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耍大牌惨遭雪藏,主动请求“裸戏”搏出位!难怪连『张颂文』都不愿搭理她!
『娱乐圈』️里那种一夜成名的故事听得太多了,可像李梦这种走红又被集体嫌弃的案例,还真不算常见。靠着《天注定》一炮而红,直接踏上了戛纳红毯——说起来,她是90后女演员第一个这么风光的人。但这热度没持续多久,各种“脾气大”“不好合作”的传闻就跟在她身后甩不开。
剧组直接把她除名,有人公开吐槽她言行问题,说得难听点,就是没人敢和她一起拍戏。甚至连本来挺欣赏新人的『张颂文』也对李梦避而远之,这事儿还让不少粉丝觉得有点遗憾。本来资源、起点都比同龄人高出好几档,偏偏路越走越窄,到底怎么搞成这样?
表演的时候,她能为了角色反复琢磨几十遍细节,一个苹果的颜色、形状、亮度,不达标就换。有人说这是挑刺,其实更多还是认真劲作祟。从小到大的执拗全用在演戏上,对镜头近乎苛刻,每一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要完美才罢休。这股子疯劲不是装出来的,是骨子里的倔强。
家里原本给她安排好了规矩路线:留学拿文凭,找份稳定工作。但十几岁看了《乱世佳人》,情绪彻底被搅动,从此认准要做演员。父母反对也没管住,她自己偷偷备考北影,还真就考进去了。一条“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生轨迹,就这么开启。
二十刚出头时,《天注定》帮她站到了世界舞台中心,那部片虽然因为尺度原因国内没上映,但外网可火爆了。不少国外观众记住了那个挣扎着活下去的中国女孩,也就是李梦。当年那场压抑愤怒混杂绝望的大情绪,把银幕拉满。有些时候,“疯美人”标签就是从这里开始贴上的。
后来接下来的几个角色也都是狠角儿。《隐秘的角落》的王瑶快被生活撕碎,哭闹崩溃,全靠李梦撑起来;再到最近爆火的《墨雨云间》,长公主简直就是神经质和狠毒结合体,又带一点让人心疼的小底色,看的人既佩服又怕。如果只盯着作品看,很容易以为这姑娘只是爱钻牛角尖,其实现场更极端,为了一句台词纠结半小时,一颗苹果换七八次,为求真实宁愿大家等着重拍几十遍。
但片场不是个人秀啊,大多数导演追效率,要赶时间赶预算,这么折腾谁受得了?尤其是在分工明确的大制作环境里,一个环节卡壳,全组等你一个人的创作冲动,那基本没人能忍太久。《『白鹿』原》最典型,本来是翻身机会,却硬生生因为与团队矛盾被换掉。据说跟张嘉译怼上之后,经常要求改戏加细节,把整个拍摄计划拖乱,人家制片最后索性删掉所有镜头,这相当于提前宣判职业前途凉凉。
电影《老腔》的发布会现场更夸张,据爆料当天导演和『制片人』在媒体面前控诉李梦迟到爽约、不试装,还临时失联,当场吵翻天。据目击者说导演急眼落泪,这是影视圈极少见的一幕——一个演员逼得幕后主创公开流泪发飙,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叹气。从此以后,“天才”变成麻烦制造机,“难合作”“情绪化”等负面标签挂身,再好的业务能力都掩盖不了行为上的争议。
其实业内老人早就敲过警钟,比如老戏骨李诚儒就在节目中点评过:“演技可以练,但做人不能糊弄。”意思很简单,你再厉害,如果不守规矩、不顾团队利益,再顶级角色也轮不到你。“艺术牺牲”这些话,在剧组看来纯属自我感动,他们需要的是配合,而不是无止境地消耗大家耐心。一百多人陪你调灯光搬器材,你却只关注自己的那一点表达欲,说到底也是一种傲慢吧?
当然这种较真的类型并非只有李梦一家独有,同样资深如『周迅』、『倪妮』这样的顶级女星,也曾因坚持自我引发争议,不过区别在于别人懂什么时候收敛,该妥协时妥协。所以很多行业人士评价他们聪明,会平衡艺术和现实。而像李梦,则属于死磕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只可惜影视工业讲究整体效率,容不得太多个人英雄主义。
不过话题绕了一圈,其实市场一直没有真正放弃过这类“炸裂型人才”。比如于正曾公开力挺,说类似这样投入表演且风格鲜明的人,是稀缺资源,让同行又爱又恨。在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有个“不修边幅”、哪怕带点神经质味道的新鲜脸孔,也是观众乐意买单的重要理由之一。这几年随着剧情类网剧兴起,对表演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过去吃亏的人反倒迎来了转机,比如《隐秘的角落》王瑶这个人物,被刷屏式讨论证明实力确实摆在那里,无需解释什么叫专业水平。
如果一定要聊结局的话,可以看到即便经历过封杀冷遇,只要作品质量够硬,总还有机会重新赢回来市场票数。不过无论如何,现在提起“求拍裸戏”、“态度嚣张”、“惹怒导演”,这些负面梗已经牢牢粘在名字旁边,再想轻松脱身估计没那么容易。不管未来怎样发展,目前来看,比起其他流量『明星』️,她这一波操作至少留下不少值得琢磨的话题。有才华是真的,但是不是适合团体合作,还真未必人人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