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自18年前上映以来,一直是话题的中心。它的讨论焦点从电影本身的尺度之大,到演员的表现,再到影片带来的社会反响,始终没有停过。曾几何时,大家觉得随着时间流逝,它的热度会逐渐减弱,但谁曾想,一张截图的流传,竟又把这部电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最近,一些网友因对电影截图的过度解读,再次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甚至部分言论变得极具攻击性和侮辱性,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从当年上映起便未曾停歇。影片的尺度,尤其是亲密戏份,成为了最早引发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艺术的真实再现,而另一些人则无法接受如此直白的呈现。然而,不管外界怎样评价,《色戒》都成功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电影。即便到了今天,大家本该更加宽容,理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并尊重演员们在其中付出的努力。然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
最近,一张来自《色戒》的截图引发了新的讨论,画面定格在影片的第37分钟。细心的网友们反复放大截图,认为『梁朝伟』身上似乎出现了“凸起”,并且断言这就是“假戏真做”的证据。这种解读迅速在『社交平台』上蔓延,评论区也迅速热闹起来。有人跟风起哄,言之凿凿地说“这肯定是真的”,还有人逐帧分析,寻找所谓的“破绽”。更有甚者,竟然翻出了『梁朝伟』当年接受采访的片段,单独拿出他提到的“碰撞时确实是真实呈现”来引发热议,完全忽略了他后续解释的话:“但这是表演的一部分,就像拳击手比赛会疼但不会真伤人。”即便电影副导演已经出来澄清,这不过是拍摄过程中的一个小技巧——灯光照射下胶布的反光,却依旧没有改变人们的偏见和猜测。显然,许多人更愿意相信自己脑海中的剧情,而不去了解电影拍摄的基本常识。正如拍摄雨戏时,导演需要用水管模拟降雨,拍摄夜景时要用灯光制造真实感,这些技术手段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但在八卦的渴望面前,这些专业知识似乎不再重要。
实际上,电影的真正价值早已被许多人忽视。为了拍摄这些亲密戏,『汤唯』和『梁朝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汤唯』当时才27岁,名气还不大,为了争取到王佳芝这一角色,她在李安的严格要求下进行了近乎残酷的训练。每天穿高跟鞋👠练习走路,练习苏州评弹直至手指起茧,甚至学习上海话和民国礼仪。李安对她要求极高,每个细节都要精确到位,连旗袍的扣子要解开几粒,手指要放在哪个部位,都有严格规定。拍摄期间的压力让『汤唯』几乎喘不过气来,李安为了追求真实感,在拍摄亲密戏时,要求现场仅剩下演员和摄影师。『汤唯』当时的男朋友田雨来探班时,恰好撞见了这一场面,这个一直支持『汤唯』追求梦想的男人,最终因为无法接受这样的拍摄方式而选择了分手。
电影上映后,『汤唯』遭遇了全面的封杀。所有广告代言都被取消,话剧演出被临时撤销,连之前接下的戏约也被替换。她只能带着仅存的积蓄远走伦敦,靠在体育馆擦地板、做羽毛球陪练维持生计。而『梁朝伟』的状况也并不好。尽管他已经是一位影帝,拍摄期间的心理压力让他几乎无法承受,他需要妻子刘嘉玲亲自打电话安慰他。有一场床戏拍摄了13次才符合李安的要求,每一次NG都意味着重新投入情感。拍完戏后,『梁朝伟』感到自己崩溃了,他抱着李安哭诉说:“我好像真的变成易先生了。”随后的日子里,他因心理问题患上了幽闭恐惧症,并且因此暴瘦了10斤。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电影拍摄,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考验。
电影《色戒》真正的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被忽视的细节中。当王佳芝唱着《天涯歌女》转身时,易先生脸上那抹几乎可以忽略的微笑;当钻戒戴在手指上时,王佳芝那句“快走”里充满的挣扎;还有易先生在空荡房间里抚摸王佳芝曾经睡过的床铺——这些才是李安想要通过影片传达的真正情感。『梁朝伟』曾解释过他所说的“假戏真做”,指的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真做”,而是演员对于情感的真实投入。就如演员在演戏时眼泪是真的流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在那一刻经历了剧中角色的痛苦。
然而,这些深刻的表演与情感,被一些人断章取义,转化成了低俗八卦的素材。『汤唯』在多年后凭借《分手的决心》获得韩国青龙奖影后时,在领奖台上说过一句话:“如果天赋不够,那就用肉体去填补。”这句话道尽了她当年在《色戒》拍摄期间的艰辛与心酸。当时她在伦敦最困难的日子里,靠着街头表演行为艺术勉强维持生计,但她从未放弃过对表演的热爱。
如今,18年过去了,那张引发争议的截图早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解读的深入而烟消云散。然而,现实却是,一部探讨人性与救赎的深刻作品,依然无法逃脱被猎奇目光解构的命运。当我们通过放大镜去寻找电影中的“真相”时,或许已经偏离了欣赏艺术的初衷。
李安曾说,电影的意义在于让孤独的人找到共鸣。我们真的应该反思,是否已经让低俗的八卦与无谓的争论遮掩了电影本应闪耀的艺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