他的激励下,红军士气大振,经过惨烈厮杀终于夺回阵地。可就在胜利在望时,一颗流弹擦过他的头颅,让他再次倒下。所幸经过两个多月治疗,这位疯子团长又生龙活虎地回到了战场。连徐向前都感叹:王近山这个疯子,真是命大!
1938年4月,在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长乐村战斗中,王近山的疯劲再次大放异彩。当时他担任772团副团长,在战斗中团长叶成焕不幸牺牲。目睹战友牺牲,王近山彻底疯了,他抄起机枪就冲向日军,任凭警卫员怎么拦都拦不住。全团官兵被他的气势感染,纷纷怒吼着为团长报仇,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战斗中,王近山两次负伤仍坚持作战。第一次左臂中弹,他咬牙继续战斗;第二次胸口被击中,他硬是爬起用手枪击毙一名日军后才倒下。这场战斗最终歼敌2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立下汗马功劳。战后陈赓将军感慨:正是有叶成焕、王近山这样的无畏战士,我们才能屡战屡胜。王疯子不是真疯,没有这种'疯劲',我们不可能战胜日本侵略者!
王近山的疯有时还带着几分预见性。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时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的他把指挥部设在原国民党警备司令公馆。他整天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连刘伯承司令都好奇地来询问。当被问及在找什么时,王近山一脸认真地回答:我在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见刘伯承不解,他解释道:都打到重庆了,下一步不就是打印度和缅甸了吗?我们迟早要打到美国去!这番疯话当时被当作笑谈,谁知几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有人不禁感叹:王疯子说得真准,他人疯,脑子比我们还好使。
1951年,王近山如愿以偿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1955年,这位战功赫赫的疯子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
正如陈赓将军所说,正是因为有无数像王近山这样疯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国的革命战士,我们的军队才能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军人血性,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