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已经过半,影院却显得格外冷清,这与往年热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照。回看2014年的国庆档,心花路放曾拿下约11亿票房,最高时长津湖一举冲到57亿;而今年甚至没有一部电影票房突破10亿,热门景区人山人海,影院却难以提升上座率。
业内声音不断传来,『张艺谋』还在公开场合提及短视频对票房的挤压,认为观众宁愿观看解说也不愿进影院。『成龙』也表达过类似的担忧,认为肯认真坐在影院里品味影片的人将来会成为稀缺而珍贵的群体。总体上,观众的态度很明确:今年的影片质量不高,愿意为之掏钱的人在减少。
就拿以主旋律为题材的《志愿军》来说,业界将其定位成三部曲,聚焦谈判等政治与战争场面的戏份明显热闹。然而导演却为剧情设计了一个虚构角色,让儿子陈飞宇担纲贯穿全片的“战神”形象,而真实的英雄故事却被一笔带过,显得有些喧嚣与偏离。
同档期上映的还有『邓超』主演的《刺杀小说家2》,他在片中饰演的赤发鬼特效升级为真人版,许多动作场面由他亲自上阵,表演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整部电影的叙事显得碎片化,广告植入过多,观众看完后多有混乱之感。
『黄渤』的新作《浪浪人生》国庆档上线,六天才破亿,最终票房很可能在3亿上下,与他早年数以十亿计的成绩相比,差距明显。就片方问及他为何近年剧本选择减少时,『黄渤』表示五年来大多数剧本并不合适,再加上健康原因也对工作产生影响。
一些观众对『邓超』的“进阶路线”感到尴尬,觉得他在综艺里偏喜剧化,在认真电影中容易出戏;『黄渤』则从前的接地气小人物形象,似乎在演同类角色时多了几分油腻感。两位昔日的百亿票房影帝,如今也难以撑起市场的热度,让人唏嘘。
当下的电影市场变化太快,观众关注的不再只是演员的名气,更看重影片本身的质量。要吸引人走进影院,靠的仍是扎实的故事与精良的制作。若继续沿用老旧的套路,显然难以适应观众日益挑剔的眼光。
展望未来,行业需要在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上进行调整,倾听市场的回响,回归作品的核心价值。愿那些有勇气追求品质的人不断涌现,愿观众保持理性与热爱,给予好作品以应有的支持。愿电影这道光亮再次照亮人心,带来希望与勇气。祝愿未来的银幕收获更丰富的故事、更真实的情感,以及每一个追梦者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