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维多利亚时期的小剧院里,有一名状态局促、演技蹩脚的男子正在朗读台词。
角落里,一位年轻自信的男演员正在对其进行表演指导。
朗读剧本的人,名叫阿瑟·基普斯,是一名中年律师。
多年前,弥漫着海雾的鳗鱼沼庄园曾给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心理阴影。不堪忍受的他,决定直面阴霾,聘请了一位演员来帮助他讲出那段痛苦回忆。
排演逐渐深入,恐惧渐渐苏醒。
那个海雾弥漫的庄园,那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再次向他袭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环球舞台演出季剧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中文版《黑衣女人》今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迎来2025年首演。
本剧由英国剧作家斯蒂芬·马拉屈安特改编自英国女作家苏珊·希尔享誉世界的惊悚小说《黑衣女人》。中文版由一级导演林奕执导,翦洁彦担任执行导演,张悠悠担任剧本翻译,周羚珥担任舞美设计,石灵作曲,灯光设计陈依丛,服化设计徐丛婷,道具设计商袁超,音效设计丁毅,技术设计徐先根,舞台监督邵振东。本轮演出由许圣楠/张欣、郭世一共同呈现,将上演至2025年11月2日。
《黑衣女人》的故事源自英国女作家苏珊·希尔于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同名小说。这部被《卫报》誉为“英语世界最完美的当代惊悚小说”,以极简的文字构建出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年轻律师亚瑟·基普斯受命前往英国东部克莱辛·吉福德小镇处理遗产,却在鳗鱼沼庄园遭遇超自然事件——摇椅的嘎吱声、阁楼的脚步声、沼泽中若隐若现的黑衣女人,以及一场与三十年前母子惨剧相关的诅咒。
该小说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英国中学必读书目,更被改编为电影、广播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由英国剧作家斯蒂芬·马拉屈安特改编的舞台剧版,连续上演30余年,创下15000余场的演出纪录。
将一部以心理恐怖为核心的小说转化为舞台剧,编剧斯蒂芬·马拉屈安特面临巨大挑战。他摒弃了传统惊悚剧依赖视觉特效的套路,转而采用“戏中戏”结构:中年亚瑟·基普斯因往事困扰,聘请演员通过角色扮演重现恐怖经历。这一设计将叙事重心转向了“恐惧如何被构建”。正如马拉屈安特所言:“真正的恐怖不在于你看到了什么,而在于你害怕自己会看到什么。”
西区版《黑衣女人》已于2023年3月宣布正式封箱,而中文版则正当时,目前已成为上话小剧场保留剧目。“大双”(即双号靠边座位)一词,更是变成了年度剧圈热词。
惊悚来源于想象,而想象又存在于真实。舞台剧版《黑衣女人》的舞美设计最大程度上给原著出色的人物心理刻画留出了发挥的空间。细致考究的设计,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式惊悚,亦让观众成功“穿越”到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剧场。
剧场这个容纳观众的空间被极尽运用,全剧通过观看演员排练愈发成熟的过程,与观众共同编织剧中场景,完成故事的讲述。这一设定具有极高的互动性,因此舞台的表现重点在于与观众产生记忆的链接。戏剧沙龙这个小剧场将观众直接搬上“舞台地面”,让你来到剧场鲜为人见的后台空间。
从入场开始,观众便踏上了布满使用痕迹的木质舞台地面。剧场的檐侧幕、闲置的景片、堆砌在一边的道具箱与工作梯全部逆转,一场真正的“维多利亚剧场后台之旅”近在咫尺。
灯光则在舞台上加深了复古的时代感,既表现了教堂、沼泽、庄园等空间场景,又完成清晨、傍晚、深夜等时间切换,充分调动起观众对这些时间与空间的直观概念。当剧情进入惊悚部分,灯光则被隐藏起来,让观众暂时搁置自己所处的“剧场”空间,而真正进入故事本身。
《黑衣女人》对于年代感的要求,精致到了方方面面。它是一出戏中戏,即讲述者当下生活的年代,和回忆中的年代,从服装上就要做到丝滑地无缝衔接。因此,服化设计既要使服装的细节版型在历史中找到对应的痕迹,更需要让角色时刻适应于年代的变幻之中。
亚瑟·基普斯的部分造型↑
本剧只有两位演员,但是出场人物却很多。因为剧情的需要,演员会有一人饰演多角的时刻,因此还需要找到并区分开每个角色的特点,从配饰、胡子等细节,自然地实现每个人物的转变。
“男演员”的部分造型↑
《黑衣女人》是典型的“英伦惊悚”, 看过它,就如同经历一场伦敦的大雾,阴冷潮湿、挥散不去。充满阴冷恐怖气息的布景,哥特风格的老宅和道具所形成的阴郁诡异的戏剧风格,随着故事展开而加剧的恐惧感……
“黑衣女人”的传说曾吓退小镇上的所有人,她的每次现身都预示着当地将有孩童夭亡。恐惧,使见过她的人们变得聋哑。人们把她简化为一个“鬼故事”,一个需要被驱逐的麻烦。
然而“外来者”亚瑟·基普斯却非要将不可解释之事解释清楚。随着“黑衣女人”令人脊背发凉的悲惨往事逐渐浮出水面,本剧揭示了创伤令人陷入孤立的本质,并指出那些承受过深重创伤的人,往往强烈需要让自身的痛苦被更广泛地感知,以至于在此过程中将创伤传递他人,形成永无止境的孤立、创伤与痛苦的循环。
执念成谶,小心“鬼”影。
传奇仍在继续,我们安福路288号见。
周 边 上 新
SDAC DRAMA PIN
《黑衣女人》徽章
75周年集章活动剧目章上新
《黑衣女人》 剧目套色章
在岗时间:10.16-11.2
在岗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楼衍生品柜台
该款印章为75周年集章活动限定套色章,仅限75周年定制艺术集章本可盖哦~
注意事项:
可至上话一楼衍生品柜台自行盖章(具体盖章时间以现场为准)
请确保使用正确的集章本进行盖章。每人每次限盖一个印章。
集章时间: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周一至周五 12:00-17:00(节假日除外,具体营业时间以现场为准)及(如观演)演出前一小时和演出结束后30分钟(具体时间以当日进场时间为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环球舞台演出季
英国经典惊悚剧
由斯蒂芬·马拉屈安特(Stephen Mallatratt)
根据苏珊·希尔(Susan Hill)所著小说改编
《黑衣女人》
The Woman in Black
故事梗概:
律师亚瑟·基普斯准备把他隐藏在内心多年的秘密都说出来——年轻时,他曾前往英国东部的克莱辛·吉福德小镇,去处理朱阿布洛太太的遗产问题。在弥漫着海雾的鳗鱼沼庄园,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恐怖和阴霾像泥沼一样纠缠着他,整个小镇都笼罩在神秘的诅咒之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直指多年前一对母子的惨剧……不堪忍受的亚瑟·基普斯聘请了一位演员来帮助他讲出那段痛苦回忆。从讲诉到扮演,随着他们的排演逐步深入,仿佛又回到多年以前,那个海雾弥漫的庄园,那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你,看见了吗?
演出时间:2025.10.16-11.2 19:30(10.20、10.23、10.27、10.30无演出,周六加演14:00下午场,周日仅14:00下午场)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安福路288号3楼)
演出票价:180/280/380元
购票方式: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微信小程序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支付宝』小程序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出品人:张惠庆 | 总监制:田水 | 艺术总监:喻荣军 | 联合监制:何念 | 制作人:吴嘉 | 原著:苏珊·希尔Susan Hill [英] | 编剧:斯蒂芬·马拉屈安特Stephen Mallatratt [英] | 剧本翻译:张悠悠 | 校译:林奕、翦洁彦 | 导演:林奕 | 执行导演:翦洁彦 | 舞美设计:周羚珥 | 作曲:石灵 | 灯光设计:陈依丛 | 服化设计:徐丛婷 | 道具设计:商袁超 | 音效设计:丁毅 | 技术设计:徐先根 | 舞台监督:邵振东 | 助理制作人:贺含莼 | 道具操作、舞美制作监理:赵明 | 音效操作:胡晔 | 灯光操作: 刘汛波 | 装置:唐有勤 | 灯光技术:张兆来 | 场记:张舒宁 | 剧务: 汪洋秭、陈子怡 | 演员经理:董青青 | 宣传经理:童可人 | 舞美经理:吴怡雯 | 营销经理:朱江、杨军、薛伟、杭雪吟 | 艺教活动经理:陈成心育、吴一羽、罗昕澐 | 剧场技术:沈中玮、秦郁杰、姚润心 | 设备保障:吴雷、马骏、于旭皓 | 人物海报拍摄:李力 | 人物海报设计:秀艺轩 | 剧照拍摄:尹雪峰、陆宇烁 | 高清全剧录像:孙一刚 | 节目册设计:路可路可文化传播
主演:许圣楠/张欣、郭世一
画外音:张琦
*建议年龄16岁以上观众观看。
*因剧情需要,演出过程中会有烟雾出现,该烟雾为演出专用装置,对人体无害,敬请悉知。
*因剧情需要,开场前3分钟未入场观众及迟到观众请于幕间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入场(约开场后8分钟)。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孕妇及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者请谨慎观看
*演出信息及演员阵容以剧场当日公示为准。
更多
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