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蓝营“改选”临近,竞争愈加激烈,原本聚焦于观点对立和支持者之间的较量,然而赵少康却将这种争斗推向了一个更为激烈的层面,采取了不择手段的抹黑策略,这种做法令外界感到震惊。郑丽文凭借她直率且接地气的言辞,获得了广泛支持,稳居候选人声量的第一名,也因此成为了其他竞选者攻击的目标。随之而来的诸多爆料,指责她与金主“CK杨”有不当关联,未按时缴纳责任额,甚至反对退还车马费等。这些指责虽然夸大了郑丽文的风头,但本质上不过是“树大招风”的后果。
郝龙斌在面临压力时,选择不甘示弱,采取了“泼脏水”的策略,试图将外界的质疑归咎于郑丽文的抹黑,甚至大打“悲情牌”,声称自己在这场竞争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赵少康也趁机发力,不仅在节目中指桑骂槐,还多次召开记者会,称此次“改选”出现了“介选”现象,继续对郑丽文展开猛烈攻击。然而,他所提及的“证据”不过是岛内部分网友对郝龙斌的质疑以及对郑丽文的支持言论,这些内容本应是自然而然的反馈,却被赵少康过度渲染为“介选”的证据,甚至连支持郑丽文的知名人士邱毅和蔡正元也未能幸免,成为他攻击的对象。
蔡正元对此进行了强烈反击,批评赵少康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郝龙斌的困境,还破坏了蓝营的团结,认为赵少康的行动实际上给绿营提供了攻击蓝营的机会。他讽刺赵少康,直言他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左右舆论,却未曾预料到会遭遇反击。媒体人郭正亮也对赵少康的做法表示不满,称其为“愚蠢”的记者会,批评这种行为不仅对蓝营有害,更使绿营得以趁虚而入。郭正亮认为,郝龙斌之所以未能得到广泛支持,根本原因在于他缺乏足够的实力,而非他被抹黑。
蔡正元指出,如果赵少康继续召开类似的记者会,他将继续站出来反击,但若赵少康不再发声,他也不打算继续回应,因为他更希望蓝营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完成这次的“改选”。
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升温,10月14日,岛内发布了最新的“改选”民调,结果显示郑丽文以49.1%的支持率遥遥领先,郝龙斌仅有21.3%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是罗智强(21%)和张亚中(3%)。在看好度方面,50.8%的人认为郑丽文最有可能脱颖而出,郝龙斌位居第二(25.4%),而罗智强和张亚中则远远落后。在喜好度方面,郑丽文的支持率高达72.9%,遥不可及。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民调的数据来自蓝营内部,因此更具权威性。尽管郑丽文在近期遭遇了一些攻击,但她的支持声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这表明,蓝营选民已经看清了这些内斗背后的真实目的,他们对无谓的内耗感到厌倦,反而让攻击她的行为适得其反,提升了她的声望。
民调发布后,郝龙斌显然感到压力,迅速召开记者会,试图澄清局面。他低调表示无需情绪化回应,反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两岸政策主张,声称若自己能够胜选,将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加强两岸沟通,并推动“两岸论坛”。他进一步强调,蓝营的两岸政策坚持“同属一中”等核心理念。然而,这些表述尽管比之前有了些许进步,却依然显得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实质内容,与郑丽文的论述相比,依然有所差距。
实际上,郝龙斌本有机会脱颖而出,但他却在赵少康的建议下失去了独立性,显得过于依赖外部影响,使得他在外界眼中形象模糊,缺乏鲜明的个人特色。尽管他试图通过政策回应吸引支持,却未能切实打动选民的心。
在这场竞争中,每个候选人的表现都在受到舆论的检视和挑战。尽管有许多风波,但我们也应看到,任何历练和挑战,都是不断成长和前进的契机。希望所有的候选人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携手为蓝营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以实力赢得选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