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剧行业为博眼球祭出“照搬造型”的策略,『虞书欣』在《永夜星河》中的标志性造型竟成了被复制的对象。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看似“山寨”的模仿,非但未遭嘲讽,反而因呈现效果被部分观众评价“秒了原版”,再联想到此前『虞书欣』被网友冠以的“四大普女”名号,这场造型风波俨然成了舆论对艺人颜值争议的又一次集中发酵。
《永夜星河》中,『虞书欣』饰演的沈璃,其造型融合了仙门少女的灵动与破碎感——浅粉纱裙搭配珍珠发饰,眉眼间的甜柔与角色的宿命感形成反差,虽贴合人物设定,却因『虞书欣』自身偏圆润的五官轮廓,被部分观众认为“撑不起仙系造型的清冷感”。而某短剧直接照搬这一造型框架,从服饰配色到发饰细节高度复刻,唯独换了演员演绎。有趣的是,短剧演员偏纤细的脸型与更具攻击性的五官,恰好契合了大众对“仙系美人”的刻板想象,再加上短剧镜头多聚焦特写、打光更偏向“冷白皮”效果,使得“山寨造型”在视觉冲击力上意外盖过原版,引发“模仿者反超”的讨论热潮。
这场“造型输赢”的背后,实则是大众对『虞书欣』“普女”标签的持续延伸解读。此前网友评选的“四大普女”,核心争议点并非“颜值低”,而是“颜值与资源不匹配”——『虞书欣』凭借《苍兰诀》等剧积累高人气,却因五官不够精致、造型风格偏甜妹化,被认为“担不起顶流小花的颜值期待”。此次短剧造型的“反超”,恰好击中了这一争议点:当同款造型在不同演员身上呈现出不同效果,舆论自然将矛头再次指向『虞书欣』的“颜值局限性”,认为其“甜妹气质限制了造型发挥”,甚至调侃“网友的‘普女’评价果然权威,连山寨都能赢”。
但细究便知,“山寨秒原版”的结论本就存在逻辑偏差。短剧造型的“胜出”,更多依赖于镜头语言与演员适配度的巧合——短剧篇幅短、节奏快,造型只需服务于“第一眼惊艳”,无需贴合角色深层情绪;而《永夜星河》的造型设计,需兼顾沈璃从天真少女到背负使命的成长转变,『虞书欣』的演绎更侧重“角色感”而非单纯的“颜值展示”。换言之,短剧是“造型优先”,剧集是“角色优先”,二者的评判标准本就不同,将其放在同一维度比较,本身就是对影视造型设计的片面解读。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风波折射出的行业浮躁与舆论偏见。短剧行业为快速吸睛,频繁采用“蹭IP、搬造型”的捷径,本质是缺乏原创能力的体现;而大众对艺人颜值的“严苛审判”,将“普女”标签固化为评价标准,忽视了演员的角色塑造能力与个人特质。『虞书欣』的甜妹气质虽未必适配所有造型,却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艺人的独特标识,《苍兰诀》中小兰花的成功,正是源于她将自身特质与角色的完美融合。
说到底,造型的“输赢”从来不是艺人颜值的唯一标尺,能否让造型为角色服务、让角色打动观众,才是演员的核心竞争力。短剧“照搬造型反赢”的争议,与其说是『虞书欣』的“颜值失利”,不如说是行业浮躁与舆论片面审美的共同产物。当大众不再执着于用“普女”“神颜”等标签定义艺人,当行业回归原创与内容本身,这类“山寨比原版强”的荒诞讨论,或许才能真正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