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钱人第二代的人生,其实也挺像是一场无解的困局。
宗馥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我今天看到她辞去娃哈哈掌舵人这个消息,说实话,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终于走了。不是幸灾乐祸,是那种明白的“唉”一声。她撑了这么久,也算熬出头了。
从她父亲宗庆后去世那天开始,这个“接班人”的戏就注定演不顺。2024年3月,宗庆后去世时,娃哈哈年营收还在500多亿左右,按公开数据,净利润也在60亿上下(来源:娃哈哈集团2023年度财报)。这在国内饮料行业里,依然是巨无霸的存在。但问题是,宗庆后在的时候,全靠他个人的威望和那种强控制力,企业的很多东西都围着他转。一旦他不在,这个体量的机器想自己运转,本来就难。
宗馥莉其实是被“推”上那个位置的。她自己在采访里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当什么女企业家,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这话挺真,但也挺无奈。她从2018年起就接手宏胜集团,主导娃哈哈的品牌升级,可无论她怎么折腾,总有人说她“不如她爸”。甚至她搞个“纯净水包装年轻化”都能被骂,说她乱花钱、不懂情怀。
其实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2023年她在宏胜的年会发言里,说了一句:“要让企业文化从‘宗庆后’变成‘娃哈哈’。”这话的分量很大,也说明她知道问题在哪。娃哈哈是一个高度“宗庆后化”的公司,员工、渠道、品牌,全绑在他个人身上。她如果真想改革,动到的每一根线,都是老臣的根。
而且娃哈哈不是上市公司,家族股权结构极其复杂。根据企查查数据,宗馥莉名下持有宏胜饮料集团约80%的股份,而宏胜与娃哈哈之间是供应、品牌授权的关系。她想要彻底掌控娃哈哈,不仅要面对管理层的权力博弈,还要应对内部的利益重新分配。这种结构性问题,不是她一个人能搞定的。
所以当她宣布辞职,我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她最清醒的一次选择。她明白,自己留在那个位置,不会被人感谢,只会被人骂。任何一个决策,只要跟“老宗的做法不一样”,就会被解读成“败家女接班失败”。
我查了下,娃哈哈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已经开始下滑。根据食品饮料行业数据平台FoodTalk公布的数据,2024年Q2娃哈哈的营收同比下降约7%,市场份额被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新品牌持续蚕食。这种趋势在宗庆后生前其实就有苗头,只不过他在时,没人敢说。
所以这次辞职,不像是逃,更像是止损。她终于可以不用每天开会、不用应对董事会的眼神、不用背锅了。
想想也挺讽刺的,她是创始人的独生女,却是最孤单的那个。没有可以商量的兄弟姐妹,没有能分担的家族团队。她身边人一层一层,都是公司的人。父亲一走,她就成了孤岛。
我还记得宗庆后去世那几天,杭州总部外面摆满了花圈,有员工哭着说:“老宗走了,公司就没主心骨了。”那种情绪放在宗馥莉身上,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她继位那一刻起,已经输掉了人心。
现在她退了,也许真的能活回自己。她不用再背着“女继承人”的包袱,也不用再解释为什么不当那个“完美的宗庆后二代”。娃哈哈会不会继续辉煌,已经跟她没关系了。
我就想问一句:在这个时代,谁还真能继承一个父辈的帝国?
有时候,退出才是唯一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