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2010年,在《星光大道》10进8的舞台上,当她唱完最后一句陕北民歌时,台下的掌声响了很久。
可她攥着麦克风的手却在发抖,没人知道,为了追梦,她前前后后花了120万元,还欠下了40万的负债。
没想到的是,最终却没能圆梦。
如今十几年过去,那个曾被推上舆论风口的大山女孩,如今怎样了?
天赋凸显
崔苗的童年是在陕西大山里的窑洞里度过的,家里8口人挤在几间土坯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
所以崔苗小学没毕业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跟着父母在地里种庄稼。
那时候她以为,这辈子就跟祖辈一样,守着几亩地,嫁个邻村人,一辈子走不出大山。
直到镇上的秦腔戏剧团来招人,崔苗的心突然动了。
崔苗从小就爱唱,在地里干活时唱,喂猪时唱,哪怕没人听,也能对着山坳唱一下午。
她软磨硬泡求父亲,最终加入了戏剧团,可进了剧团崔苗才知道,喜欢不代表能吃饭。
师父给她分配的是丑角里的“边角料”角色,要么是插科打诨的媒婆,要么是连句完整唱词都没有的小配角,别说当“角儿”,连上台露脸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几年下来,崔苗没学到多少真本事,更没赚到钱。
崔苗看着剧团里的师兄师姐要么改行,要么还在混日子,突然明白,靠秦腔,她是走不出大山的。
于是在20岁那年,崔苗揣着攒下的几百块钱,独自一人去了西安。
可在西安的日子比她想的还难,因为没学历,没背景,她找了好几份工作都干不长久,最后在一家饭店当了酒水推销员,基本工资只有150块,想多赚钱全靠提成。
为了让顾客多买酒,崔苗试过说好听的话,试过送小礼物🎁,但都不管用。
直到有一次,一个顾客随口说“你要是会唱歌,唱首听听呗”,崔苗没多想,张口就唱了首陕北民歌。
没想到这一唱,竟成了她的“销售秘诀”。
顾客们喜欢听她唱歌,有的人为了听崔苗唱歌,专门来饭店吃饭。
有的顾客买酒时直接说“你再唱一首,我多拿两瓶”。
慢慢的,崔苗的提成越来越多,工资最高时能拿到两千多块,这对她来说已经是巨款了。
酒桌成了崔苗的小舞台,酒杯碰撞声成了她的伴奏。
有一次,一个常来的顾客听完她唱歌,对崔苗说“闺女,你这嗓子不该在这儿卖酒,该去《星光大道》!”
听到这句话后崔苗愣了,她从没听过这个节目,顾客跟她解释“那是草根能上的大舞台,好多普通人都靠那儿火了”,还塞给她500块钱和一张去北京的机票,让她去试试。
那天晚上,崔苗在出租屋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看着窗外西安的灯火,突然觉得,或许这就是她走出困境的机会。
执着追梦
崔苗揣着顾客给的500块钱和自己攒的积蓄,第一次坐火车去了北京。
可到了北京崔苗傻眼了,因为她不知道《星光大道》的报名处在哪儿,问了路人,跑了好几个电视台,都没找到门路。
就这样,崔苗在京城的街头转了三天,钱快花光了,只能灰溜溜地回了西安。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可崔苗没放弃。
她想起顾客说的“草根舞台”,觉得只要自己够坚持,一定能被看到。
从那以后,她每天收工后就趴在出租屋的桌子上写自荐信,字是小学水平的工整,一页页写自己的经历,写对唱歌的热爱,写想上舞台的渴望。
她买了一沓信封,贴好邮票,一封封寄往《星光大道》栏目组。
这一写,就是两年,可200多封信寄出去,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连个涟漪都没溅起来。
崔苗的信心一点点被磨掉,有时候写着信就哭了,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没这个命。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自称“导演”的人找到了她。
对方说自己认识《星光大道》的人,能帮她上舞台,但要先拿8万块钱打通关系。
崔苗当时手里只有攒下的6万块,她没多想,找亲戚借了2万,凑够8万给了对方。
可钱一给,那个“导演”就没了踪影,这时崔苗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那段时间,崔苗躲在出租屋里不敢出门,饭也吃不下,甚至想过再也不唱歌了。
可每当听到收音机里的民歌,她又忍不住跟着哼,她还是放不下那个舞台。
转机是在她认识张胜宝之后,张胜宝是榆林市文工团的主任,他认识《星光大道》的工作人员。
有人把崔苗介绍给她,张胜宝听完她唱歌,说“你有天赋,嗓子亮,就是没技巧,还看不懂曲谱”。
崔苗急了,说“我能学,再苦我都能学”。
从那以后,崔苗跟着张胜宝学声乐。
她看不懂曲谱,就靠死记硬背,把音调记在本子上,一句句抠。
她发音不准,就对着镜子练口型,练到嗓子沙哑。
有时候熬到凌晨两点,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天亮了接着练。
张胜宝看她刻苦,也上心帮她,终于在2009年,给她争取到了《星光大道》的参赛资格。
拿到资格的那天,崔苗哭了。
她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机会,却不知道,这场“星光梦”的代价,远比她想的要大。
星光豪赌
崔苗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周赛时,才知道参赛要自己花钱,服装、道具、化妆、还有亲友团的费用,都得自己承担。
她第一次比赛,光是租服装、请化妆师,再加上57个亲友团成员的机票、住宿,就花了20万。
崔苗没那么多钱,可开弓没有回头箭。
好在她参赛的消息传到了老家,清涧县政府知道后,拨了5万块钱支持她,说“你要是火了,别忘了给家乡宣传宣传红枣和石材”。
县里的企业也凑了些钱,希望她能为家乡争光,崔苗拿着这些钱,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笔,硬着头皮上了赛场。
她一共参加了四次比赛,从周赛到10进8,每一次都要自掏腰包。
到最后,四次比赛下来,总花费竟达到了120万。
120万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北京的平均房价还不到两万,这笔钱能买一套60多平的房子。
可崔苗手里的钱,除了政府和企业的资助,剩下的全是她借的,光借款就有40万。
2009年,23岁的崔苗站在《星光大道》10进8的舞台上,唱完最后一首歌,评委宣布她淘汰时,她笑着说了句“谢谢大家”,可下台后就哭了。
她不是遗憾没进总决赛,而是想到那40万的负债,觉得对不起家人,也对不起帮她的人。
更让她难受的是赛后的争议,有人说她“花钱买舞台”,有人说她“走后门”,甚至有人嘲讽她“连冠军都买不到,真是白费钱”。
那段时间,崔苗不敢出门,不敢看新闻,连手机都不敢开。
她觉得自己像个笑话,明明是想追梦,却把自己逼到了负债累累的境地。
如今现状
崔苗没能成为『明星』️,她只能靠商演还债。
一开始,还有人因为“星光大道选手”的名头找她演出,出场费能有五位数,可到她手里的却没多少。
可就算这样,崔苗也没放弃唱歌。
2024年,崔苗参演了一部叫《我心光明》的电影,讲的是陕北的风土人情。
她在里面戏份不多,就是唱两首民歌,可她却很认真,提前学了当地的方言,还特意找老艺人请教老歌的唱法。
其实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像崔苗这样“没走红”的选手有很多,而那些走红的人,命运却大不相同。
比如凤凰传奇,当年参赛时没多少资金,靠玲花嘹亮的嗓音和曾毅的说唱搭配,以“接地气”的风格走红,后来成了国民组合,商演不断,一首歌能火十几年。
还有李玉刚,从《星光大道》走出后,把京剧和流行音乐结合,跨界成了艺术家,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这些人里,有的靠实力走红,有的靠机遇,有的则因为争议沉寂。
而崔苗,她既没有凤凰传奇的幸运,也没有李玉刚的跨界才华,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山女孩,用尽全力想抓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却不小心赌上了全部。
有人问她“当初花120万上《星光大道》,后悔吗”,她想了想,说“要是再选一次,我可能还是会去”。
参考资料:
《陕北农家女负债40万上星光大道,自称很委屈》华商报
《星光大道:陕北农家女的荣耀与尴尬》人民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