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如果你是宗馥莉,看到自己心血之作的品牌名字被抢先使用,内心会是什么感觉?
说实话,宗馥莉这几年的操作真的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她辞职的这一刻,简直成了“家庭内战”的开端。她的二叔宗泽,一个看起来“比自己更能干”的人物,居然在她原有的市场后面来了一手“宗小智而且这个品牌的供应链资源目前已经有153家企业支持,势头迅猛。你敢信吗?
这局面要说不复杂也不行。从宗馥莉的角度来看,自己创立的“娃小宗”能否赢得市场,至少名字这关肯定过不去。你想想,“娃哈哈”这两个字多好听啊,音节简单,又顺口,不带任何负担。而“娃小宗”呢?听上去既没有那种让人一听就记住的冲击力,也难怪宗馥莉的这个新品牌叫起来,确实不那么流畅。
而且在消费者心里,“娃哈哈”早就成了一个符号,几乎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味道和回忆。你再看看“娃小宗真的能和“娃哈哈”分庭抗礼吗?像是一个手拿着青葱的年轻人,拼命想要在巨人背后跳出来,可能更多的只是会让人觉得——这仿佛是个急功近利的尝试。
宗馥莉能轻易认输吗?显然不可能。她背后的资金、资源和人脉都不容小觑,尤其是她一直紧盯的这个年轻消费市场。她原本是想借着“娃小宗”突破过去的品牌形象,但看似光鲜亮丽的名字背后,是她此刻在和家族关系的权力斗争中,根本无法回避的现实。
更何况,虽然市场对“娃小宗”暂时冷漠,但宗馥莉显然已经开始在进行她的下一步布局。大家可以看出,她虽然面临二叔的“宗小智”步步紧逼,但她并不会因此低头。她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放弃一切才最可怕。
但问题在于,这场商业对决不仅仅是产品的对决,更多的是一个“家族血统”的对决。宗泽、宗馥莉、甚至包括背后无数商业利益的博弈,最终都会落到一个关键点——谁能最先赢得供应链、渠道、品牌的控制权?
从目前来看,宗泽确实先下了手,找到了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借助了已经在他那边的资源,迅速获得了商圈的支持。153家企业听起来不小,但我实话实说,就算有这些供应商的背书,真要说“宗小智”能从市场份额上完全超越“娃小宗我倒是不敢轻易下结论。
话说回来,现在的宗馥莉面临的压力,是她从未遇到过的。这场从家族企业到市场的一场权力角逐,决定了她能不能有机会翻身。这个市场背后,潜藏的是一群等着吃“老大”翻车的企业,以及那些指望她能带来改变的年轻消费者。
我不敢说结局会如何,但我敢打赌——这场对决背后的故事,肯定会比你想象的更精彩。只是,最终谁能笑到实在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