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分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个“小角色”,他仅仅出现过两集,但却把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他就是由著名演员侯勇老师饰演的角色——赵德汉。而赵德汉的原型,据说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被誉为“海南第一贪”的戚火贵。
回看剧中,赵德汉在被找到藏在冰箱里的赃款后,声泪俱下的跟陆毅哭诉:“我是一分钱都不敢花啊,我们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啊,我们穷怕了…..”
而被枪毙于2001年的这个巨贪戚火贵,跟赵德汉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他在临死前也对法院求情道:“求政府给我一条活路,我想回去当农民。”是的,这个海南第一贪、也曾是个不那么本分的农民。
金钱、人之所欲,权力、人之极所欲也,当二者同时降临在一个穷苦农民身上时,又有几人会做到不被腐蚀呢?戚火贵,出生于抗美援朝正酣的1952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儋州人,在刚刚解放不久的海南岛,几乎所有人家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
讽刺的是,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不再当个农民的戚火贵,被执行死刑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回到这片土地,踏踏实实地耕耘到老。只可惜、性格决定了人生,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德不配位”就注定了结局。
其实,戚火贵真的很优秀,至少青年时期的他,简直就是“屌丝逆袭”的标杆,能从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小子,最终做到海南一省的“封疆大吏”,靠的就是他敢闯敢干的性格!
70年代初,还不满20岁的他就凭着一股子钻研的劲头,成为了当时海南国营某机械厂的技术员,人也精明、样子也帅气,同事关系非常好。
这也是后来他被逮捕并枪毙后,很多人都诧异的原因,因为他和赵德汉一样,非常会为人处世。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出身清白的他、凭着上进的工作风格,大胆的创新思路,带领着当时的机械厂走出了“十年浩劫”的负面影响,更是从一个技术员一路晋升、做到了该厂的正科长位置。
事业风生水起,政治思想上也不能落后,他为了能顺利升为科级干部,想尽各种办法要获得党员身份,据说光是一本《毛主席语录》他就能倒背如流!
政治觉悟高、自身能力强、业绩更是突出,这妥妥的天选之子啊,随着1979年的改革开放,事业心在膨胀的戚火贵、迎来了更大的机遇!
随着个人承包制度的全面铺开,海南省当时最大的国营西流农场开始对外招聘场长,这里需要额外说明一下,西流农场的规模之大,堪称是一个缩小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别看是缩小版的,农场中人口总数足有一万人,其中光是职工就占到了一半。
农场中不仅有大面积的农业耕地,还有完备的配套设施,什么电厂、医院、学校、供销社、公私合营的各类作坊等等。
如此巨大的舞台,谁敢去接手呢?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戚火贵,而戚科长也不负众望、甚至没等上级领导去推荐,自己主动请缨、在民主投票时以绝对优势拿下了场长一职。
然后,海南历史上的工农业大发展时期来了!这段蓬勃向上的经历,以现在看来颇有种“穿越爽文”的既视感,一个穷小子饿死后穿越到过去,凭借着知识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而戚火贵的魄力和眼光、就是他创造时代的法宝,首先他因地制宜,决定扩大农场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林的种植。
那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绿色产业”的概念,结果他就首先做出了“借林养胶”的生态模版,采用大面积交错种植各种果树、灌木浆果、速生杨树等经济作物,保障橡胶林对环境要求的同时、扩大效益产出,并以“林下产业”为创新经验,向广西、广东等地传播。
1988年,一向在全国收入中下游徘徊的海南、当年的GDP翻了整整4倍,农民的平均年收入达到了850元人民币,这可是1988年的850元啊,笔者的父亲当时身为某工厂的组长每个月才70元的工资。
鲜花、掌声、荣誉,向着这个“质朴”的农民子弟袭来,当时大家对戚火贵的印象,就是一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每天跟职工们一起喝白粥吃咸菜,嘴里全是听不懂的大道理,为了开发新农业技术,经常在田间地头一蹲就是大半天…….
农业做得风生水起,工业也不能落下!结合西流农场的资源和矿产分布,戚火贵大力扶植当地百姓兴建企业,对外还时髦地开始了招商引资,一大批私有制工厂在短短几年内建立了起来。
作为省内纳税大户,戚火贵以“『明星』️企业家”的身份、得到了众多省委领导的接见,而本就躁动不安的野心、也开始萌芽了。
“有了钱,就想有权”,这是电视剧中赵德汉的肺腑之言,而原型的戚火贵、对此更是十分渴求,但是明面上,他却时刻表达着自己“为人民奉献”的决心。也许一开始,他的内心还存在着从底层打拼上来的那种初心,这一点,在他对乐东县大刀阔斧地改造中可见端倪。
自打他在1989年竞选成为乐东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后,本县的工农产业全面升级改造,工业制度优化、农业扩大规模、商业市场全面开放,鼓励多劳多得,减少行政单位的人员冗余,缩减不必要的开销,把县城的发展引上了“快车道”。
同时,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整治了当地的治安,要知道,当年在全国各地都有无数的黑恶、犯罪势力,海南也是遍地“烂仔”,到处都有犯罪和暴力行为发生。
他以自己的威信、调动公安武警采取严打政策,光是当地的非法团体就被端掉了近40个,累计抓捕的“烂仔”数量超过二百多人。
在1996年全国范围的“严打”开始前,海南一省难得的风清气正,也带动了海南旅游的风潮。可以肯定的是,戚火贵真的是个能力突出的枭雄,他的每次“出手”都踩中了时代的风口,仕途方面也愈加平步青云。与此同时、权力带来的反噬也逐渐显现。
笔者依稀记得90年代初,逐渐开放的国内开始兴起歌舞厅,而在戚火贵治下的乐东县,这样的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向“社牛”他、不再留恋田间地头,开始在莺歌燕舞中迷失自我了。
眼看着县内“工农商”发展进入稳定期,戚火贵就和老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一般,不再关心政事,心思逐渐都用到了纸醉金迷上来,因为在他的眼中,山高皇帝远的海南、已经是他自家的地盘儿了。
作为37岁的省内最年轻一把手,他干过两件非常霸道的事情。一位手下的干部没能完成娱乐场所的兴建指标,被戚火贵怒斥,结果48岁的干部回怼说:老百姓还有吃不饱的,哪有钱建什么歌场。
戚火贵怀恨在心,不仅当场骂其“老气横秋、有失体统、不配为官”还在几天后把这名干部调派到了偏远地区。
1997年,已经成为当地“土皇帝”的他,因为一名群众的言语顶撞,他就把这名群众连同家人一起投入了派出所,拘留了整整一个月。除了霸道,对于金钱更是来者不拒。
1998年初,权力升至顶峰的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在任期间、大肆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正值地产行业大发展时期,地皮的审批、就成了他敛财的摇钱树。
想拿地盖房?去给戚书记送钱。想开工厂?送钱!想混个一官半职?钱!这在当时的海南工商行业人尽皆知,早已习惯如此的戚火贵、也根本不怕法律,因为在当地、他就代表着法律。
另外,他还有个帮他收钱的“好妻子”,正如前文所说,直到他被枪毙,海南很多的老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都不知道那些黑钱、大多是他老婆符荣英私底下收受的。
正所谓“家有贤妻丈夫不做横事”,但是这个同样出身卑微的悍妻,不仅作风强硬彪悍,而且对于金钱也是极度的渴望。在丈夫的便利下,曾是农场医疗站护士的符荣英,不仅当上了当地中国银行的行长,对于金钱的痴迷更是到了变态的程度。
丈夫的黑钱她照单全收,就是亲戚间的红包🧧彩礼啥的,她都要全吞,不满足要求她就要发飙。戚火贵后来承认,有这样的妻子,也是他留恋舞厅夜场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如此行事、跟古代那些裂土封疆的藩王有何区别?
终于在1998年4月,中央纪检委接到了举报,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前往海南进行调查,而戚火贵夫妇名下有一千多万来路不明的资产,还有大量金条、房产、古玩字画等等。
当时的一千万,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0个亿,那个年代是妥妥的巨贪了,放在现在也许还能通过注射死刑“体面”地离开,但是、等待戚火贵的是一枚步枪子弹……
2001年8月的一天,多次求情无果,已经像滩烂泥的戚火贵,被押赴刑场执行了枪决,他的妻子也被判有期徒刑16年。一代风云人物就此落下了帷幕。
头条创作挑战赛
海南日报2010年05月06日撰文戚火贵最后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