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新章】港式动作美学碰撞抗战史诗 《营救飞虎》平遥影展引燃家国情怀
平遥古城再掀银幕风暴!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人民必胜"单元近日迎来现象级作品——由金牌🥇『制片人』杨晓来操盘、鬼才导演刘浩良掌镜的《营救飞虎》,以独树一帜的"港味"动作美学重构抗战叙事,在展映现场收获如潮掌声。这部聚焦东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战争巨制,正以类型片的全新语法完成对民族记忆的当代唤醒。
◆ 动作美学与历史真实的交响诗
"我们要让港产片的凌厉打斗与游击战的真实质感产生化学反应。"曾执笔《三人行》《画皮》等经典港片的刘浩良导演,首度将镜头对准抗战题材。在创作手记中他特别强调:"不是简单套用飞车爆炸的套路,而是让每个翻滚动作都带着求生的本能反应。"据悉,影片1000余个特效镜头虽仅用95天完成,但每个空战场景都严格遵循飞行员第一视角原则,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沉浸式战场体验。
◆ 与时间赛跑的创作奇迹
幕后数字见证着这场光影豪赌:从去年盛夏立项到今秋公映,14个月完成剧本创作到后期全流程,75天拍摄期调动800人团队连轴运转。『制片人』杨晓来在映后座谈透露:"剧本三十天定稿,王丹妮为演好女战士提前半年进行真枪训练。"导演更在筹备期啃下20余部抗战专著,只为还原那段尘封的香江传奇——1944年东江纵队冒死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壮举。
◆ 女性♀️力量的破茧时刻
当红女星王丹妮颠覆形象的表演成为热议焦点。从旗袍裹身的妩媚交际花到剃发明志的狙击手,这个代号"三家姐"的角色完成了华语战争片罕见的女性♀️成长弧光。"她主动要求真剃头,为三秒钟的跨栏镜头反复摔打上百次。"刘浩良感慨道,"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恰似当年那些为守护生命而战的巾帼英雄。"
◆ 跨越时空的生命礼赞
区别于传统抗战片的复仇叙事,影片核心命题直指人性光辉。"枪林弹雨间传递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导演阐释创作初衷时,特别提到片中反复出现的台词:"让孩子们平安长大"。这句穿越八十年的祈愿,与当代"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形成奇妙共振。有年轻观众含泪表示:"看到香港电影人这样讲述家国故事,既新鲜又震撼。"
(本文配图由平遥国际电影展组委会独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