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焦点放在节目里的质问上,徐巧芯在七日的节目中提出若要对口舌之争告上法庭并非不可,而是在场的她也直言可以被起诉的事实,愿意让刘世芳站出来公开说明她所说的笑声究竟意味何在。她强调每个人的解读可能不同,但她希望对方坦诚回答自己到底在笑什么,给公众一个清晰的解释。
紧接着,主持人朱凯翔的观察与分析把这件事的心理层面推向更深处。他承认事件确实离奇匪夷所思,但更关注的是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他认为刘世芳若真在笑,未必是存心讥讽灾民,而更可能是处在极度慌乱中的自我掩饰与无从应对的惊慌感。朱凯翔回顾她从最初要撤离八千人到灾情爆发的过程,感觉她似乎在那段时间里出现了一种失衡的状态,像是心里被吓懵了一样。
关于笑声的含义,徐巧芯也有自己的分辨。她提出两种可能,一是当事人已经慌忙失态,致使举止显得不自然;二是作为内政部长的刘世芳,面对桥梁倒塌等重大灾情时并未给公众足够的同理与重视,仿佛置身于一部灾难片的观众席上,心态略显超然。无论是哪一种,笑声的存在始终引发质疑,因此她强调公众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
而在五日公布的一段录音中,国民党智库副执行长凌涛透露,溃堤发生半小时后,在灾害应变中心竟传出高声讥笑之声,录音中疑似指向中央层级的官员,是否正是刘世芳成为众矢之的对象,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此事被逐步带入舆论的风口,成为检视政府灾害应对态度的敏感议题。
另一方面,朱凯翔也在公开讨论中对刘世芳的处境做出判断。他指出,从她在关键时刻的举止与反应来看,或许并非想要对灾民进行羞辱,而是显现出一种在巨大压力下的慌乱与不知所措。他提到,近来他收集了大量资料,认为刘世芳在从撤离八千人到灾情爆发的阶段,情绪与行动上呈现出不稳定的迹象,仿佛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
最终,徐巧芯呼吁社会各方给出明确答案。她强调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公众需要知道政府高层的真实意图与心态,而不是留给每个人自行揣测的空白。她直截了当地问道, laughed 的究竟是谁在笑,这一问题若没有明确回应,舆论就会持续以各种猜测来填补真相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