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发育被霸凌风波持续发酵,台媒名嘴坚定仗义执言,婵宝对得起任何人
①
如果说网络舆论像浪潮,这两天的高点非『全红婵』莫属。她因为“长胖”被嘲的事儿越闹越大,远在海峡另一侧的台湾综艺访谈也聊到这一话题,还出现一幕:节目里一位知名媒体人当场为她撑腰,语调铿锵,弹幕瞬间刷满“泪目”。情绪被点燃,可别忘了,故事还得从今年上半年说起——那会儿,18岁的她因伤退出国家队比赛,外界的放大镜就再也没离开过她。
②
受伤养身的空档,她到暨南大学参加开学典礼,一张“肩背更壮”的现场照迅速被热传。紧跟着,部分网友开始质疑:“是不是吃太多?”“身形控制不住,还能跳水吗?”话音一落,争议就此铺开。对比她几年前小巧清瘦的模样,变化确实明显,但成长本就写在基因里,谁的十八岁不是骨骼和肌肉拼命冒头?
③
最扎心的是“发育即原罪”的冷嘲。有人盯着体型喊不自律,却忘了运动员首先是普通人。营养师常说,女运动员16-20岁普遍迎来最后一次猛长,体脂、骨量都会往上走。这时要硬把人塞进“童年尺码”,不仅难,更伤身。
④
镜头再切回那档岛内节目。嘉宾先抛数字——她在奥运会斩获的多枚金牌🥇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难以企及”。谁都知道跳台只有10米高,却少有人算过成功背后的万次坠水。主持人一句“十八岁才刚成年”,提醒观众:现在的身材变化,不过生理曲线里最普通的一段。
⑤
节目还提到一个很生活化的原因:全家体质偏壮。也就是说,就算她一天三顿只吃水煮菜,肩宽腿劲也照样“蹭蹭”往上长。把正常生长误当“海吃海喝”,显然搞错了靶子。
⑥
评论区里出现另一种声音:“想再要金牌🥇,得靠教练去挖新苗,不该把全部希望压在一个姑娘身上。”这话不客气,却很现实。别忘了,为了那几次完美入水,『全红婵』这些年几乎把全部青春砸进泳池,能量条早就见底。若还要求她永远维持早期的清瘦、矮小,确实过分。
⑦
更艰难的细节,其实藏在训练场边。观众偶尔能看到她腰上贴满膏药、腿上缠着绷带,却不知道那是长期高空翻转留下的旧伤。跳水运动员得同时跟恐惧、速度和痛感谈判,没有人能“零损耗”毕业。于是,节目嘉宾话锋一转:“就算她哪天选择退役或转型,也值得掌声。”
⑧
站在成就这面秤砣上,她早已“功成”。在东京,她让国歌一次次响彻赛场;在国内,她让更多孩子认识了什么叫完美入水。给国家带来荣誉已是既定事实,接下来,她完全有资格把时间花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里——读书、养伤、或者单纯睡个好觉,选择权都该握在她手中。
⑨
所以,面对眼下的所谓“身材风暴”,或许我们可以练习另一种反应:先收起刻薄,再想想她曾做过的事。毕竟,真正的体育精神不仅在金牌🥇时刻,也在允许运动员以最舒适的姿态继续成长——哪怕那意味着她看起来更壮、更像个普通十八岁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