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档落下帷幕,《志愿军3:浴血和平》成为该档期的票房冠军。
本片的群像表演获得了较多正面评价,演员们普遍在角色塑造的准确性和情感表达的层次感上表现突出。
无论是英雄还是平凡小人物,都尽可能地注入了真实的人性光辉。
如果基于角色的复杂度、人物成长和情感深度,对电影里的主演进行演技排名,从第10名到第1名,分别是谁?
本排名仅代表个人意见。
第10名:孙醒(陈飞宇饰)
孙醒从松骨峰战役的英勇副连长,到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失忆,最终找回记忆并重新投入战斗。
第三部中,他成为串联前线与谈判桌的“隐形粘合剂”,勇敢无畏的战士,却在中立区门口牺牲于美军的冷枪。
陈飞宇面临最大的争议是主角🎭️光环和演技不匹配,角色用牺牲为演员取得“救赎”,表演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他通过三部曲,基本完成了孙醒这个角色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弧光。
第9名:张孝文(吴昊宸饰)
张孝文很拧巴,他被误认为是牺牲战士张孝恒的弟弟。
立志成为坦克车上炮手,却被出于“保护”目的而成为一名维修工。
战场风云突变,炮手牺牲,维修工顶上,他终于得偿所愿,以炮手的身份建功立业。
表彰会上,他提议首长念两次他的名字,一次为他,另一次为那个和他同名、牺牲在上甘岭的家中最后一个儿子。
吴昊宸的表演是真实而接地气的,对于吴本正突如其来的“保护”,他表现出困惑和茫然。
他最终接受安排时的复杂情绪,是符合情境的,让这个“美丽的误会”显得真实可信。
这个角色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战争中个人愿望的渺小,及命运的无常。
第8名:赵安南(肖央饰)
赵安南是《志愿军》三部曲中一个能引发广泛共情的角色。
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位念叨着 “运完100趟就回家尽孝” 的普通人。
然而,面对第101次征召,他略有微词,却义无反顾地上路,最终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
在炸毁的运输车上空,原本用来给前线庆功的红花被风吹起,这是一个平凡愿望彻底落空的瞬间,他的名字同样值得被铭记。
肖央演活了赵安南作为“普通人”的特质,在得知战友牺牲的消息后,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沉着脸唱起了还乡歌。
不曾想,这首歌亦是他的镇魂歌。
第7名:杨三弟(张宥浩饰)
杨三弟是三部曲中贯穿始终、成长轨迹清晰的角色。
从初入战场贻误战机的新兵,到应激自责成为战损记录员,在终章他对战争的态度发生转变,“以后只拍笑脸”。
每个牺牲都有意义,他的记录是为了铭记,并传达志愿军战士对未来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期盼。
张宥浩准确地把握了杨三弟从青涩新兵到沉稳战士的转变,他的面孔自带少年心气,眼神里有更丰富的表达。
他让观众看到,英雄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在战火中淬炼成长。
这个角色提醒我们,历史不仅由宏大的战役构成,也由每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平凡个体组成。
第6名:李克农(郭涛饰)
李克农同志是谈判代表团的核心人物,他虽未亲临炮火连天的前线,却在板门店谈判桌上,为赢得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影片中,幕后出谋划策的他是整个代表团的灵魂和定海神针。
郭涛成功地抓住了李克农作为情报工作负责人和高级外交官的特有气质,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运筹帷幄。
他通过扎实、沉稳且富有层次的表演,成功地将这位隐藏于幕后的“特工之王”、谈判桌上的战略家塑造得有血有肉,令人信服。
第5名:吴本正(『朱亚文』饰)
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是一个经历了深刻转变的角色,在三部曲中成长弧光非常完整。
从只有理论的武器研发人员,到亲历战争的残酷,并见证志愿军战士的英勇。
张孝恒为救他而牺牲,临终托付他将弟弟张孝文带出战场。
然而,他却“保护”错了对象,只是同名同姓,而他想救的人还是牺牲在了上甘岭。
『朱亚文』通过细腻而富有层次的演绎,成功塑造了有些癫狂却真诚的吴本正这一角色。
通过其表演,诠释了那一代科研工作者对国家和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第4名:黄继光(周政杰饰)
黄继光是课本上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本片亦是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角色之一。
他初登场时,面容稚嫩却坚毅,在队伍中并不起眼。
战争间隙,他苦练写字,只为给母亲写一封家书。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目睹战友被敌人疯狂杀戮,激发出他超越常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方有其以血肉之躯扑向枪口的壮举。
周政杰为适配角色消瘦的形象,提前数月减重,并抓住人物质朴、坚韧的内在气质。
他首先将英雄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再通过有层次的表演,展现黄继光牺牲前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的决绝,才让英雄就义的时刻极具冲击力。
他不仅完成了对英雄壮举的再现,更赋予了历史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第3名:姚庆祥(彭昱畅饰)
姚庆祥是影片文戏部分最动人的支点之一,他生动诠释了一位在特殊战场上,用生命守护谈判规则的“和平战士”。
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身份是开城中立区军事警察排长,负责警戒巡逻,保卫中立区和双方代表团的安全,是和平谈判的“第一道防线”。
影片中,他被敌人近距离枪杀,完全有能力还击的他选择用生命捍卫和平,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勇气。
为了贴近角色,彭昱畅在开机前接受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这使他的军人仪态非常到位。
他曾表示,“希望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忘掉彭昱畅,记住姚排长的故事”。
通过这个角色,生动诠释了“浴血和平”的主题。
第2名:李晓(『张子枫』饰)
李晓是一位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她从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谈判桌上以语言为武器的战士,其完整的成长弧光令人动容。
那天夜里追着父亲哭喊的少女,和父兄的久别重逢竟是如此短暂。
亲历战争的残酷,目睹家人的牺牲与离别,内心开始背负沉重的伤痛。
在收官之作中,『张子枫』将角色失去至亲后那种无法言说、试图坚强却难以抑制的悲痛刻画得入木三分,比放声大哭更具冲击力。
最终,她将内心的愤怒与悲痛转化为外交场合上不容侵犯的硬气。
她不仅完成了对英雄的致敬,更让当代观众得以透过李晓的视角,理解那段历史的沉重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第1名:林月明(『宋佳』饰)
林月明是中方谈判代表团的翻译队队长,在谈判桌前,用语言和智慧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和平的信念。
她带领大家用石子铺设和平鸽图案,即便被美军破坏也坚持重铺。
纵使身患重病,她依然坚持一线并渴望见证和平的到来,并将和平的理念传承给李晓。
失去丈夫的她,和失去父兄的李晓,她们相互激励和安慰,是本片最动人的一组关系。
『宋佳』成功地演出了林月明作为中国外交人员的铮铮铁骨,同时亦刻画她被病痛折磨的脆弱,及对战友深刻的共情能力。
她的表演极度克制却充满力量,通过细腻、有层次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林月明这位刚柔并济的外交官形象。
后记
以上排名是基于个人的观影感受,是非常主观的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向所有为《志愿军》系列付出心血的艺术工作者致敬,更向历史上真实的志愿军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撰文:木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