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蓝营的“改选”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蓝营内部的角逐,展现了“酱缸文化”的典型特征——不仅有为了个人利益设事、私下交易的情况,甚至还上演了恶意抹黑的戏码。在基层大多数成员希望看到“世代交替”的时候,一些老一辈的既得利益者却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这让外界十分惊讶。
然而,随着这场蓝营“改选”的进程推进,新的变化也接踵而至。10月2日,第三场辩论如期举行,这也是六名参选人首次同台对决,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观点。在辩论中,张亚中和郝龙斌联手频频攻击郑丽文,但这反而提高了郑丽文的声量。洪秀柱的“心腹”黎子渝也公开反击两人,讽刺他们不断翻旧账,并力挺郑丽文,表示蓝营不能像水母一样没有骨气,必须有明确的方向。黎子渝认为,虽然郑丽文并非完美无缺,但她敢于改变,是最合适的领导人。
在辩论前,蓝营内有一份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郑丽文以30%的支持率位居第一,郝龙斌和罗智强的支持加起来才刚刚超过郑丽文。因为这份民调数据来自蓝营内部成员,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因此,张亚中和郝龙斌等人试图在辩论中对郑丽文进行围攻,但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反而突显了郑丽文的优势。
此外,郑丽文的支持不断增强。10月3日,黄复兴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聚会,邀请郑丽文参加,其他一众地方人士如夏瀛洲、彭进明、吴斯梁等也纷纷前来力挺。黄复兴前主委季麟连公开表示,已经找到了能领导蓝营的“黄复兴女儿”,并宣布将于10月7日公布黄复兴的改革计划。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郑丽文已获得蓝营“军系”的绝大多数支持,她迈向蓝营领导者的位置,似乎已经势不可挡。甚至连罗智强也公开表示,若按这种趋势下去,蓝营很快就会进入郑丽文的时代。
郑丽文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她承诺一旦当选,将恢复黄复兴的影响力,让其成为蓝营的强大力量。她还表示,蓝营将重拾自信,让民众大声说出“我是中国人”。她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热烈的反响。
不仅如此,郑丽文在10月2日晚还拜访了被称为“第二个卢秀燕”的黄敏惠,获得了这位地方大咖的支持。黄敏惠希望蓝营能够实现“世代交替”,并为郑丽文加油,这无疑让郑丽文的声势更加强大,几乎已经是势在必得。
然而,随着郑丽文的支持不断增强,其他参选人开始面临压力。每场辩论结束后,郑丽文几乎都能轻松超越对手。罗智强和郝龙斌也开始逐渐退出竞争。10月4日,原定的辩论因三名参选人缺席而被取消。郝龙斌和罗智强都因不同原因缺席,其中郝龙斌声称要去花莲帮助选举,而罗智强则表示他在前三场辩论中已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继续辩论没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郝龙斌之所以选择不参与此次辩论,很可能是因为即将辩论的主题——两岸关系——正是他的短板。过去,他关于两岸政策的表述屡次受到批评,这也使得他的支持度不断下降。因此,他选择回避这场辩论,避免继续暴露自己的弱点。
郝龙斌此举似乎是在试图通过表面上的“帮助花莲”来获得更多地方基层的支持,并巩固自己的选票。然而,这一做法却引发了不少质疑,许多人认为这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视线。即便如此,郝龙斌的选择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缺乏真正的领导力。
不仅如此,郝龙斌的支持者之一、蓝营的大佬赵少康也急于为郝龙斌辩护。10月3日,赵少康与郝龙斌一起参加了一场活动,公开表示郝龙斌是最适合领导蓝营的人选,指责吴敦义和朱立伦因私心导致蓝营失败。他认为,郝龙斌的“无私”才是蓝营重振的关键。不过,这番话引起了岛内媒体的批评,认为赵少康根本没搞清楚形势,反而为郝龙斌背负了更多的负面舆论。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蓝营的“改选”格局已经逐渐明朗,郑丽文几乎可以说是顺利当选的热门人选。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她的脱颖而出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