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第一次主持央视中秋晚会,紧张盯提词器、和任鲁豫配合生硬,却在她的主场拿下92%观众留存,带动“德阳旅游”搜索暴涨420%
那晚我一边切月饼一边看电视,灯一暗,舞台像刚擦过的红宝石
『谢娜』穿着红色亮片修身裙走出来,高马尾利落,笑纹挡不住,但镜头里状态挺扛打
她一开口就用四川话自我介绍“德阳幺妹”,那一瞬我脑子里就飘起串串的味道,这种接地气的开场,摆明了要把家乡味端到央视的正厅里
她变了,至少在台面上收住了过去那股“嘻嘻哈哈”的劲
语速压住了,笑点也克制
可紧张是真的,站在那儿小动作有点多,习惯性点头,欢迎词配了个大气手势,却有点僵,像心里打着拍子怕错位
串场和任鲁豫对接时,需要对视,她的眼神却总飘走,面对面,视线还是交错
弹幕没客气,有人吐槽“像要离婚的夫妻”,也有人说她“全程盯提词器”
录播都这样,确实吃亏
没有『何炅』这样的熟搭档托底,『谢娜』的生硬感就赤裸裸地摆在那儿
你也能感到,她在努力把自己往“央视主持”的范儿里塞,可肩膀还没完全松下来
好在,她没崩,至少没在重要节点“哈哈哈”破功,这对习惯她综艺状态的观众,是个不小的转弯
为什么是『谢娜』站在那儿,这是今年央视秋晚的算盘
总台想让文化传播破圈,就把“老将+新兵”“主流+跨界”拧一把,刚好晚会落在四川德阳,『谢娜』既是本地人,又有流量,这个选择很工具化,也很现实
她在10月4日发微博官宣时说意外又激动,我信
到了6日晚,她一边主持一边唱,还和李斯丹妮拉来一首《火辣的毛血旺》,热辣味从屏幕里都能想象出来
家乡在台下,她在台上,气血上来了,眼里有光
让我意外的,不是她的瑕疵,而是播出后的数据
主持时段观众留存率92%,在所有主持人中排第二,这个成绩在争议声里显得有点讽刺
与此同时,德阳旅游搜索量暴涨420%,中江挂面这些特产的电商销量直接涨了300%
你看,镜头前她紧张,镜头外德阳“被看见”了
对一次省外打工人来说,家乡名字在热搜里跳出来,就是一种莫名的骄傲
当然,争议并没停
侯佩岑多年不见这次加入,观众也分成两派,一边觉得她能串起两岸情感,另一边担心她的温柔腔调不贴央视节奏;
任鲁豫、孟盛楠、鲁健这条“铁三角”依然稳,但也被说“太稳就没新意”
另一条火线是方言
『谢娜』的四川话一出,有人喜欢这种“泥土气”,有人觉得晚会就该普通话一字一顿
老问题又来了——央视晚会到底该不该说方言?
中国传媒大学有教授就说,评价主持人不能只有一个尺子,不同节目要不同风格
这话放在秋晚尤其合适
总撰稿杨启舫也提到,『谢娜』带着泥土气息的表达,让古蜀文化更接地气地触达年轻人
总导演董晓峰的评价更直接,说她完成了从娱乐主持到大型晚会主持的转型
你可以不同意,但这套判断标准,起码给了一个“多维度”的角度
数据也说明一些事
在25到35岁的观众里,『谢娜』的“专业认可度”到了68%,比两年前硬生生抬了27个百分点
她还参与策划过《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拿到过广电总局的表扬
对一个被贴了“综艺主持”标签多年的主持人来说,这些是往前走的小砖头
我还是要挑毛病
大舞台不是靠情绪冲就行,眼神交流、节奏把控、即兴接话,这些都是肌肉记忆,要练到不靠提词器才能真正松弛
这次即便是录播,盯词的痕迹也明显,和任鲁豫的化学反应没出来,串场卡在“流程”层面
观众不是挑剔,是你既然站在了央视的台上,大家就会拿“央视的标准”看你,不是当年快乐舞台的标准
跨界这事,不是第一次有人撞线
想起1997年『李湘』第一次主持全国大型晚会,后台一片乱,她硬是零失误撑过全场,后来才知道她为背稿三天没睡好,嗓子都哑了
再远一点
1976年坎迪斯·伯根第一次上《周六夜现场》做嘉宾主持,女性♀️第一次顶上那个位置,她靠节奏感和才华把场子稳住,也为后来的女性♀️主持开了路
这些都提醒我们——突破边界,本来就伴随不适和质疑,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吃那口苦,敢不敢接下来的每一步更狠一点
我喜欢晚会里一个小瞬间
镜头扫到台下,有观众举着小国旗,孩子在妈妈腿上打瞌睡,舞台上『谢娜』提到“团圆”两个字时声音轻了一丢丢
那一刻你会觉得,她不是来炫技的,是带着家乡人来赴约的
这种真诚,不值钱,但能被感受到
截至10月7日,官方没有新的后续动态,行业讨论还在继续
一派觉得“老将+跨界”的组合能吸引年轻人,另一派担忧跨界主持拖晚会后腿
我更愿意承认这两个判断同时成立
晚会在变化,观众也在变化,容错空间要有,底线也要守
如果你问我这次打多少分,我给『谢娜』“完成度”七分,“惊喜”一分,“进步空间”两分
她这回不是完美,但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你可以不喜欢她的风格,但很难否认,她把德阳、把秋晚的另一面,推到了更多年轻人眼前
我们看晚会,不该只看台词有无『抖音』感,还得看它能不能让更多人靠近传统、靠近彼此
愿下次她在这个舞台上,眼神更稳,呼吸更顺,和搭档能笑着对上那一眼
到那时,没有提词器,她也能把台词说成风
这届秋晚争议不小,可最动听的一句还是那句,月亮到上头了,人得走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