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二季开始时,马东表示,为了弥合自己与年轻观众之间的差距,他决定请一些“年轻人”来担任领笑员。这本是个好的尝试,想要通过和新世代的喜剧演员建立联系,提升节目质量,但看过第一期后,不禁让人觉得这些新领笑员似乎是历届最差的一批。为什么会这样呢?
更换年轻领笑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节目渐渐远离观众,甚至陷入被“新梗”打败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马东多次提到要引入新梗和新演员,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所谓的“新演员”几乎都是老面孔,甚至是已经参加过几季的老选手。这些熟悉的面孔带来的“新梗”,实在很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既然演员和梗都是老的,换领笑员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像是演员没换,评审却换了一批。虽然评审不必接“新梗”,但他们的喜剧感知能力却似乎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缺乏敏感度。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第一季的嘉宾阵容,就会发现其中的差距。第一季的嘉宾包括『黄渤』、贾冰、『秦昊』和『高圆圆』,他们无论从资历还是喜剧感知上,都非常到位,能够客观公平地评判作品。『黄渤』和贾冰深谙喜剧之道,懂得如何识别好笑的元素,而『秦昊』则因热播剧而自带流量和话题性,『高圆圆』则是赏心悦目的存在。
但是,第二季的阵容明显不如第一季平衡。李诞、『张若昀』、胡先煦和辛芷蕾,这四位嘉宾中,只有李诞是从事脱口秀的,其他人几乎没有喜剧相关经验,导致他们在判断作品时显得非常主观和飘忽不定。就像胡先煦和『张若昀』,他们两人完全属于表演型嘉宾。『张若昀』的表演时常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每次看到他笑得张大嘴巴,像是要吞人一样,都觉得很滑稽。而胡先煦则偏爱一些奇怪的作品,像是“技能五子棋”和“逃离疯人院”,他对这些作品的评价总是非常夸张,常常说一些让人惊讶的话,比如“脑子的褶皱被舒展了”或“这是我心中的top1”。他的这些言论总给人一种“非说不可”的感觉。
此外,辛芷蕾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但她的态度也很明显:她可以像『高圆圆』一样,坚持做一个安静的女神,不被其他人左右。在面对“技能五子棋”这种让人困惑的作品时,她完全可以选择不投票,保持自我而不是随大流。毕竟,其他嘉宾怎么看,怎么演,跟她没关系,她有权保持独立的看法。
而李诞的“友情票”就更不用提了,毕竟大家都是圈内认识的朋友。说到底,这四位嘉宾并不是来欣赏喜剧的,而是来看热闹的,闹腾得不亦乐乎。这样的一群人,手里却掌握着决定选手是否晋级的权力,真的是极为荒诞。每当我回想起第一季的领笑员阵容,不禁开始怀念那时候的黄金搭档,怀念『黄渤』和贾冰的加入,那才是真正的喜剧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