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然
“你笑别人评分差,别人笑你情商低,你笑别人口碑差,别人商业顶呱呱”
一部诡异的热剧,一场跨越代际的观剧热潮,一点点揭开了中国电视剧市场悄然变化的受众格局。
《灼灼韶华》迎来大结局,闻知秋红色特工身份的最终揭晓、韶华击败夏元的商业逆袭,最后周燕落魄街头的结局,为这部几乎就锁定了央八收视年冠的年代大剧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部电视剧集均CVB达到2.427%,成功超越《生万物》,最高峰值3.77%,甚至还有突破可能,到了十月份几乎就预定了2025年央八收视年冠。
可这样一个耀眼的收视成绩背后,却是极低的评分,豆瓣5.8很是晃眼,而且诡异的是这部剧线上站内热度和电视台收视热度也是分裂的。
电视台收视极高,『优酷』站内热度9000都没有破平均热度就在8000左右,可以说也就是及格的水平,所以这部剧很有商业思考价值,思考明白了也就抓住了中老年的黄金赛道。
《灼灼韶华》讲述了女主角🎭️韶华从老家到上海,从军阀混战到抗战时期的成长历程,可以说这部剧的剧情节奏飞快,几乎就是短剧风格。
前12集,女主韶华就飞速间经历了救兄、出嫁、在婆家立足、怀孕生女、老公死后重振家业、被婆家设计失女、来上海重振旗鼓等一系列情节,先虐后爽,buff叠满然后库库一顿打脸。
到了大结局,大女主从私仇小家直接过渡到了国家大义,当闻知秋的红色特工身份暴露,并且为了韶华驾车飞出入水后,整个故事似乎又增添了更深层的意义与氛围,但是强光玛丽苏才是核心。
最后韶华彻底成就了天煞孤星的大女主形象,一路走来真就是有点老辈人眼中传说中的成大事的硬命之局。
这部剧让吸引很多人看下去的最大看点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狗血缠身厄运不断但是又光环遍体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
命运对韶华那可不是一个“狠”了得,七岁爷爷走了,十四岁爸爸离开,二十出头第一任丈夫和公公因瘟疫去世,接着就是女儿被小叔子害了,在然后初恋又在大婚前夜出意外,最后好么,好友二妞惨死,闻知秋坠河不见。
真就一圈刀片,可能在编剧眼里越是命运跌宕,才越见韶华的铿锵,周围人越惨烈观众越上头,尤其是中老年人。
《灼灼韶华》评分很低无可争议,它的逻辑性真实度真的很低,这部剧的女主受虐是莫名其妙成功也是莫名其妙,前期各种雷往她身上砸,后期各种光环支持她去打脸,一句话概括就是强反转无逻辑,剧情辣眼睛,这样的剧评分要是高了那才是邪了门了。
他站内热度热度不高,电视台热度很高,这种现象的其实以前也有典型,《娘道》《六姐妹》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人觉得编剧导演能力不行不能与时俱进,但是看了这么多年代剧和电视台首选剧之后就应该明白,不是人家不会拍,而是人家太会拍。
电视剧受众毫无疑问都是中老年受众,而这类剧需要打动的根本不是年轻人,恰恰是这批中老年人 。
同样《生万物》也是如此,不过《生万物》除了老年人也考虑了一部分『杨幂』等人年轻粉丝,在中和之后他的数据自然低过了几乎全为中老年人设计的这部爽剧。
根据权威收视数据统计,该剧集均CVB达到了2.4%,这一数据完全超越了此前《生万物》,要知道电视剧观众的选择偏好主要由主题,集数,样式,时代,地点,演员,剧作者,导演,剧情,语言,视觉和音乐等12项要素决定。
《灼灼韶华》在主题上紧扣女性♀️逆袭和家国情怀,在剧情上强戏剧性,而在演员的选择上也没有找年轻演员心中的熟悉面孔,而是找了相对更符合中老年人审美的热依扎。
她很适合年代剧,她在《山海情》中饰演的水花哭戏直到现在仍然令人内心触动,而这一次扮演的韶华其实演技是真的还不错的,只不过有些人因剧情浮夸连带着看她也浮夸而已。
浮夸、狗血、八卦、猎奇、无限情绪反转,这一系列短剧的精髓可以说精准的击中中老年的内心。
这类观众很多人已经养成了生活习惯也没有太大的审美升级,他们观剧的主要动机就是娱乐消遣和获取部分信息, 他们希望在观剧过程中获得极强的情感宣泄,以及心理认同感和潜意识激发的满足感。
而《灼灼韶华》中主角🎭️的坎坷经历和最终的成功,则是给了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一种替代性满足。
可以这么说《灼灼韶华》是一种带着古早味的传统长剧和当代无限反转短剧的结合。
而据短剧的观看数据统计,中老年观众已经成为了短剧市场的中坚力量,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规模达3.25亿,月人均上网时长高达127.2小时。
而2024年微短剧市场中,40至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占比也达到12.1%。 这些数据都揭示了中老年群体在短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些短剧中年代剧和家庭伦理剧格外的受欢迎。
比如《八零老太整顿家门》这样的微短剧,它讲述一位七旬老太重生后与不孝子女对抗的故事,这剧开播短短一周便迅速登上热力榜。
这类作品和当下能够取得热度的长视频年代剧方向非常一致,就通过复古美学,用八卦猎奇家长里短等等唤醒中老年观众的集体记忆,同时结合现实痛点比如“情感负债”之类吸引年轻人关注,成功实现跨代际的情感共鸣。
而且对于反转节奏感的强需求,一位70岁的短剧观众也是道出真相:“一集短剧一两分钟,一部剧几十集、上百集,我一天可以看两三部,而现在的电视剧反而是太长、太啰嗦了”。
短剧节奏快、反转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中老年观众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追求即时满足的心理特点,因此长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抓住中老年人就一定要吸取短剧的特点。
中老年观众对八卦狗血和节奏感强的影视剧的的追求,本质上是对情感共鸣和“造梦”需求的反映。
以《灼灼韶华》为例,主角🎭️韶华不断面对困境却始终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对中老年观众现实生活的一种精神慰藉,同样韶华的孤独也完美击中了老年人,因为有不少中老年观众真就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孤独、健康问题以及经济压力等挑战,通过观剧有强代入感,也可以获得暂时的逃避和情感宣泄。
《闪婚老伴是豪门》的剧本监制花卷就指出,在进入老年短剧市场之前,运营团队通过用户调研就发现了,老年人的一级痛点是子女,二级痛点是爱与被爱。
“老年人连做梦都想的是给子女解决问题”。 这一洞察揭示了中老年受众的情感核心,所以对于更符合他们内心道德标准的都是曾经时代的价值观,所以年代剧永远都是电视台的王牌。
当下虽然影视剧市场看起来还算活力十足,但是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同质化的问题都很严重。
对于短剧一位短剧业内人士说:“当下短剧的类型迭代特别快,去年流行男频战神、闪婚、萌宝,现在流行银发,市面上同期会出现很多类似题材”。
而追剧几百部的Cindy奶奶也吐槽到:“同样的剧情,换了个演员,再换了点内容,又另外拍了一部,一样的内容反反复复,我看个开头就不想看了” , 这就反映了当下短剧市场内容创新极其不足的问题,短急快,套路化严重。
当然目前长剧面临这些问题,但是比短剧有优势的就是长平台给演员发挥的机会,同样在情感铺垫和持续性快感上要强的多,所以长剧可以借鉴短剧的节奏,但是要保持自己的大骨架和丰满充实的血肉。
比如这部《灼灼韶华》,它不仅仅是一部“爽剧”,还通过主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民国时期的女性♀️觉醒和家国情怀,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让它走的更远一些,也能吸引跨代际观众的关注。
从《灼灼韶华》的高收视率和短剧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流行,我们应该了解影视作品并不只是单纯文艺性的存在,不只是意义的载体,同样负责情绪宣泄和情感寄托,所以应该分析好受众,这部作品拍出来到底让谁看?到底以什么平台为主?
可以说当下赢输作品受众的分层化、圈层化将越来越明显,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的观众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剧偏好。
中老年观众的需求长期其实以来一直被忽视,市场上面向老年人的国产剧跟层出不穷的偶像剧比起来少的多,因此中老年观众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所以未来的电视剧创作,可以更关注中老年受众的情感需求,毕竟其他人太挑剔了,怎么也无法满足,质量评分完全可以影响收视,但是老年人就不同了,他们从来不看评分
不过创作团队也要提醒自己尽量避免套路化和同质化,市场挤满后真正的爆款密码,一定藏在对人性的深刻挖掘里,等到人满为患,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情感真实性和角色立体感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