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的主题是 “把日子过出花”,很多人觉得宁绣绣嫁给封大脚后,靠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红火又幸福。可看完整部剧才发现,绣绣的 “幸福” 更像一层滤镜 —— 她原本鲜明的个性被磨平,每天过着吃糠咽菜的日子,连丈夫都未必能时刻护着她,所谓 “过出花” 的日子,其实藏着不少说不出的委屈。
刚嫁进封家的绣绣,可不是个 “逆来顺受” 的性子 —— 她有想法、有头脑,还敢想敢做。知道封二舍不得买牛,她就先偷偷给买牛的人交定金,牵着牛找上门,让封二不得不点头;后来提议让封大脚去县城工作、种植丹参,也能看出她眼光独到,比封家父子更有远见。
可没过几年,那个有主见的绣绣就 “不见了”。她开始跟着封二、封大脚的思路走,学着把 “攒钱买地” 当成头等大事,不再提那些 “新鲜想法”;遇到事情也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反而会跟着封家人一起纠结、妥协。之前她能一眼看穿铁头的不靠谱,后来面对封家的 “抠门” 和封大脚的犹豫,却渐渐没了当初的清醒,甚至有些事还不如苏苏看得明白。
不是绣绣不想有个性,是封家的日子把她的棱角慢慢磨平了 —— 每天要为柴米油盐算计,要迁就封二的抠门、封大脚的犹豫,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的想法和主见,自然就被 “过日子” 的琐碎给淹没了。
第二个真相:明明家里不穷,却天天吃糠咽菜,连孕期营养都保证不了封二家在村里不算穷,有十八亩地,关键时刻还能拿出四十个大洋,可绣绣嫁过去后,却没过上一天 “好日子”—— 全拜封二 “没苦硬吃” 的抠门所赐。
每天的饭桌上,不是糠咽菜就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连米粒都没几颗。封二总说 “要攒钱买地”,可买地的前提是得先把日子过好啊?绣绣怀孕后,正是需要补身体的时候,却连一个鸡蛋都得看封二的脸色,要不是苏苏来做客偶然吃了一个,封二还未必舍得给绣绣吃。后来绣绣第一个孩子没保住,说到底就是长期营养不良 —— 怀着孕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身体底子差,孩子怎么能保住?
想当初绣绣在宁家,就算家里不算富裕,也没受过这种 “饿肚子” 的委屈。嫁给封大脚后,看似有了安稳的家,却连最基本的 “吃饱吃好” 都成了奢望,这样的日子,哪有半点 “过出花” 的样子?
第三个真相:封大脚的 “体贴” 不长久,关键时候总掉链子刚结婚时,封大脚确实对绣绣不错,用八抬大轿娶她进门,事事都替她考虑,可日子一久,这份 “体贴” 就渐渐打了折扣,关键时候还总让绣绣受委屈。
绣绣提议种植丹参,封大脚一开始是支持的,可被封二劝了几句后,立马就变了卦,还反过来劝绣绣 “别折腾了”,甚至一气之下扭头就走,根本没顾及绣绣的感受 —— 明明是他先同意的,却让绣绣独自面对封二的反对。
更让绣绣委屈的是露露进村那事儿。露露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想留在封家抢封大脚,可封大脚却态度模糊,既不明确拒绝,还默许露露住在家里,甚至在田地里跟露露有说有笑。那时候绣绣正怀着孕,本来就心思敏感,封大脚的做法无疑是往她心上扎刀子。最后还是绣绣自己站出来,当面跟露露划清界限,才把这事解决,封大脚自始至终都没拿出 “丈夫该有的立场”。
他的 “体贴”,更像是 “新婚时的新鲜感”,一旦遇到矛盾或者压力,就会不自觉地妥协、退缩,让绣绣独自承受委屈。这样的丈夫,就算再老实,也给不了绣绣真正的安全感。
结语:绣绣的日子没 “过出花”,只是学会了 “将就”说到底,绣绣嫁给封大脚后,根本没把日子 “过出花”—— 她曾经的个性被磨平,物质生活拮据,连丈夫都未必能时刻护着她。原著里的她更惨,生了六个孩子只活下来两个,一辈子都在为封家操劳,渐渐活成了封家 “理所当然” 的一份子。
她不是没努力过,只是她的努力,大多用在了 “迁就封家、适应苦日子” 上,而不是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谓 “过出花”,不过是她在苦日子里学会了 “将就”—— 将就着吃糠咽菜,将就着丈夫的犹豫,将就着把曾经的自己藏起来。这样的日子,与其说是 “幸福”,不如说是 “无奈的安稳”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