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娱乐圈』️中长得帅演技好的人也不少,难的是他从来不炒作。还记得《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的扮演者,他叫张志坚,除了表演,在其他地方还真是少见,他活成一股清流。
也正是“高育良”这个角色,让他火了起来,那年他62岁。而在现实中她还娶了她的粉丝,老婆是温柔又秀气,一路支持着他,他的演技也是越来越好。
不演“纸片人”
今年93晚会上,快70岁的张志坚和雷佳音上演了一段隔空对话。
他那句“谁也不敢,再也不敢来”,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锤子砸在每个观众的心上,一下子就把人的情绪给点燃了。
好多人都说,这老爷子台词功底太绝了,一开口就让人起鸡皮疙瘩。他这种本事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而是他在话剧舞台上站了四十年的结果。
哪怕后来靠电视剧火了,他再回到话剧舞台演《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是会提前两个小时就到后台,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找人物的感觉。
不仅如此,张志坚挑剧本还有自己的怪脾气。他总说,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角色,他碰都不碰。
他觉得,人本来就是复杂的,没有谁是纯粹的黑或者纯粹的白,如果一个剧本里的人物没有那股子人味儿,拍出来也没啥意思。
当年拍《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他演严世蕃。为了演出那个权臣骨子里的傲慢和阴险,他把很多戏都设计在了眉梢眼角。
胡子是用胶水粘上去的,为了不让胡子掉下来影响拍摄,他就坚持是一整天没吃饭。
官服又厚又重,为了不弄出褶子,他拍戏间隙也不敢坐,就那么直挺挺地站着,一站就是一天。后来拍《人民的名义》,他那个高育良的角色让他彻底火了。
其实,剧里他戴的那副学者眼镜👓,还有那身看起来很儒雅的夹棉衣服,都是他自己掏了五六万块钱买的。
他觉得,人物穿什么、用什么,都能帮助他找到感觉。他端茶杯的手势,说话时的停顿,都是琢磨了好久,才把一个官员的城府和文人的清高揉到了一起。
耐得住寂寞
张志坚一路走来也并不容易。高中一毕业,他就进了针织厂,还当了四年工人。那时候还得到乡下干农活,放牛、插秧,晚上才能点着煤油灯看书。
这种苦日子反倒把他这个人磨得特别有韧劲。他的父亲身为一名军人,觉得演员没什么出息。然而,他却对表演艺术🎭️情有独钟。28岁那年,他不听家里的,最终是考进了江苏人艺的学员班。
刚开始,他就是个跑龙套的,一天能演十几个没词的角色,但他一点也不嫌弃。在话剧舞台上,他一直注重基本功的练习。
可后来话剧不景气了,他就只好转去拍电视剧。39岁那年,他老婆工作调到了北京,他二话不说也跟着辞了职,当起了“北漂”。
初到北京时,他们一家蜗居在地下室,日子过得紧巴。有五年时间,他就只拍了三部戏,因为好多找上门来的剧本,他都觉得不合适,全给推了。
直到2009年,一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董建昌,才让他开始被观众注意到。又过了快十年,2017年的《人民的名义》才让他算得上是大红大紫,那时候他都62岁了。
火了之后,一下子有14个剧本递到他面前,他一看,觉得不对劲,又都给拒绝了。
他的原则很简单,只要是好角色,不给钱也愿意演;要是烂剧本,给再多钱也不接。
所以到现在,他虽然连“国家一级演员”的职称都没有,但观众都认他这个“无冕戏骨”。他自己也说过,名气那玩意儿都是虚的,人得耐得住寂寞。
她是我的后盾
在『娱乐圈』️中,张志坚与其妻子张萍的感情堪称佳话。二人于江苏人艺结识。彼时,张志坚还为籍籍无名的话剧演员,而张萍则是剧团里的工作人员。
张萍看他平时整理服装箱子都特别认真,对演戏那股劲儿很着迷,就主动追的他。1985年,俩人在剧团里简简单单办了婚宴,就这么过起了日子。
后来张志坚去北京闯荡,张萍也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当起了他的“后勤部长”。在他最低谷、最焦虑的时候,都是张萍在旁边开导他。
他去剧组拍戏,张萍也经常去探班,照顾他的吃穿。张志坚自己也乐得当个“妻管严”,把这当成福气。
只要不拍戏,家里买菜做饭、接送孩子的活儿都是他包了,手机壁纸也一直是他俩的合照。现在两个人更是恩爱。
前段时间,他们去湖北恩施玩,他陪着老婆穿上民族服装拍照;在青岛定居后,有次下雨天俩人一起撑着伞散步,他把伞大半都倾向老婆那边,自己半个肩膀都淋湿了也没察觉。
在菜市场,他总是默默地跟在老婆后面拎着袋子。
结婚这么多年,张志坚一点绯闻都没有。他说得也实在:“她在后面把家照顾好,我在台前好好演戏,这就挺圆满了。”
古稀之年,守住本心
如今快70岁的张志坚,身板还是那么挺拔,看着跟年轻人似的,这都靠他常年坚持锻炼。这几年,他们选择在青岛定居,过上了挺自在的生活。
遇到特别好的剧本就接一部,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老婆,或者跟老朋友们聚聚。
就在今年,他既能在国家级的舞台上发光,也能在青岛的街头被网友偶遇。
大家喊他“高书记”,他也一点架子都没有,坦然地回应。
结语
说起来,像这种有演技,又不追名不追利的演员实属难得,但是观众最喜欢这种演技派了,还是希望他能多出好的作品,让观众饱眼福。
信息来源:
张志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