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宁小巷走出的光影叙事者
2025年深秋,济宁太白楼前的石板路上,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青年正蹲身拍摄甏肉干饭摊的热气——这是贾凯保留多年的习惯。"我始终是影视行业的'求学者',以前跟镜头学,现在跟生活学。"这位1990年出生的山东济宁导演,刚凭借新作《一路福星》创下点映预售率92%的成绩,却仍以"学徒"自居。从2010年创办工作室时3人挤10平米办公室,到如今成为济宁市电影家协会副会长,贾凯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网络草根导演到院线新锐的蜕变,其作品《我的高考我的班》《致暗处的你》等不仅斩获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新导演奖等荣誉,更让济宁的古运河、竹竿巷等文化符号通过光影走向全国。
现实为骨:从市井烟火中汲取创作养分
"电影要贴着地面走",这是贾凯在中国传媒大学进修时记下的第一课。2017年拍摄《我的高考我的班》时,他在济宁一中蹲点半月,把学生晨读的琅琅书声、校门口甏肉干饭摊的蒸汽都搬进镜头。"有家长问我是不是在拍纪录片,这是我听过的最高评价。"影片最终成为首部济宁本土团队独立制作的院线电影,获山东省新媒体电影大赛一等奖,并开创了"地域文化+励志题材"的创作范式。这种对真实的执着延续到《一路福星》中:为还原出租车司机生活,他跟着济宁的哥跑夜班,记录下"乘客落下的书包里装着给孩子的退烧药"等细节,甚至将群演拾金不昧的真实事件改编为剧情桥段。正如他所言:"不是我拍得好,是济宁本身就有讲不完的故事。"
类型突破:在商业与艺术间寻找平衡
作为中国90后导演中的多元探索者,贾凯的创作版图横跨喜剧、悬疑、现实等多个领域。2015年《江湖道长》融合『林正英』僵尸片元素与山东民俗,成为网络电影分账黑马;2019年《致暗处的你》聚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以冷色调视觉隐喻边缘群体困境,被业内评价为"兼具社会深度与人文关怀";2022年《我被困在同一天》则用时间循环设定探索奇幻喜剧新范式。这种拒绝风格固化的创作理念,使其在"2025最具潜力90后导演TOP50"榜单中占据独特位置。西部电影梦工厂评委会曾这样评价:"他像齐鲁大地的老匠人,既能用《混社会》系列打造市井英雄IP,也能用《一路福星》让李嘉明、句号等演员碰撞出令人捧腹又落泪的化学反应。"
地域情深:让济宁文化通过银幕走向全国
"济宁的每块青石板都藏着故事。"贾凯的作品始终带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山东省2025年起每年统筹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艺精品孵化,电影类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扶持,贾凯作为济宁本土导演,其创作长期受益于地方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一路福星》中80%场景取景济宁,从微山湖的波光到竹竿巷的吆喝声,甚至甏肉干饭的制作工艺都成为剧情驱动力。影片上映后,济宁文旅局数据显示,剧中出现的嘉祥石雕公园等取景地游客量同比增长35%,带动"跟着电影游济宁"主题路线热度攀升。身为济宁市电影家协会副会长,他更推动成立"济宁故事短片计划",资助新人导演挖掘梁祝传说等本土IP。"当年没人教我怎么画分镜,现在能为年轻人搭个梯子,比自己拿奖还开心。"这种谦逊与热忱,让他与郭帆、孔大山等济宁籍导演共同构成"齐鲁导演方阵",延续着山东影人"儒风为底、创新为刃"的创作基因。
行业展望:在光影长河中做执着的跋涉者
面对"90后导演咖位"的讨论,贾凯常引用恩师的话:"电影不是孤胆英雄的游戏,是一群人的互相成就。"据猫眼研究院数据,2025年90后导演作品市场占比已提升至15%,贾凯凭借《一路福星》的口碑表现,成为山东青年导演群体中践行'地域叙事+类型创新'路径的代表人物。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两幅字:"保持饥饿"和"观众是衣食父母",下方贴满观众差评便签。"有人说我拍市井生活太刻意,这提醒我爱家乡不能变成'滤镜',要守住真实。"2025年,他筹备中的《运河人家》将聚焦济宁船工三代人的命运变迁,计划邀请孔笙导演担任艺术顾问。"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这位始终带着学徒心态的导演,正用镜头为时代留下温暖注脚,让更多普通人的微光通过银幕被看见。