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蓝营的“改选”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次的选举与以往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反罢之后,基层成员普遍期望蓝营能够彻底改变过去的“酱缸文化”,避免再度陷入松散无序的局面。这次参与角逐的六名蓝营候选人也都意识到,蓝营的确需要变革,但变化的具体方式和程度,则是各位候选人需要阐述清楚的。
郝龙斌虽然表示自己将带领蓝营走向改变,但外界对他并不十分看好。他比朱立伦年长十几岁,不符合基层希望看到的“世代交替”。此外,赵少康在背后支持他,也让人怀疑他可能只是赵的“提线木偶”,缺乏独立性。
而罗智强,尽管被认为是有力竞争者,但他的表现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似乎将这次“改选”当作过渡,甚至想扮演支持卢秀燕的角色。辩论时,他的表现更像是与绿营的攻防,而在远见和改革的理念上也显得稍显不足。
张亚中则具备较强的论述能力,提出的问题往往犀利独到。但他对其他候选人无一例外的批评态度,使得部分蓝营成员产生疑虑,认为他可能难以团结蓝营。这种尖锐的批评使得张亚中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外部的挑战者,而非蓝营内部的整合者。
相比之下,郑丽文的表现却令人眼前一亮。她直言不讳地指出蓝营当前的问题,并且在论述和提出改革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决心。她的勇气和信念,正符合蓝营基层的期待,甚至得到了外界的广泛支持。
10月2日,蓝营内部发布了一份关于“改选”的最新民调结果,郑丽文以30%的支持率遥遥领先,郝龙斌以17.4%紧随其后,罗智强和张亚中的支持率则分别为16.3%和3.2%。这份民调主要由蓝营成员参与,因此它更具说服力。郑丽文的支持率遥不可及,几乎可以说她已经占据了优势。
对于这份民调,各位候选人的反应各异。郑丽文当然没有回应,郝龙斌则表示他没有看到这份民调,并强调只有10月18日的结果才是准确的,暗示民调结果不可信。讽刺的是,之前有一份民调显示他略胜郑丽文时,他还曾高调引用这份民调。而如今,面对郑丽文的强势,他却对民调表现出怀疑态度,显得自相矛盾。
相比之下,罗智强的反应更为冷静和理性。他没有否定这份民调的可信度,反而表示自己愿意祝福郑丽文。如果局势没有出现变化,他认为郑丽文将会带领蓝营进入“郑丽文时代”。罗智强坦言看到民调后有些失落,因为他认为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终却未能获得更多支持。然而,他也意识到这只是自己的一时之感,认为不论谁脱颖而出,最终都会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承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全力支持新一任领导人。
罗智强的这种表态,不仅展现了他的格局,也凸显了他与郝龙斌的区别。在选举过程中,蓝营的团结尤为重要。如果选举后的矛盾加剧,只会进一步分裂党内。而罗智强的表态显得宽容大度,展现了他对蓝营未来的负责态度。
不过,在这场角逐中,赵少康似乎感到了一些压力。他在节目中迅速指责张亚中,批评他把郝龙斌描述为“宫廷派”,并否认郝龙斌依靠父亲的声量。他强调,郝龙斌的经历完全是凭自己努力获得的,并非借助郝柏村的影响力。
10月3日,赵少康与郝龙斌一同拜会了蓝营“军系”,并召开了“挺郝”大会。赵少康在会上表示,虽然郝龙斌在口才和声量方面不如其他候选人,但他却是最适合的人选,因为“适者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单纯的强者。他也批评吴敦义和朱立伦,认为他们在蓝营中谋取个人利益,反观郝龙斌则早已表态不参选,愿意为了党务发展做出牺牲。
然而,郝龙斌的尴尬局面很快就显现出来。洪秀柱的“心腹”黎子渝站出来力挺郑丽文,认为蓝营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怕改变”,而郑丽文展现出的改革决心正是蓝营所需要的。黎子渝认为,蓝营不能继续维持现状,否则支持者将会越来越失望,蓝营必须像郑丽文所提的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洪秀柱虽然否认了自己支持郝龙斌的说法,但外界普遍认为,她也会倾向支持郑丽文。而她背后的深蓝支持者,可能也会跟随她的决定。蓝营的“改选”局势逐渐明朗,郑丽文有很大机会脱颖而出,因为党内确实需要一场改变,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权谋。
从这一切来看,蓝营在此次选举中到底能否实现真正的转型,仍然悬而未决,但显然,郑丽文的出现为蓝营注入了新的希望,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