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社交平台』的“影视考古”中,《夏家三千金》的“孙晓菁”一角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这个在十五年前被很多观众视为“童年阴影”的角色,在今天却被年轻观众赋予了“高智感”“事业脑”“美强惨”的全新标签。
而当观众用新的时代滤镜审视这个曾经的“反派”时,孙晓菁的饰演者、演员郑罗茜正在参加电影《小山河》的路演活动。活动间隙,郑罗茜接受南方新闻网专访,开启一场跨越十五年的角色对话。10月16日,《小山河》亮相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郑罗茜特地做了孙晓菁同款发型,“我想给观众一次callback吧。”
从“很难演”到“很爱她”
“我非常爱孙晓菁。”
回望十五年前饰演的角色,郑罗茜温柔而坚定地说。
2010年,初遇孙晓菁的郑罗茜曾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刚接到角色的时候,我非常痛苦,因为我从来没有演过这么坏的人。看完剧本之后,我特别痛苦,我和导演说:我怎么样去诠释一个这么坏的人?孙晓菁有很多‘鳄鱼的眼泪’,我觉得她是个坏人,但我要站在她的角度去同情她,再留下这样的眼泪,这很难。”
这种痛苦是一个演员的真诚。郑罗茜没有简单评判角色的“坏”,而是执意探寻行为背后的逻辑。正是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转变悄然发生。
“我慢慢地在每一场戏中爱上了孙晓菁。”郑罗茜强调,这份爱并非认同其行为,而是对角色命运的全然理解。她为孙晓菁构建起完整的心理背景:“就像现在观众看到的,她有着不幸的童年。不像《小山河》里的青禾,有外婆和妈妈的关爱,孙晓菁是个孤儿,缺乏这样的家庭支持。”
“当一个人在社会摸爬滚打,单纯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时,可能行为就发生了偏差。”郑罗茜分析道:“孙晓菁在二十多岁得到了一些利益,之后可能就迷失了自己,应该说她可能忘记了自己。她并没有把自我成长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物质上的需求、对人生成功的追求摆在了第一位。”
时间的沉淀,让郑罗茜对孙晓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辽阔的视角。为何十五年后的今天,孙晓菁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情?郑罗茜分析:“大家都说孙晓菁其实可以做回自己。我也相信孙晓菁是可以的。现在的观众特别喜欢孙晓菁,是因为大家和我一样,看到的孙晓菁是努力的、自强自爱的。”
孙晓菁剧照
和角色一起成长
十五年光阴流转,郑罗茜已从那个为“演坏人”而困扰的青年演员,成长为能精准驾驭复杂角色的成熟表演者。《我的前半生》里,她是爱憎分明的职场女性♀️薇薇安;《人生若如初相见》中,她又是温婉贤淑的二嫂。在10月18日上映的电影《小山河》中,她化身为承载三代女性♀️情感的母亲,与陈昊宇演绎了一段从误会到和解的母女关系。
《小山河》里三代女性♀️的传承,与孙晓菁的命运形成了微妙对照。“外婆、妈妈、青禾,正好构成三代女性♀️。”郑罗茜分析道,“影片中青禾对妈妈没有太多印象,但在导演的呈现里,妈妈对孩子有无私的爱。妈妈和青禾有很多性格相似之处,比如对生活枷锁的反抗,对生活环境的挣扎,这在三代女性♀️中是有遗传的。电影中,三代人最终在家乡的美食、美景以及亲近自然的劳作中,走向释怀与和解。”
电视剧中的孙晓菁没有等来真正的“和解”,但对郑罗茜而言,孙晓菁的“归来”像一份意外的礼物🎁。这证明了一个优质角色的生命力能够超越时空,在适合的时代找到懂得它的观众。今天的观众更强调个体处境,不再满足于扁平化的“恶女”标签,而是愿意深入角色,了解背后的社会与心理成因。新一代观众从孙晓菁身上看到敢于争取的决绝、笨拙的自强自爱,这些特质被观众解读为真实、有瑕疵的“她力量”。
从被误解到被理解、被共情,这是孙晓菁的旅程,也是许多女性♀️寻找自我的过程。“先爱自己,我觉得这一点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见证了这场旅程的郑罗茜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先爱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