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杂坛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和肯定。从1991年开始播出到2011年停播,整整20年的时间。这样一个王牌节目好端端的停播,实在令人遗憾感慨,扼腕唏嘘不已。究竟谁是幕后推手?传闻不断,众说纷纭。
1991年,汪文华受命创建曲苑杂坛栏目,她不仅是该栏目的创始人和『制片人』,还担任主持人。节目中设有多个板块,包括快活林、笑不笑由你、惊险奇观以及杨柳新枝等,节目内容涵盖了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各种艺术形式,同时还精选国外精彩的杂技表演。汪文华用一档节目将所有的曲艺都笼络到了一起,给曲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在那个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她的创新和突破,迅速取得了成功。
曲苑杂坛成就了洛桑、韩兰成、于小飞、邹德江等相声、小品新秀,极大丰富了观众的文娱生活。这些演员能在这个舞台上走红,曲苑杂坛居功至伟;将各种曲艺走进人们的视线和生活之中,汪文华功不可没。
曲苑杂坛人气暴涨,迅速跃升为央视的王牌栏目,收视率超过了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汪文华被评为全国电视节目最佳主持人之一。当时,曲苑杂坛成为许多曲艺演员的跳板,并迅速走红成为『明星』️。
这么一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王牌节目,突然在2011年被迫下架停播,让无数热爱曲艺的观众感到惋惜和失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档拥有如此长寿的节目中途夭折了呢?
坊间传言,时任曲协副主席姜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姜昆曾对曲苑杂坛的主题歌进行了批评。之后,姜昆联合马季、冯巩、刘兰芳等人联名致信央视,对曲苑杂坛片头曲的“倒字”现象提出意见和看法。认为开头句中的‘相声’和‘小品’的个别字发音有问题。在歌曲中,本应四声的‘相’变为了三声,导致“相声”唱成了“响声”;而‘品’字则由三声变成了二声,使得“小品”被唱成了“小萍”。这种倒字的演唱方式违反了曲艺的规则,也误导人们并传播错误信息。央视对姜昆等人的批评很重视,责成栏目组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整改。
片头曲的改头换面,使先前的韵味顿时大打折扣,人们对此反响很大。不少观众认为,唱歌的发音不能跟说话发音一个样,特别是曲艺节目,要的就是这个“翘音”,听的就是这个韵味。经这么一折腾,使曲苑杂坛的观众流失不少,口碑呈断崖式下跌。一档王牌节目就这样在指责和议论声中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永恒记忆。
停播的原因,见仁见智,但都不得要领,只有栏目的策划人兼主持人汪文华知晓内情。
汪文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些内幕。她说,姜昆曾找过她,希望央视能够在曲苑杂坛栏目中举办一个相声专场,并希望央视在宣传等方面提供支持和配合。然而,汪文华拒绝了这一要求。她认为栏目属于国家电视台,不能滥用权力来宣传个人,为哪个人树碑立传。如果姜昆想上曲苑杂坛,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等方式来寻求合作。
曲苑杂坛的停播,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姜昆,说他是栏目停播的幕后推手。姜昆是曲协副主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多年担任央视主持人,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即将接任曲协主席之位,又是相声大家,其批评意见相当有分量。因为之前对片头曲的批评,所以曲苑杂坛栏目的停播,有人就联想到姜昆。
姜昆对此也曾有回应,说曲苑杂坛的停播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人们也相信姜昆作为曲协副主席也不可能有这个权力。再说,曲苑杂坛是由央视主办,停播与否,真不是姜昆所能左右的。究其原因,是曲苑杂坛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节目质量缺乏创新,加之自媒体的兴起和娱乐渠道的增多,对曲苑杂坛的影响极大,使这档王牌节目走向衰亡就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