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泰西娱乐
编辑I泰西娱乐
前言
这辈子最熬人的遗憾,莫过于想好好孝敬父母时,他们却早已不在身边。
之前刷到康辉在节目里哽咽着说“自己拼了张和妈妈的合影”时,大家心中五味杂陈的。
咱们总觉得央视主持人是“神仙”,康辉字正腔圆镇得住场,撒贝宁妙语连珠能控全场,朱迅笑着就能暖透演播厅,可再厉害的人,碰上“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六个字,也照样像个没了依靠的孩子。
先说说撒贝宁吧,谁没被他在《今日说法》里的严肃圈过粉?
后来看他在综艺里耍宝,跟嘉宾互怼,随口甩个段子就能让全场笑翻,总觉得他是永远蹦蹦跳跳的“小撒”,好像就没有能难住他的事。
可在《你好生活》里,蔡明老师一句 “多跟父母聊聊”,直接把他戳破防了。
他红着眼圈说 “我现在想接妈妈的信息,永远不可能了” 的时候,演播厅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后来才知道,2013年他妈妈突发脑溢血走了,那时候他正忙着冲事业,总觉得“等忙完这阵就陪妈”,结果这一“等”,就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更让人心疼的是2019年,他龙凤胎宝宝出生,激动地想给妈妈发消息报喜,手指都按到发送键了才猛然想起,那个总秒回他、再晚都给他留灯的人,不在了。
他翻着手机里跟妈妈没几条的聊天记录,自责得话都说不利索:“我把时间都花在同事、朋友身上,跟妈说话连语音都少。”
以前他觉得让妈妈为自己骄傲就是孝顺,直到失去了才明白,妈妈要的不过是日常的唠叨,是“今天吃了啥”的碎碎念。
现在网上好多人看撒贝宁的节目,都能看出点不一样的感觉。
有网友说:“以前觉得他的幽默是没心没肺的,现在才知道,那是经历过伤痛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的劲儿。”
后来,撒贝宁把爸爸接到身边照顾,在节目里反复劝年轻人“珍惜爸妈还在的日子”,这话哪是说教啊,分明是用自己的遗憾换来的真心话。
再看康辉,提到他就想到《新闻联播》里沉稳的样子,好像天大的事到他这儿,都能被他稳稳地说清楚。
可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他拿出一张自己拼的照片,说“最近没跟妈妈合影,就自己拼了一张”。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声音哽咽着,好几次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最后只剩一声叹气,看得人鼻子发酸。
2018年康辉妈妈因为尿毒症去世,那时候他正在外地采访,等他连夜赶回去,已经没见到妈妈最后一面。
在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上,他借着昏暗的灯光写了篇《写给妈妈,不是祭文的祭文》。
里面那句 “人到中年,这样的意外本不意外,可真到那一刻,还是有太多痛和遗憾”,戳中了多少中年人的心。
康辉的手机里,妈妈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忙你的吧”。
这五个字听着是体谅,可在康辉心里,就是根拔不掉的刺。
他后来在节目里说,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了工作放弃陪家人,和为了家人放弃工作,到底哪种更勇敢?”
这话让好多网友感同身受,有人评论:“我们总在‘搞事业’和‘陪父母’之间纠结,等想清楚了,可能就没机会了。”
妈妈走后,康辉留着一件妈妈织的毛衣,想妈妈的时候就披在身上。
他说那件毛衣带着妈妈的体温,好像还能感受到妈妈的拥抱。
而且康辉和妻子选择丁克,这成了父母一辈子的牵挂 —— 爸爸2005年因肝癌去世,到最后都没见到孙子。
妈妈走之前,也总为这事纠结,康辉在自传里说 “这辈子最对不起父母的就是选了丁克,如果能重来,肯定遂了妈妈的心愿”,这份迟来的悔意,藏着太多无奈。
现在54岁的康辉虽然不上春晚了,但还在做纪录片传播文化。
网上有人说:“看他讲传统文化的时候,眼神里有光,好像是在把对父母的遗憾,都化成了好好生活的力量。”
可谁都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父母带着遗憾离开的背影,他心里肯定还是会疼。
最后说说朱迅,她总是笑着的,主持《幸福账单》《星光大道》的时候,能把现场气氛搞得热热闹闹,好像就没有她暖不了的场。
可在《你好生活》里,一提到爸爸临终前的愿望,她的笑容瞬间就没了,哭得浑身发抖,反复说 “要是知道爸爸走那么快,说啥都满足他最后的心愿”。
朱迅的爸爸是今日霍州记者,一辈子都在“讲好中国故事”。
2010年爸爸查出结肠癌晚期,那时候爸爸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看看”,哪怕插着管子、气息微弱,也想回那个熟悉的家。
朱迅那时候担心移动会加重爸爸的病情,就狠心拒绝了。可谁能想到,才三天,爸爸就在ICU走了。
这个没完成的“回家心愿”,成了朱迅心里扎了十六年的刺。
2023 年妈妈也走了,她一个人在泰山顶上坐了一整夜,看着山下的万家灯火,才突然明白:父母要的从来不是多好的病房、多先进的设备,而是那个有烟火气的家,是子女在身边的安心。
网上好多人喜欢朱迅,不是因为她主持得多好,而是因为她的 “韧劲”。
有网友说:“看她经历了这么多事,还能笑着站在台上,还在帮爸爸完成‘讲好中国故事’的心愿,就觉得特别受鼓舞。”
现在52岁的朱迅还在荧屏上忙碌,除了主持节目,还在传播传统文化,她知道,把爸爸没做完的事做好,就是对爸爸最好的告慰。
康辉、撒贝宁、朱迅,这三个在央视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人,提起父母还是会红了眼、湿了眶。
咱们总以为“孝顺”有很多时间,总觉得“等我再优秀一点”“等我再有钱一点” 就能好好陪父母,可父母要的从来不是这些。
结语:
网上有个高赞评论说得特别好:“所谓孝顺,不过是爸妈叫你的时候,你能应;爸妈想你的时候,你能回。”
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现在就给爸妈打个电话,问问他们今天吃了啥,有空就回家看看,陪他们唠唠嗑。
毕竟,这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喊“爸妈”的时候,还有人笑着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