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的《风林火山》一上映,网上便涌现出大量的批评声:“4.5亿砸出个烂片”“麦浚龙根本不懂拍电影”等等,网友们纷纷指责这部电影,甚至把它当作“港片翻车”的代表作。与此同时,任贤齐和导演麦浚龙之间的旧账被翻出来,熊欣欣也公开指责导演,黄伟文的戏份被AI换脸,这些事件让电影的讨论更添热度。
不过,我们是否该匆忙跟风批评呢?如果冷静下来仔细思考,《风林火山》的问题或许并不是“烂”,而是“太可惜了”。
影片最大的批评无外乎“剧情不清楚”“看不懂”。例如,开场时匪徒扫街时忽然念起乘法口诀,前后没有衔接;梁家辉回忆妻女被杀的片段,提到“长相是女人,声音是男人”,然而后续再未交代这段内容;金城武扮演的李雾童在隧道里睡觉,结果还能从暗门出来煮咖啡,这些情节看完之后令人疑惑:“这是在做什么?”这些吐槽确实有其道理,如果一部电影连基本的故事逻辑都没理清,观众自然会感到失望。
但如果将这些“看不懂”的问题归结为“烂”,则有些过于武断。比如麦浚龙自己客串的卧底麦浚贤,在医院爆炸的戏份里,他拖着行尸走肉般的步伐点燃香烟,被护士制止后拉开衣服露出炸弹。在这几秒钟的表现中,他完美传达了卧底在多重身份下的绝望感与精神崩溃。再看他在录音里说的“我正式辞职”,以及回忆中的对话“你这个身份已经取消了”,不仅仅是对香港过去岁月的隐喻,这个配角的塑造,甚至比不少警匪片中的主角🎭️还要扎实。
此外,影片在细节上的投入也绝非无的放矢。为了复原2006年的铜锣湾,剧组在惠州花费2000万,搭建了一个1:1的场景,连便利店关东煮的味道和街头空调散发的烟味都力求逼真。金城武为角色增重15公斤,刘青云则刻意瘦了10公斤,两人站在一起,彼此的气场便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黑吃黑”的张力。这些地方都证明了剧组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真正想做好电影,只是最后成片出来时,像是将一桌精心准备的菜肴倒进了快餐盒,原本精致的食材却被弄乱了。
然而,比起电影本身的剧情,外界的争议反而更加热闹。任贤齐的“吊颈事件”被重提,称当年麦浚龙要求演员亲自上吊,替身上场时差点出事,任贤齐当场翻脸;熊欣欣也公开批评麦浚龙是“心理变态”,指责他盗用了自己设计的90%动作戏,最后却只得了“客席动作指导”的署名。甚至连王晶也插话说,“麦浚龙全靠他爸的钱”,陈百祥更直言:“4.5亿给我拍40部。”这些场外的风波,虽然看似混乱,但其实并不直接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
熊欣欣的署名争议更像是行业中“功劳归属”的老问题;任贤齐与麦浚龙的矛盾,其实反映的是导演在“艺术真实性”和“演员安全”之间的失衡。王晶等人的吐槽,归根结底还是“票房至上”的陈旧思维。早在麦浚龙拍《僵尸》时,这些人对他的评价还充满赞美,而如今票房不理想,便开始否定他,这种“非黑即白”的评价方式,对港片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与这些情绪化的批评相比,文隽的声音显得更具价值。这位资深电影人没有卷入外界纷争,而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剧情不连贯就用旁白补,文字还小得看不清”“为了追求‘真实’硬加危险戏,其实并不必要”“全片角色都在抽烟、说粗口,显得有些过时。”这些批评没有情绪,都是针对电影本身提出的合理意见,这才是观众期待的真正讨论,而非无意义的骂战。
《风林火山》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导演麦浚龙的野心超出了他对“电影篇幅”的掌控能力。据说,这部电影最初有六七小时的版本,戛纳展映时剪成了132分钟,公映版又被压缩至125分钟。这样的剪辑就像是将一本300页的长篇小说硬生生缩成50页的短篇,主线支线全都断裂,剩下的片段再怎么拼接,也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麦浚龙想在这部警匪片中加入“城市隐喻”,赋予每个角色背后复杂的故事,甚至试图融入“过去与现在”的矛盾。这些构思本无不妥,甚至非常难得,但电影并不是单纯的“想法堆砌”,而是要先把故事讲明白。
举例来说,李雾童住在隧道里的情节,如果能再多花五分钟交代他的背景与生活状态,观众就不会觉得这段戏毫无意义;匪徒念乘法口诀的情节,如果能与角色的童年或心理状态相关联,也许就不会显得像“无效情节”。麦浚龙的问题,不是没有才华,而是急于将所有想法都塞进去,结果忽视了电影的最基本任务:将故事讲清楚。
总而言之,《风林火山》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它背后的问题,反映了如今港片的困境:要么拘泥于“黄金时代”的老套路,拍出情怀片;要么尝试创新,一旦失败,便被一顿猛批。对于麦浚龙来说,他的能力并不差,《僵尸》便是证明;《风林火山》也并非“烂片”,它的问题在于导演过于急于将所有想法和元素都塞进有限的篇幅,导致最终呈现出一部结构混乱、情节断裂的电影。
相比批评“浪费钱”,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所在:剧本太长,掌控不当;剧情不连贯,亟需打磨。如果港片希望走出困境,最需要的不是无懈可击的导演,而是敢于创新和试错的勇气。如果每一次的失误都要被无限放大,谁还敢突破常规?正如电影中所隐喻的,“别沉溺于过去”,港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应该包容“试错”,接受“不完美”,多一些文隽那样的“建设性批评”,少一些王晶们的“落井下石”。也许某天,麦浚龙能够从这些教训中吸取经验,拍出比《僵尸》更精彩的作品,而港片,也能够在这种“试错与调整”中,找到新的方向。
因此,关于《风林火山》的评价,我们不必急于称其为“烂片”,它的“可惜”才更值得我们记住。可惜的不是那4.5亿的投资,而是那份未能落地的野心,和港片中那份难得的“敢做不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