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浮华”背后,究竟是谁给了这些节目背后的底气?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我们聊到了最近的选秀节目。朋友忍不住摇头叹息:“现在的选秀节目,真是搞不懂在选什么了。”
听到他这样说,我也有些感慨。对比过去,现在的选秀节目,哪里还有那种原本的热情和动力?
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末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超级女声的播出。那时的评委可都是有真才实学的音乐人。李宇春唱完单恋,羽·泉会指出她音准上的问题;张靓颖演唱画心时,『何炅』会从专业角度分析她的气息控制。
可如今呢?一打开电视,选秀节目评委席上坐的不是流量『明星』️,就是网红博主。有些人甚至连一首完整的歌都没有唱过,就敢站在评审席上点评他人。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些所谓的“导师”,凭什么指导他人?
不久前,有个选秀节目请来了一位“网红评委”。这位“评委”在点评一位选手时,竟然说:“你的音色不适合唱歌。”听到这话,我差点没把手机摔了。音色不适合唱歌?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世界上哪有不适合唱歌的音色?不就是那些不懂欣赏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想想看,古巨基、陈慧琳、王杰,他们的音色不都很特别吗?可是他们依然成为了音乐界的传奇人物!关键是,他们有真正的才华和实力啊!
可现在的选秀节目,似乎不太注重这些了。节目组更关心的是话题和热度。请个“网红评委”来,也许还能借此炒作一波。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做法对那些怀揣梦想的选手来说,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我有一个表弟,从小喜欢唱歌。几年前,他参加了一个选秀节目。结果呢?他被一位所谓的“知名音乐人”狠狠批评了一番。那位“音乐人”竟然说他唱歌像“公鸭嗓”,还说他的声音根本不适合做歌手。
当时,我表弟简直懵了。他回家后问我:“姐,我真的是不适合唱歌吗?”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很愤怒!我问他:“你喜欢唱歌吗?”他回答:“喜欢。”我说:“那你就继续唱!管别人说什么!”
后来,我表弟找了专业的声乐老师学习。如今,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了。每次想到这里,我都在想,如果当初表弟真的相信了那个“评委”的话,他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那些“网红评委”们,并不是在评价音乐,他们在说的不过是个人喜好而已。可是问题是,他们凭什么让自己的喜好去束缚别人追梦的权利?
更可笑的是,有些“评委”自己连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没有,却在那里点评他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可是,只是见过猪跑,就敢自称是养猪专家吗?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音乐圈。如今,很多综艺节目也喜欢请一些“跨界『明星』️”来当评委。演员去评价歌手,歌手去点评演技,这不就是开玩笑吗?
我记得曾看过一个舞蹈节目,评委席上竟然有个演员。这位演员点评选手时,说了很多“感觉”“气场”之类的空洞话语。我当时就在想,这些选手为了舞蹈练习了那么久,换来的竟然是这些无意义的评论?
说到底,这些节目请的“花瓶评委”,无非就是为了吸引眼球。但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对观众公平吗?对选手公平吗?
我们看选秀节目,是希望能学到东西,看看那些有才华的选手如何被专业人士指导。而现在,看来看去,我们学到的却只是一些“空洞无物”的话语。
有人可能会说:“观众喜欢看啊!”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观众并不是傻子。短期的热闹可能会吸引眼球,但时间久了,谁还会想看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节目?
其实,做节目的团队应该多考虑观众的感受。与其请些“花瓶评委”来博取关注,不如花点心思请一些真正有实力的评委。这样,不仅能为选手们提供一个公平的舞台,也能让观众看到更高质量的节目。
总的来说,无论是『娱乐圈』️,还是选秀节目,都应该回归本质。音乐就该谈音乐,舞蹈就该谈舞蹈。请个演员来评价歌手,那不是闹着玩吗?
我始终相信,只有实实在在的才能,才能走得更远。那些靠哗众取宠、投机取巧的做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希望未来的选秀节目能更加注重专业性,减少噱头,让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有机会站上舞台,绽放光彩。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观众,看到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好节目,听到更多动人的歌声。
毕竟,真正的好音乐和好节目,才是我们观众最渴望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