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用户规模已高达6.62亿,半年增长率达14.8%,这是《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披露的数据。面对这片红海,创作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经典IP这片富矿。
《还珠格格》短剧版已完成备案,剧集30集,每集仅15分钟。《纵横四海》《精武门》《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等经典港片也正在批量涌入短剧赛道。就连《隐秘的角落》原著《坏小孩》也推出了短剧《朝阳初升》,由原著作者紫金陈亲自担任总编剧及监制。
短剧的新突破口
2025年,微短剧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56.5亿元。
然而,短剧行业在狂飙突进后,正面临流量减退、爆款难求、回报率下滑的困境。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监测,今年一季度短剧大盘热度值罕见出现环比、同比双下滑。
在这一背景下,经典IP成为短剧行业急需的注意力聚合器。经典IP自带流量和品牌效应,使得短剧未播先热,天然拥有话题度。
多部改编作品数据亮眼:短剧版《成何体统》开播首日创下猫眼短剧品类历史最高热度值8774.52,《大话·大话西游》在『抖音』开播首日播放量破千万。这些成功案例直接刺激更多从业者把目光转向大IP。
改编经典IP的成本也并不高昂。平台也乐于采用“IP授权+分成”的合作模式,前期版权©️费不高,而是根据项目播出效果参与后期分成。
短剧改编的“三板斧”
短剧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与摸索,已形成三大改编原则。
一是加快叙事节奏,突出“爽感”。这一改变旨在迎合短剧观众的观看习惯:碎片化、低消耗、追求即时满足。短剧版《叶问》开场就是叶问大战日本空手道高手的名场面,把原作的高潮拿来当开篇,后续剧情紧凑,打戏高密度上演,文戏感情戏能省则省。
二是删繁就简,剧情更聚焦、角色更精简。针对不同IP的特点,业内主要有两条改编思路:一种是针对世界观宏大、人物关系复杂的IP,聚焦副线CP或隐藏情节;另一种是针对主CP导向的作品,跳过铺垫直接撒糖。
《仙剑三:生情》聚焦徐长卿和紫萱的三世爱恨纠缠,《庆余年之帝王业》则接近原作的前传,讲述叶轻眉和五竹帮助年轻庆帝攀上权力巅峰的故事。
三是紧跟潮流,融入穿越、重生等热门设定。《还珠》短剧版设定当红女星穿越寄生于金锁身上,整顿后宫;《西游驱魔前传》将孙悟空元神设为女性♀️驱魔师,走大女主升级路线。
流量与争议并存
经典IP改编向来是“雷区”与“富矿”并存。
“一本多拍”式改编盛行,加剧了IP内耗。番茄小说的热门网文《过分野》翻拍8个版本,《女则倒背如流,家产她又争又抢》翻拍11个版本,经典现偶IP《京枝欲夜》更是拥有13个版本。这种同质化竞争导致观众分流,反而削弱了IP价值。
剧情改编尺度也引发诸多质疑。尤其是穿越、性转等桥段的适配度问题最为突出。《还珠》短剧版将主角🎭️从小燕子、紫薇变成穿越过来的原创人物,原作主角🎭️团集体沦为配角,被诟病失去原作精髓。
选角争议更是频发。《仙剑三:生情》中扮演紫萱的岳雨婷,因形象气质和原版『唐嫣』差异太大而遭到原作粉丝吐槽,演员本人不得不亲自出面回应“骂就骂吧咱不怕”。这反映出短剧选角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头部影视公司入局,短剧IP改编的选角范围正在扩大,专业演员的加入为行业带来新气象。《折腰》启用吴希泽,《还珠》由罗一舟、胡连馨主演,《叶问》男主何浚豪师从『成龙』,动作戏获得广泛认可。部分作品还沿用原班人马,如《大唐来的苏无名》由杨志刚继续出演苏无名一角,增强观众认同感。
平衡还原与创新
真正的改编不是复刻或颠覆,而是让经典在新的土壤里重新生根。
成功的改编需要抓住原作的“魂”。短剧《崂山蒲松龄花仙奇缘记》以“双时空叙事”串联古今,既还原《聊斋》的奇幻色彩,又融入现代文旅场景,被赞“让文言小说焕发新魅力”。而《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因核心设定偏离原著,引发粉丝强烈不满,印证了“改编不是乱编”的警示。
创新表达也至关重要。《还珠格格》微短剧将原剧几十集内容提炼为30集“文化胶囊”,并加入现代性别平等议题,实现“经典IP+社会议题”的嫁接。这种让老故事自然切入新议题的做法,是经典IP焕发新生的关键。
善用“情怀梗”也能增强情感连接。《庆余年》短剧中出现的巴雷特、叶轻眉的工具箱🧰、蒙面人五竹等元素,并且用原剧“燕小乙”的扮演者来饰演庆帝,既唤醒了观众记忆,也延续了IP的独特设定。但要注意这些情怀元素必须自然融入新故事,而不是生硬堆砌。
在商业与战略上,生态化运营是实现长短协同的有效路径。平台可将IP短剧化作为整个IP生态链的一环,与长剧、电影、动漫、游戏形成联动。比如在长剧播出期间同步推出短剧,通过长短互动增强观众参与感;或者通过短剧测试市场反应,为长剧开发提供参考。
短剧《庆余年之帝王业》播放量惊人,但被批评“人物扁平化”“剧情逻辑崩坏”。《还珠》备案消息一出,便有观众怒斥:“不许动前两部,那是我的童年!” 成败之间,界限微妙。
阅文已宣布开放2000部优质网文IP,爱奇艺的“百部港片微剧计划”也正在进行中。浪潮之下,唯有尊重与创新并重的作品,才能穿越周期,成为新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